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发展,实施综合实践“真·教学”
2018-09-10盛菊芬
盛菊芬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会把知识的传授当成教学的本质,而忽略了学生发展的真实需要。这样的教学仅仅是知识的“搬家”,从一个个体“搬”到另一个个体。真正的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素养为着力点和聚焦点的。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要关注对知识的统筹、问题的生成、学生能力的培养,力求实现综合实践“真·教学”。
关键词:学生素养;知识统筹;问题生成;能力培养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为目标导向。余文森老师认为:素养是指沉淀在人身上的对人的发展、生活、学习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教育部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可见学生的发展性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素养的关键平台。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以培养学生素养为导向,实施“真·教学”。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擅长知识的统筹
教学不是照本宣科,仅为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答题,而是为学生以后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打下根基。教师不能目光短浅地盯着眼前的教学任务,而应综观全局,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从实际需要出发,灵活地调整、整合、分割相关的学科知识,把前后知识统筹起来。适当地“预支”新知识,可以让教学有更好的支点,从而使得当前所学变得更加简单,精彩。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门地方性课程,内容灵活多变,就更应该体现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以沈国琴老师展示的综合实践观摩课《防滑鞋底花纹探秘》为例,这是一堂有关摩擦力的探究课程,属于初中的物理知识。沈老师并没有受课程和年段的限制,大胆地把中学知识引流到小学综合实践的课堂中来。首先由实际生活经验——雪地防滑鞋是否防滑引出主题。再通过观察、对比发现在鞋底大小、厚度一致的情况下,花纹的不同影响了鞋底的防滑程度。最后利用猜测、实验等方法,通过测力计测试多组数据,归纳出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沈老师似乎从不担心这些知识已经超出了五年级学生的知识范畴,她完全信任学生能够自己去研究摩擦力。在学生的努力和沈老师的耐心引导下,大家不仅对摩擦力大小与鞋底花纹的关系有了生动认识,得出了科学的结论,而且还学会了实验方法,领悟了科学精神,体会了小组合作的强大力量,获得了体验、操作、探究的机会。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了学习的信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找到了捷径。
善于从新视角出发对知识进行适当的统筹安排,大胆地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够使教学事半功倍。
二、关注问题的生成
教师们在课前都要进行备课,备学生,备进度,备问题,甚至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都要有所预设。然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他们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他们的思维被激活后会产生各种不可预测的问题。有的教师不乐意看到这样的“意外”,不仅因为这样会打破按部就班的课堂,影响原有的教学计划,有时还会让场面失去控制,甚至产生尴尬。但正是这种动态的生成性,才让课堂真正“活”了起来。有智慧的教师,会敏感地抓住这些生成性问题,改变原有的设计模式,站在学生的角度机智巧妙地化问题为线索,另辟蹊径,引导学生从问题走向最终的教学目标。
如吴江区综合实践学科带头人闵荣生老师执教的《走马灯》一课,他通过研究传统文化走马灯,让学生探究走马灯转动的原理。在充满趣味性、探究性的课堂中,不管是学生还是听课老师都非常投入。正当所有学生开始动手自己制作一个走马灯的时候,有一位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既然走马灯是因为点燃的蜡烛产生的热力,造成了气流,从而令轮轴转动,那假如我们在顶部不是开四个口,而是开更多的口子,是不是会影响走马灯的转速呢?”这位学生的提问无疑在闵老师的课堂设计之外,给闵老师出了一个难题:重视它吧,会影响课堂进程;忽略它吧,这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问题。闵老师大力表扬了这位学生,让与这位学生有着同样疑问的同学组成一个临时小组,大家一起动手制作,通过改变灯口的形状来比较走马灯的转速。最后让这临时组的作品与其他组的进行对比,大家发现原来改变灯口形状真的会影响走马灯的转速。闵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现场见证了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以及“通过改变一个条件,就能进行对比实验”的实验方法。同时,闵老师还鼓励大家思考:你们觉得还可以改变什么条件来影响走马灯的转速呢?有人说是火焰大小,有人说是走马灯自重,还有人说是轴的润滑程度……在大家的猜测中,这一节课意犹未尽地结束了,但是大家的探究趣味更加浓厚了。
有言道:把弯路走直的人,他比别人豁达,因为他多看了一道风景。在面对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要善于做一个豁达的人,走一点点弯路,可以让学生更加灵动,让课堂更加精彩,让学生增长更多见识。
三、注重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能力是学生现在和将来进行学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技能技巧。同时,能力具有增值性,能产生其他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在教学中,我们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比知识本身的传授重要得多,能力培养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在综合实践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是最基础的。思考是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而表达意味着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或思想,能够比较准确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相互评价和反馈则是学生对问题产生深度认识的重要标志。合作探究能够让学生学会交流、分享,承认他人的智慧,找到自己的价值,体会到集体力量的强大。
例如,沈国琴老师的课堂就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她经常会把值得探究的问题抛给学生:你有什么疑问?你有什么好点子?你们会怎么做?……如在上面的案例中,在学生获得了鞋底花纹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的结论后,她又让学生自己创意设计一款鞋底花纹。每个小組的成员都积极地动手动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个人的思维通过相互交流不断地碰撞出火花,为小组设计出谋划策,最后学生呈现出了许多精彩的作品。在成果展示的时候,沈老师让每个小组一边展示本组的作品,一边解释设计的意图。学生综合考虑了防滑效果、美观度、个性化等多种因素,把自己的设计理念描述得头头是道。最后,沈老师还不忘让全班学生进行评价:你觉得哪个最好?为什么?学生大胆地开动脑筋,动手尝试,发表观点,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了自信,发现了乐趣:原来自己有着天才一般强大的头脑,有着辩论家一般的口才……当欣喜浮现在孩子们脸上时,沈老师的目标达成了。
沈老师把这堂课的知识探究、能力培养、生活应用无缝对接、紧密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活动化课程,承载着改变传统教学、转型素养培养的使命。课堂教学中一切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培养学生素养为核心目标,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正是让课堂变得真、实、透的关键。
参考文献: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