APP下载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分析

2018-09-10李国祥

农经 2018年8期
关键词:美国进口大豆关税

李国祥

进入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呈现出不断升级的态势,国内外一些舆论形象地称之为“贸易战”。美国作为中国农产品进口前列国家,长期存在着较大逆差,中国自然将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作为反制对象,对进口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今年4月2日,中国已经对进口美国水果及坚果加征了15%的关税,对猪肉及其副产品加征25%的关税。到7月6日,针对美国根据301调查对中国出口到美国34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中国被迫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谷物、蔬菜、水果、肉禽类、乳制品、水产品等商品对等采取加征25%关税措施。中国对进口美国农产品采取反制举措,这对中国农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加征进口美国农产品关税未必一定改变国内价格走势

自中国政府宣布采取对等加征进口美国农产品关税之后,社会上普遍认为这将改变中国国内农产品供求关系,甚至出现较大供求缺口无法解决,引起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这种判断似乎具有逻辑性,但实际结果可能不是这样。为什么?

目前虽然中美贸易战走向存在着很大的而确定性,未来中国对进口美国农产品会采取怎样的进一步反制举措还很难说清楚,但是,不管中国在多大程度上和多大范围上对进口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并不意味着中国不进口美国农产品,仅仅是中国直接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的成本相应会提高,要么使美国农产品出口到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将会削弱甚至丧失,要么带来中国国内农产品价格提高。

首先,让我们看看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在世界其他国家普遍地生产,即供给来源地是多元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加征进口美国农产品关税,进口商出于更多盈利考虑,可能会从其他产地寻找更多农产品进口来源;而曾经把进口美国农产品作为原料的企业,会想方设法使国内供给来源增多,从而带来农产品进口替代效应。

从目前国际农产品市场形势来看,农产品主要出口国的生产能力总体上超过世界购买力,出现农产品供给阶段性过剩,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长期低位运行。如果中国对进口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在当前全球农产品市场格局下,直接带来中国国内农产品价格相应幅度的上涨,这种可能性是比较低的。

以大豆为例,可以看出中国对进口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尽管对国内大豆市场价格及其大豆相关产业发展的直接影响实际上可能是比较复杂的,但替代美国进口大豆的效应可能十分明显。

中国进口美国农产品最多的是大豆。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3286万吨,占中国进口大豆的34%;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140亿美元,占中国进口大豆金额的35%;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大豆在美国农产品出口到中国市场中所占比重达到58%。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在中国进口大豆国别排列上仅次于巴西。可见,中国对进口美国大豆采取反制措施,不仅对美国会产生明显影响,逻辑上说对中国相关产业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美国和中国很多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对进口美国大豆加征关税,会导致国内大豆供求缺口,使国内大豆价格上涨,让大豆加工企业成本上升,从而带来食用植物油价格及其作为蛋白饲料的豆粕价格上涨,进一步使国内养殖成本上升和肉禽蛋奶水产品等動物性消费品价格上涨。这种分析似乎很合理,但是加征美国进口大豆关税能否带来连锁反应,关键要看是否会出现进口美国大豆的替代效应。

对进口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其他大豆出口国家或者地区会相应扩大它们的大豆出口到中国市场的规模,替代出口到中国市场价格相对较高的美国大豆。据估计,目前世界大豆总产量大约3.6亿吨,国际贸易量大约1.6亿吨,其中中国大豆产量大约1200万吨,进口量大约1亿吨。从大豆产量来看,中国确实很难在短时间内依靠国内生产扩大弥补没有美国大豆进口后的3000多万吨的产需缺口。但是现有大豆国际贸易量仅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大约45%,中国进口大豆的回旋余地非常大。减少直接从美国进口大豆,增加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大豆进口,虽然可能会使大豆价格有所上涨,但应该不至于上涨25%以上,中国国内大豆供求仍然能够平衡。

更何况,中国饲料企业和养殖户会千方百计选用替代豆粕的技术满足动物生长需要。如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中,一些养牛主产区加快推进“粮改饲(将籽粒玉米改种为青贮玉米)”的同时,大力发展苜蓿草,这种种养生产方式的改变,不仅降低了进口大豆和玉米及其替代品的需求,而且让养殖户效益得到了改善。

无论是大豆进口来源国发生变化,还是养殖技术和模式的转换,都是市场力量自发地应对进口美国大豆关税提高后的调整。这种调整,必然对国内大豆价格上涨产生反作用,促进国内大豆价格运行的相对稳定。

中国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发展转型升3级会加快

中国对进口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未必带来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相信这一推理结论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社会上那些期待国内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特别是进口美国数量较大的大豆、棉花等的加工企业,计划在中美贸易战升级中大赚利润的梦想可能会落空。

既然中国对进口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不一定导致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必要的上涨,那么国内部分农产品价格低迷的状况就无法改变,寄希望农产品价格上涨和比价调整带来中国农业结构优化和发展转型的结局可能不会出现。但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农业将停滞或者萎缩呢?

长期以来,中国农民种植大豆,每斤销售价格2元甚至可能面临亏本的窘境。由于农民种植大豆亏本,且时常遭遇滞销,导致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受挫,国内大豆产量由最高的大约2000万吨下降到1000多万吨。农民不愿种植大豆,不仅会加剧国内大豆产需缺口矛盾,而且对农业绿色发展也是不利的。

我们知道,在中国增加大豆种植,不仅可以抑制国内大豆产需缺口快速扩大的趋势,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要,而且可以通过大豆根瘤菌固氮养地作用,更好地保护耕地促进可持续发展。怎样才能改变中国农民不愿种植大豆的困局呢?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改变农民种植大豆不赚钱或者赚钱较少的状况。

中国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除了受到进口低价大豆的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国家扶持大豆生产政策和农民选用不同大豆品种等其他因素影响。既然对进口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可能无法改变大量进口低价大豆格局,那么鼓励农民多种大豆就需要加大补贴力度,为农民提供种植优质大豆和绿色种植方式技术支持。

今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经过多轮谈判和磋商仍然不能有效緩解,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贸易政策制定者认定中国不会对进口美国大豆加征关税,认为没有美国大豆进口中国无法解决国内大豆产需缺口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会更加坚定地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发展转型升级步伐,会采取更加有效且对市场扭曲效应较小的支持措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产业安全。

总之,进入新时代,中国农业必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必须主要靠国内科技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靠国内实施绿色导向的支持保护制度,而不是国际发展环境和市场形势的变化。

加征进口美国农产品关税不排除会引起国内少量农产品价格上涨

中国对进口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由于国际市场替代进口和国内产品替代技术采用等的存在,不可能引起中国农产品及其食品价格全面大幅度长期上涨,不可能对国内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经营主体造成长期实质性明显损害。相反地,中国会根据国内农产品需求变化趋势,根据国内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变化,根据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际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实现产业兴旺。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加征进口美国农产品关税会带来国内一些农产品价格上涨。客观来说,如果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在世界其他国家无法大量生产,或者说中国进口美国的农产品,其他国家是无法替代的,那么这必将导致国内进口美国的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但是,只能在美国生产而其他国家无法生产的农产品是非常罕见的。

像美国大杏仁等极少数农产品加征关税后,进口到中国市场,势必会引起国内市场价格上涨。一方面,市场价格会对供求关系进行调节,进口美国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越大,需求量就会更大幅度地减少,从而又会平抑市场价格进一步上涨;另一方面,只要市场价格上涨到能够给生产经营者带来丰厚利润,就会刺激新的替代。中国地域广阔,各地气候条件差异大,很多进口农产品都可能在国内生产。只要市场价格合适,在科技支撑作用下,国内生产替代进口也是有可能的;或者消费者会理性选择现有的替代农产品和食品。

猜你喜欢

美国进口大豆关税
欧盟对美输欧飞机征收15%关税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试行开展 对美加征关税商品排除工作的公告
“美国进口蜗牛”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美国进口蜗牛』
大豆农场
给小嘴安个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