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参与社区服务中促使青少年向善向上成长

2018-09-10鲁颖宇

大社会 2018年9期

鲁颖宇

我是颖姑娘,一名做青少年服务的社工。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与青少年打交道,少不了组织青少年参与社区的工作,因而思考:作为社会工作者该如何与服务对象保持良好互动,让青少年愿意持续参与社区服务,并在过程中培育青少年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鼓励和支持青少年提升社区参与意识和能力,促使青少年向善向上?慢慢地,我有了自己的答案。

第一,成功的“第一次”是吸引青少年愿意与社区服务发生更多维系的关键

同青少年闲聊时我会问他们当初为何愿意参与社工站的活動。结果是答案五花八门:打发时间、想多学习东西、锻炼自己、大家都报名我也报吧、我只是报错名,将错就错吧、我要拿学分、妈妈帮我报名的,我自己也不知道……虽然一些答案挺奇葩,但贵在真实。

在第一次参与社区服务后,青少年会发现社工站的活动似乎有点不一样。举个例子吧,不少青少年说出社工站的“义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义工,他们发觉做义工不再只是清洁。做义工可以是新奇好玩,多方面的尝试。义工可以是大会专业摄影师、制作美食好厨师、环保宣传大使、大型活动司仪等。而这些“第一次”的体验打破了青少年对“义工”固有的刻板印象,让青少年体会到参与社区服务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体力输出,也不一定“脏累苦”,而是一份专属自我的满足感。而“成功的第一次”正是社工能与青少年保持良好互动的关键,亦是推动青少年愿意投入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参与社区服务的重要催化剂,更是青少年愿意带动身边的小伙伴一起参与社区服务的强大助力,达致“青少年联动身边系统”更多更好地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美好愿景。

第二,百变社工与青少年的合作伙伴关系,是推动其参与社区服务的重要助力

增能理论认为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若是一种合作性伙伴关系能推动服务对象相信自身是有能力去影响和解决问题。因此,为更好地发掘青少年潜能、发展青少年多元智能、发挥青少年服务社会精神,社工避免在青少年面前出现权威的姿态,社工要在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中的不同层次演绎不同的角色。“百变社工”以合作伙伴一路陪伴与见证青少年的成长。

首先,社工是一个支持者和协助者,支持和协助青少年用自身力量投入到社区服务中。透过“事前培训”→“执行服务”→“事后分享”模式,社工组织青少年参与培训,使青少年获得必要的参与社区服务技巧,让青少年“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自身即将参与服务的背景、目的、团队分工、个人职责、注意事项等内容,从而增强青少年本身的助人能力。培训之后,青少年体验式学习,将所学运用在实际的服务中。服务之(中)后,社工表达欣赏,及时肯定,加强青少年自我正向评价,巩固青少年乐于投入的信心。透过引导青少年的分享总结,让青少年反思调整,积累经验,巩固和提升个人成长,让青少年在参与社区服务中获得最大最优的成长值。

其次,社工是一个经理人,连结社区资源,结合青少年一技之长,鼓励青少年施展自我,在社区服务中体验快乐的同时增强自尊自信。社工也可能是青少年的偶像,通过互动、协作,青少年与社工之间产生默契,惺惺相惜。社工与青少年是协同的伙伴关系,青少年更愿意“追随”姑娘或者阿sir参与到社区服务。

再者,社工是一个推动者。怎样能有效凝聚和发挥更多青少年力量去服务社区?是社工一直思考和致力推动的工作。社工相信:社会资源的关注和投入是一股有效推动青少年社区参与的中坚力量。随着青少年在参与社会事务和关注社会发展的主动性及自发性上意识不断增强,社工可推动青少年作发展性尝试,指导青年组织的领袖申报小额资助计划,鼓励青少年开拓联结社会资源的新途径。青少年寻求新资源,以更好地服务社区投入自身力量,持续发挥青年人服务社区精神。

第三,重视能力,相信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的N个正向可能性

青少年是有活力、有无限潜能的资源。社工结合社区服务需要,要善于赋权给青少年,邀请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中,鼓励青少年透过发挥所长,做能力所及的、对社区有意义的事情。相信青少年在服务社区的道路上可以擦出耀眼的火花,碰撞出N个正向可能性,用青年行动撑起社区服务。

1.缤纷才艺,力撑公益服务。青少年可活跃在各类公益义演舞台,闪烁个人或团队独特的魅力,展现青少年朝气蓬勃、全面发展的积极形象,散发满满的正能量,传播积极向善的理念;

2.导师资源,主导社区服务。青少年以“青年导师”的身份主导社区服务,与同辈以“技”交流,充分发挥青少年的自主精神,树立正面健康形象,同时发展青少年“社区参与”的视角及责任。对活动参加者而言,既丰富了他们的闲余生活,又培养了他们学习课外知识及技能的兴趣爱好。两者相得益彰,同辈之间交流互助,实现共同成长。

3.青年发声,参与社区事务。围绕当下热门时尚、青年话题、社区议事,社工应保持敏感度,带动青少年以“青年发声”的角度理性平和地表达对社区事务的见解,青少年可以辩论倡议、主题论坛、自导短片等多样形式关注社区事务,提升青少年社区主人翁责任感和能力。

第四,自我增能,因为付出所以成长

增能,指个人在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互动中获得更多技能和更大自信心,促进环境资源和机会的运用,以进一步帮助个人获得更多能力的过程。增能理论强调,每个人都不缺少能力,个人能力是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的。社工透过增能理论的三个层面——个人成长、人际交往及社会参与,归纳了青少年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向善向上的成长。

1.个人成长层面增能。青少年在参与社区服务中接触不同的范畴,在尝试不同的挑战中锻炼自我,发现自己胆量、语言表达能力、策划协作能力、应变能力等不同程度的进步。同时青少年体验到在真心付出后获得被欣赏的掌声、高举的大拇指、别人的声声道谢而带来的成就感是多么难忘与自豪,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行动力。

2.人际交往层面增能。青少年认识了不同学校年级的朋辈,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收获友谊。在朋辈互助支持中青少年得到更多能力提升,懂得运用资源及寻求帮助,加强了其积极面对生活困难的信心。

3.社会参与层面增能。青少年在参与社区服务中多了与他人互动,关注及帮助社区中的弱势群体,调动起关注社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识。青少年根据社区需求提供服务,满足社区发展需要,看到透过自身行动为社区带来点滴改善,加强青少年对社区的归属感,实现青少年与社区效能的全面提升。

因为付出所以收获,因为付出所以成长。而我深信这些收获、这些成长就是让青少年愿意持续投入社区服务的核心动力。

青年人有着一颗热情的心,发挥自身所长,在服务社区的道路上投入自己的力量。未来的日子里,社工继续努力,邀请更多青少年一同加入服务社区,相信青少年在参与社区服务的道路上产生的火花会越来越绚丽多彩,一起向善向上成长……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启创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