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助残 为残障职工打造精神“小康”

2018-09-10张君

大社会 2018年9期

张君

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翟镇矿东泰编织厂是一个拥有近30名残障职工的福利企业,近几年来,通过文化助残,从精神上不断提高残障职工的自信心,为弱势群体打造精神“小康”,实现自我价值。

营造超越自我的创新文化

坚持鼓励残障职工在岗位上找到自信,敢于担负责任,是残障职工在社会中站立的强大支撑。在工作中不断超越自我,激励他们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小改小革活动,让残障职工体现自身价值,这是福利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文化建设要有创新,福利企业中企业文化一样鼓励残障职工创新,以此增强信心,在企业发展中贡献力量。东泰编织厂结合残障职工岗位实际,每季度在全厂职工中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特别是鼓励残障职工开展小改小革活动,并在分配上向技术含量高、创新意识强的专业和职工倾斜,鼓励职工在工作中积极创新,大胆创新,对有贡献、创新效果好的职工进行重奖,通过科技创新创建宽松的安全环境。仅去年来,由残障职工完成的技术创新项目30多项,累计创造价值100多万元。

残障职工预制班组班长朱峰刚,2006年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得游泳项目金牌,2012年成为泰安市高级技师,先后荣获矿十佳革新能手、十大道德模范等称号。在厂里他是个能工巧匠,焊工、瓦工、木工样样精通,他针对回收锚杆多,成功研制了DTMGJ-1锚杆整形机,锚杆整形机采用液压动力,拉力大,可将弯度大的锚杆一次性拉直,并通过锻造加工成井下用的锤头、钎子等锻造件,节支降耗效果良好。针对水泥盖板模具为木制品,他认真学习木工工艺,通过自己摸索,设计制作各种适合生产的模具。去年来,经朱峰刚完成的各种生产模具30多种,直接节省加工费1万多元,累计完成盖板制作4000块。

残障职工李天龍改造的锚杆生产线,实现锚杆自动传输、切断和卸料,效率可提高4倍以上;对压花机出丝工艺改造,通过利用数控平台,对所下料的长短由编程控制,实现自动化切断,改变 原来人工切断和牵引,效率提高3倍。残障职工武芹提出对预制盖板进行网络推销的建议,厂里采纳后及时在网上宣传,不久得到合作意向,通过联系,“南水北调工程”施工单位山东省邮电工程有限公司对编织厂进行了现场考察,并在考察当天当即拍板,把该公司承接的“南水北调工程”其中的预制产品全部由该厂加工,提高了企业形象。

让残障职工在岗位上参与创新,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不仅锻炼他们的意志,更是通过他们的创新,发现亮点,树立典型,让更多的残障职工参与创新,促进企业的发展。

文化促进发展,让残障职工实现“奔小康”

在大力发展福利企业经济、建造福利企业文化的同时,帮助残障职工富裕起来,让残障职工实现“赶平均、奔小康”目标,是福利企业在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为什么把残障职工“赶平均、奔小康”作为福利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是残障职工同样有着常人一样的生活,在我们这样社会主义国家里,一样受到大家的尊重,一样有着公平的待遇;二是通过一些措施帮扶残障职工提高生活质量,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三是积极帮助残障职工树立信心,提高自治能力,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实现自己的小康。

作为福利企业,在具体工作中如何去做,首先应该积极为残障职工创造相对稳定的岗位,同时,不断通过激励办法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通过扩大市场、通过创新提高他们的收入,实现收入稳中有升。东泰编织厂在企业发展中,坚持把残障职工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针对残障职工的身体状况,为他们创建了30多个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根据适应能力,从简单的钢筋拉直、到从事铁丝网编织、水泥制品加工等,都进行了合理的安置。为保证他们岗位稳定,加工的商品有销量,编织厂组织销售人员广拓市场,建立了省内外十多个市场,让残障职工的岗位时刻有活干。在福利待遇上,残障职工与非残障职工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尤其是逢年过节、助残日等节日,除享受固定的物品待遇,厂里还要对残障职工开展捐款、免费查体等帮扶活动,此外,厂里为残障职工各类社会保险全部实现入保,确保了残障职工的利益。

作为福利企业,除围绕发展福利企业、造福残障职工这一重点,更重要的是跟上时代的步伐,把福利企业文化创建起来,使残障职工和健康人一样享受文化的沐浴,东泰编织厂在坚持为职工创建阳光事业的同时,创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他们快乐的融入企业这个大家庭里,让这个有着特殊群体的企业时刻充满着爱的温暖,使企业健康持续发展,职工素质逐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经济效益不断健康发展,年产值最高超过3000万元;残障职工各类社会保险全部入保;先后有7名职工被山东省、泰安市和集团公司评为先进个人,企业连续7年被集团公司、矿评为先进单位。

(作者系山东新矿集团翟镇煤矿东泰金属编织厂助理政工师。本文为征文作品节选,原标题:岗位助残 文化助残 爱心助残——新汶矿业集团翟镇煤矿编织厂为残障职工打造精神“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