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法熨平的“猪周期”

2018-09-10马进

农经 2018年8期
关键词:温氏养猪生猪

马进

“猪周期”再度来袭,由于从2017年下半年以来的低迷期持续至今,一批养殖业上市公司在近期陆续发布了业绩大幅下滑的公告,甚至有不少公司由盈转亏。

7月17日,农业农村部就上半年重点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在会上表示,今年全年猪价将总体处于下降通道,呈低位震荡走势,国庆、中秋消费旺季可能出现阶段性上涨。

如果这一判断成立,意味着养猪业相关公司在下半年还将继续承受较大的业绩压力。

行业龙头的业绩波动

7月11日,养殖业龙头公司温氏股份(sz300498)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净利润将同比下降47.52%53.04%,仅为8.5亿元9.5亿元。这意味着,温氏股份仍未能从2017年业绩大幅下滑的趋势中走出来。

温氏股份于2015年年底实现整体上市,当时恰逢“猪周期”景气,其市值最高时一度达到2500亿元,高居创业板首位。当年温氏股份的净利润达62.05亿元。而到了2016年,其净利润更达到创纪录的117.90亿元,引得市场侧目,之前很少有人能相信,一家养殖业的公司也能達到如此高的盈利水平。但景气持续时间总是有限的,温氏股份2017年净利润同比下降了43%,为67.51亿元,股价也走入了慢慢阴跌之势。

进一步分析温氏股份2018年上半年的业绩可以发现,由于国内生猪市场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整体持续低迷,销售价格跌幅较大。虽然6月份价格环比小幅上涨,但并不能改变整个趋势。温氏股份的商品肉猪销售价格在上半年同比下降24.06%,养猪业务的经营业绩同比由盈利转为小幅亏损。

温氏股份之所以还能保持一定的净利润,全仰赖于养鸡业务的支撑。与生猪市场的持续低迷形成反差的是,由于2017年上半年受H7N9的影响,整个养鸡业受到巨大冲击,而从下半年至今市场恢复很快。温氏股份今年上半年商品肉鸡的销售均价同比上涨58.16%,养鸡业务的盈利同比提升了175.43%。

整个行业的亏损难题

养猪业的老大尚且面临着小幅亏损,其他同行也就很难幸免了。目前生猪养殖规模处于行业第二的牧原股份(SZ 002714),先于温氏股份一天发布了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将亏损7500万元8500万元。而在今年的一季报中,该公司还称上半年将盈利1亿元4亿元。另一家龙头企业雏鹰农牧(SZ002477)则预计,上半年将亏损4.8亿元5.3亿元。

其实在2017年整个养猪业业绩大幅下滑的背景下,由于前期建设的产能进入整体释放期,牧原股份凭借着出栏量的大幅增长抵消了价格的下跌影响,成为当年行业内唯一净利润没有下滑的公司,净利润达到23. 66亿元,同比微涨。

近年来在养猪业务上大步迈进的正邦科技(SZ 002157)的业绩也由盈转亏,预计上半年将亏损1.6亿元2亿元。这家饲料业巨头是众多同行纷纷进入养猪领域的一个缩影。由于饲料业务的毛利率较低,正邦科技前几年开始布局养猪业务,并且达到了一定规模,目前产能超过每年400万头。

在进入养猪领域的众多饲料企业里,天邦股份(SZ 002124)是少数几家还能保持盈利的公司,该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778万元,同比下滑42.63%。之所以还能盈利,是因为公司的动物疫苗业务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水产饲料业务持续盈利,缓解了养殖业务的亏损压力。大数据不是万能灵药

“猪周期”并非新鲜话题,由于猪肉价格对于CPI存在重要影响,这个话题近年来一直被各界关注。由于从产能建设到真正实现产出,生猪养殖需要一定的周期,所以,“产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一生猪价格上涨一企业开始纷纷扩大产能一产能远远大于市场需求一生猪价格下跌一部分亏损企业退出一产能再度无法满足需求”——这样一种循环始终未能打破。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和应用,有业内人士希望通过大数据可以熨平“猪周期”的上下波动。比如,可以把猪肉的价格和粮食的价格进行对比,去参考预测猪肉价格在一定时期内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再结合其他数据综合分析,可以指导养猪场避开“猪周期”,甚至影响“猪周期”。

大数据的应用究竟能否奏效,还要打上大大的问号。前几年,德国大众和一家名为DWave的公司合作,声称能通过大数据和量子计算解决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他们的团队从2016年开始采集了北京10000辆出租车的GPS数据,同时利用DWave公司价值1500万美元的量子计算云平台,经过六个月的试验,他们所开发出的算法可以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给出每辆车的最优行驶路线。

但如果从经济学角度看,交通拥堵现象本身并不是个技术问题。即便通过大数据的运算,可以向每个司机给出所谓最优行驶路线,但要知道的是,当这些信息传到所有人手里时,人们的行为会随之发生调整,都会跑到这条所谓更快的路线上。如此一来,这条路的通行速度也不再快了。所以,尽管有大数据和量子计算机的技术,但解决不了人的行为问题。

在养猪这件事情上同样如此。比如在生猪产能供过于求时,即便有相关的机构可以发出预警,那么养猪企业会随之减少产能。但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有很多企业都进行这种选择,导致产能减少的幅度超出了预期,在一段时间后又会出现产能不足的情形。“猪周期”的波动仍无法避免。

企业如何做出最佳选择

其实,在养猪这件事情上,折射出了很多中国企业的发展困境。无论在哪个行业里,当一家企业做到一定规模、需要寻求突破时,往往会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导致很多企业相互进入对方的业务领域,长得“越来越像”:养猪的企业开始建立自有的饲料基地,饲料企业、动保企业开始进入养猪领域。

比如正邦科技所做出的选择就是如此,很多饲料企业都在最近几年进入养猪领域,其逻辑也很简单:一方面,由于温氏股份出色业绩的示范作用,养猪确实能赚大钱;另一方面,至少可以消化自身过剩的饲料产能。

但这样的竞争并没有增强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反而让众多公司在整个产业链条上全面竞争,试问有多少企业真的能做到全产业链全面领先呢?是在一个环节上做精做透做到无可替代,还是不断跟风到处尝试,这考验着一家企业的定力和战略选择。专业化与多元化,并非有清晰的对错之分,但在专业化尚未达到一定程度时选择多元化,并非最佳战略。

在这方面,海大集团(SZ 002311)做得还算不错。虽然该公司也尝试进入了养殖领域(2017年出栏生猪46万头),但其最核心的饲料业务一直在不断稳固并强化,所以,猪价的波动并未影响到其业绩的稳定性。

据农业农村部400个县生猪监测点的数据,2018年5月生猪存栏量环比减少1.9%,同比减少2.0%;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少2.5%,同比减少3.9%,但平均每头能繁母猪能够提供的有效仔猪数由2015年的15头左右提高至20头以上,所以生猪产能总体仍处于较高水平。这意味着今年下半年整个养猪行业仍面临着较大压力。

对于近年来纷纷进入养猪领域的多家企业来说,究竟要继续承受“猪周期”的不利影响,还是果断收缩战线,更加聚焦于核心业务,确实颇费思量。

猜你喜欢

温氏养猪生猪
母与子
走进温氏,学习与5.54万户农民打交道的奥义
欧盟出现养猪热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温氏:养鸡养出创业板第一股
温氏:养鸡养出创业板第一股
温氏股份 适合价值投资者长期持有
2016年2月生猪市场行情及分析
胡显丰的“分散养猪方式”
湖北2009年7月13日企业收购生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