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关于内蒙古研学旅游发展前景研究分析
2018-09-10王婷
王婷
摘要:研学旅游对于创新教学方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特色民俗文化资源,具有十分广阔的研学旅游发展前景。应加快内蒙古研学旅游产品开发,以为广大学子提供更多优质的游学实践平台。
关键词:内蒙古;研学旅游;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9-0047-02
早在2013年,国务院就指出“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1]。经过数年的发展,研学旅游市场逐渐规范和成熟,但总体尚处于起步阶段[2]。拓展研学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为广大学子提供更多优质的游学选择是当下的一项重要课题。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众多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且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具有深厚的研学旅游产品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 研学旅游的内涵及意义
研学旅游,顾名思义,即研究学习性的旅游。从广义上说,研学旅游泛指以研究学习为目的的任何旅游行为,不限制策划、组织主体及旅游对象。就狭义来讲,研究旅游是指以学校为策划主体,以学生为旅游对象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实践游学活动[4]。本文取后者内涵展开论述。相对于课堂教学,研学旅游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首先,研学旅游脱离了普通平常的课堂,实现了“游”与“学”、“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熏陶的同时,可以身临其境,结合实践更深层次地体验和感悟理论知识的内涵。其次,研学旅游实现了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项感知器官的联动,扩展了学习刺激,大大增加了学生接收到的信息量,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想象力,并促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第三,研学旅游以风光无限的大自然为“教材”,大大扩展了教学资源,且实现了实物对于教具模型的替代。平面化的课本及教具模型承载的信息毕竟有限,从实物教具中,学生可以发现更多细微的知识点,从而学得更多的知识。第四,研学旅游是一项团体性的游学活动,可大大锻炼学生的沟通及团体协作能力。同时,学生的独立能力及意志力也可得到极大的锻炼。
2 内蒙古研学旅游的资源依托与前景分析
内蒙古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及众多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具有深厚的研学旅游市场潜质。《文化和旅游部等10部门关于印发内蒙古满洲里、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旅旅发﹝2018﹞1号)的印发意味着内蒙古的旅游发展制度体系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和完善。不言而喻,内蒙古研学旅游的发展前景具极为广阔。
2.1 豐富的自然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横跨29个经度,造就了包含森林、草原、荒漠、冰雪等在内的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以冰雪景观为例,2020年冬季运动会落户内蒙古的东风及淡旺季参半的局限,促使内蒙古大力开发冰雪资源,并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冰雪体育、节庆活动。以冰雪旅游资源为依托,开发研学旅游产品,可使学生在体验冰雪活动的同时,感受冰雪世界的奇妙,不失为一条前景广阔的旅游开发途径。
2.2 众多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
2.2.1 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
在长期的发展中,内蒙古积淀了众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其中,以草原歌舞最为有名。众所周知,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便享有“诗歌民族”“音乐民族”的美誉。高亢悠扬的长调和短调作为蒙古民歌主要的两种类型,充分体现了蒙古人民热情豪放的性格。除特色民歌外,内蒙古的饮食及服饰也深具特色,常年的游牧生活使其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服饰文化,体验蒙餐、穿戴蒙饰是当前蒙古旅游的重要项目。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为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撑。
2.2.2典型的草原游牧文化
蒙古文化是我国草原游牧文化中最为典型的文化。内蒙古经度跨度较大,形成了不同的地貌和自然景观,同时也造就了包含鄂尔多斯民俗、科尔沁民俗等在内的多元化的民俗文化。这些灿烂的民俗文化如同颗颗宝石,耀眼地分布于草原的各个区域,以各具特色的方式展现着狩猎、渔猎文化,为广大学生们提供了极为优越的体验、感悟民俗文化的平台。
2.2.3 较为丰富的红色文化
早在共产党成立之初,一批思想先进、胸怀抱负的内蒙古青年就投入到了共产党的行列当中,为内蒙古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也是当前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等多处革命遗址的来源。红色文化作为进行爱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为依托开发红色研学旅游产品,不仅可为游学的学子提供优质的红色文化学习基地,还可提升内蒙古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利于打造特色品牌。
3 结语
研学旅游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教学方式,是对常规课堂教学的重要创新和补充,值得大力提倡和实施。内蒙古作为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边境旅游胜地,应加大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宣传,为广大莘莘学子提供更多优质的研学旅游服务。
参考文献:
[1]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国办发[2013]10号.
[2] 钟晓鹏.研学旅行市场运行模式探析—以安徽省为例[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5(4):78-82.
[3] 陈则更.内蒙古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传播路径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7):86.
[4] 樊启迪.青少年研学旅游发展思考[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6):211-212.
【通联编辑: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