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空地面保障设备鉴定方案支持平台构建

2018-09-10黄丙寅郝田义

航空维修与工程 2018年8期

黄丙寅 郝田义

摘要:航空地面保障设备鉴定方案的编制效率、科学性对支撑保障设备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行保障设备鉴定方案编制过程中存在的考核内容不全面、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基于自助服务和人机交互理念,构建了航空地面保障设备鉴定方案支持平台,并对该平台的构建理念、运行流程、构成、优点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航空地面保障设备;鉴定方案;支持平台

0引言

近年来,航空武器装备研制加速,新型号不断投入试飞、列装,地面保障设备和工具也大量涌现。保障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持续提升,正朝着综合化、通用化、模块化、小型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为装备保障能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便携式维修辅助装置(PMA)、地面自动检测设备(ATE)等新型设备的出现,给使用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军民融合背景下,承制厂商为提高保障设备的竞争力,将研发工作不断向前延伸,设备与飞机的接口对接试验、样件的初始试用试验等工作持续加强,试验与评价的内容更多、要求更严,对设备的使用鉴定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强地面保障设备使用鉴定研究,特别是制定科学化的航空地面保障设备鉴定方案.对提升鉴定水平,尽早发现、全面暴露保障设备问题,促进保障设备研制与改进具有重大意义。

1鉴定方案编制现状及提升需求

保障设备鉴定是保障设备研制的重要环节,也是航空装备设计定型的一部分,它是保证保障设备达到预期研制要求的一种试验及评估方法,可确保设备经过一定量的、特定要求的使用和评估后能够投入运行并且满足保障要求。通过鉴定工作,收集并整理维修保障能力评估过程中的数据,能够及时发现设计、制造以及与航空装备间匹配性等问题,为保障设备研制改进提供建议;通过使用鉴定,考核验证保障设备的功能、性能是否满足相关标准、研制要求及实际使用需求,为保障设备的列装和使用提供依据。保障设备在试飞阶段的使用鉴定具有使用环境真实、任务剖面多样、与航空装备对接等独特的优势,其鉴定结论的全面性、准确性对保障设备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保障设备鉴定中也存在考核鉴定不全面、鉴定针对性不强、鉴定结论可信度不高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鉴定周期短、保障设备延迟交付、设备技术状态不固定、研制要求不明确等,此外还与保障设备使用鉴定方案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有重要关系。主要表现为:

1)鉴定内容不全面。保障设备使用鉴定既要考核功能,又要考核性能。从功能上,一些功能集成类设备的功能描述模糊、主次不分,使得部分功能在考核方案中未被覆盖;从性能上,考核项目比较笼统,内容细化程度不高,评价标准缺失、指标不明确。

2)鉴定针对性不强。保障设备的种类多、特点各异,但现行的鉴定多针对的是通用和共性要求,考核方案千篇一律,對单一设备功能性能影响较大的功能、性能指标的考核没有特别要求,侧重点不突出,考核验证不充分。

3)专项方案制定繁琐。针对一些重要的保障设备,需要制定专项的鉴定方案,鉴定人员需要反复查阅各类标准,确定鉴定方案采标目录,依次梳理制定鉴定评判准则,这个过程比较繁琐,并且因鉴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不同人员制定的方案差别比较大。

4)鉴定结论的科学性。目前主要通过试飞试用评述、专项核查等方式给出鉴定结论。但由于鉴定准则的精细化水平低,采样比偏低,鉴定结论受使用者个人的技术技能、主观意识等影响较大,因此鉴定结论之间个体差异的波动性较大。

2平台构建理念

2.1构建启发

鉴于当前保障设备鉴定方案存在的问题,设想构建保障设备鉴定方案支持平台,对鉴定方案的制定流程进行优化改造,以便更加快捷地生成全面、科学的保障设备鉴定方案。该平台的构建启发主要来源于航空工业综合技术所的定型文件编制系统和某医院的自助挂号服务系统。

2.2定型文件编制系统简介

航空工业综合技术所开发的定型文件编制系统秉承的理念是“使用即标准,标准即数据”。该系统可帮助用户高效地编制GJB1362A《军工产品定型程序和要求》所规定的各类型文件,采用计算机辅助编制技术,通过格式冻结,确保编制文件的格式和内容符合标准规定,助推产品顺利通过定型审查。“使用即标准”,指使用该系统就是贯彻标准GJB/2170及军工产品定型相关的标准,用户无需再翻阅查看纸质标准;“标准即数据”,指诸如军工产品定型标准、电子模板、权威范文、专家经验、由用户编制的定型文件及其具体内容等元素可供其他系统调用,支持定型文件的数据统计、分析和挖掘。当前,该系统已经部分投入运行,并且系统中涵盖了“五性”评估报告编制的内容。

2.3自助挂号服务系统简介

某医院有一套自助挂号服务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指引医学知识较为欠缺的患者自主完成挂号,具有与挂号科室类似的准确性高、工作效率高等特点。设想一个患者到医院,他只知道身体某个部位不舒服,但是无法准确地描述部位和症状,不知道该挂什么科。他可在自助服务系统上操作,首选选择性别,然后会有一张立体的人体结构图,对照这张三维结构图,“哪里不舒服点哪里”,随后会有该部位不舒服症状的描述,患者对照自身情况进行选择,系统则会推荐适合的就诊科室,并显示相关医生的介绍,患者根据自己的偏好并结合医生坐诊时间来选择就诊医生,完成挂号。

2.4平台构建理念

借鉴定型文件编制系统“使用即标准,标准即数据”的理念,参考自助挂号服务系统的自服务理念,构建航空地面保障设备鉴定方案支持平台。这里,将等待鉴定的保障设备看作需要挂号的“患者”,将保障设备鉴定方案支持平台视为自助挂号服务系统,类似于后者最终给出含推荐挂号科室等信息的初步诊断方案,保障设备鉴定方案支持平台则提供保障设备鉴定(推荐)方案。

3平台建设构想

3.1平台运行流程

保障设备鉴定方案支持平台运行流程如图1所示。借助保障设备鉴定方案支持平台,以下拉菜单的方式对保障设备进行全面的描述,该平台将这些特征描述与需要鉴定的参数、指标、判据、试验方法等主动进行关联,并通过选择决断,根据保障设备的不同特点自动生成全面的鉴定方案,之后鉴定人员再依据外场实际情况对推荐方案进行适当修订,最终形成全面、准确的鉴定方案,顺利完成保障设备的“挂号”。

3.2平台的构成

保障设备鉴定方案支持平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数据库。

1)设备特征参数库。该数据库依据HB7794-2005《飞机保障设备分类及代码》、HB7732-2003《飞机保障设备术语》等对保障设备进行分类,例如,按功能分类,可分为顶升、牵引、动力源、测试等15类,从系列化方面,可划分为基本型、改进型等。该数据库是保障设备特征描述的依据,也与鉴定的参数、指标、评判准则形成映射关系。

2)参数、指标类型库。该数据库依据GJB1132《飞机地面保障设备通用规范》、GJB3 872《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GJB312《飞机维修品质规范》、GJB5188《飞机地面自动测试设备通用技术要求》等要求,形成包含保障设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运输性、人机工效等方面的性能参数及指标,同时也涵盖了标准要求的功能性参数及指标。在指标的选取上既有标准规定的默认值,还可以根据设备的研制要求进行输入和设定。

3)评判准则库。该数据库依据GJB1132《飞机地面保障设备通用规范》、GJB312《飞机维修品质规范》、GJB2873《军事装备和设施的人机工程设计准则》、GJB2100《飞机地面保障设备颜色要求》等保障设备设计准则和规范,梳理形成保障设备鉴定的评判准则。

4)试验方法库。依据GJB1132《飞机地面保障设备通用规范》提供的16种试验项目和方法进行细化解读,涉及试验对象、项目、条件等,并与保障设备种类、特征相对应,形成试飞阶段可以开展的试验方法库。

5)鉴定方案范例。范例库包含了常见的保障设备类型,在此基础上,对于相似产品可以经过适当裁剪和更改即可使用,免去了重复作业,同时可以作为培训学习使用。

6)保障设备数据库。该数据库旨在建立我国航空地面保障设备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了所有经过试飞使用鉴定的保障设备的特征信息,该数据库的建立既为保障设备的通用化、系列化研究提供依据,还可为比较鉴定提供支撑。该数据库具有开放性、扩充性,将来还可以将鉴定结论信息纳入,并为上级机关保障设备配备选型、采购提供参考。

3.3鉴定方案支持平台结构

鉴定方案支持平台结构上共有4个层级,分别是终端层、控制层、数据层和输出层,如图2所示。

终端层主要为人机交互界面,包括保障设备特征信息数据的输入、更改和设备信息的编制、输出、保存等控制。

控制层主要包含数据、信息、指令的传递、调用、响应等,包括模型库管理、数据库管理、方法库管理及数据的映射、关联和逻辑决断等。

数据层主要包括为保障设备鉴定所需的特征数据库、判定准则数据库、设备型号数据库、试验方法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具有开放性和扩展性,便于后台维护。

输出层则是鉴定方案支持平台的最终产物——保障设备鉴定方案,鉴定方案基于标准模板,支持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3.4平台的优点

保障设备鉴定方案支持平台是试验方案数字化设计的重要体现,具有以下优势:

1)方案更加精确。由于保障设备的特征描述(选项)是唯一的,它形成的方案也是唯一的,这就排除了鉴定人员个体认知差异造成的波动。另一方面,试验方案的由来都包含着设备特征,突破了传统鉴定方案千篇一律的限制,鉴定方案与保障设备特点结合得更紧密,与标准的对应关系更清晰,针对性更强。

2)内容更加全面。借助指标库、判定准则库、试验方法库,实现智能自动关联,各数据库全面涵盖标准要求,免去了方案制定过程中翻阅标准的步骤,确保了鉴定内容全面、不漏项;形成保障设备鉴定数据库,对保障设备的通用化、系列化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3)编制效率更高。以选择性操作为主,操作快捷,对鉴定人员的技术能力要求低,方案编制过程中平台会根据设备特点智能关联和推送相关条款和方法,不需要反复翻阅标准,也不需要把一些标准死记硬背下来,可大大提升方案编制效率。

4)可供人员训练和设计借鉴。该系统可供鉴定人员进行技术技能训练,开展模拟鉴定,并可提前生成某类设备的鉴定方案模版,供直接调用,此外还可供保障设备研制单位借鉴,提前验证、发現问题。

4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保障设备鉴定方案支持平台的建设思路,针对现行保障设备鉴定方案存在内容不全面、针对性不强、使用鉴定不充分等问题,研究构建了航空地面保障设备鉴定方案支持平台,介绍了该平台的构建理念、运行流程、平台构成及优点等。鉴定方案支持平台的构建对于提升方案的精确性、内容的全面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并可扩展应用于人员训练和设计阶段的自评估,可有效提升保障设备的鉴定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海鹰.直升机保障设备的现状与应用探讨[J].直升机技术,2002(4).

[2]王立群.国外飞机保障性发展动向及我国宜采取的对策[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1999(3).

[3] GJB1132-91飞机地面保障设备通用规范[S].

[4] GJB5967-2007保障设备规划与研制要求[S].

[5] HB7794-2005飞机保障设备分类及代码[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