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本的“煤老板”

2018-09-10戎文华

国企管理 2018年9期
关键词:煤老板仁义

戎文华

在山西,提起清徐县的姚巨货,没人不伸大拇指。看着贯通清徐县的两条大道,听着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教室里的琅琅读书声,人们无不对他充满了感激。

姚巨货是见过毛主席的人,这是他一生引以为自豪、至高无上的荣誉,他一直坚定地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做事:为人民服务。

见到毛主席

1932年农历六月初二,姚巨货出生在一个普通村庄。1937年太原沦陷后,日军迅速占领清徐县城,山西境内的正面战场随之结束,各抗日根据地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就成为在山西抗击日军统治的主要力量。仁义村距离清徐县3公里,穿过仁义村便可进入沟壑丛林的大山。山里驻扎着八路军抗日的大本营,所以仁义村就成为了当时重要的战略要地。

对日斗争在仁义村展开拉锯战的时候,13岁的姚巨货光荣地加入了八路军组织的儿童团,后来成为儿童团长。在此期间,姚巨货曾到日寇占领的县城为县政府刻公章,冒着生命危险而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还曾与地下工作者李二铁在夜黑风高之时,偷袭过日伪炮楼。

1951年10月1日,姚巨货被推选为山西省民兵双学模范,在天安门受到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亲切接见。能去北京受到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检阅,在当时来说是一项至高无上的荣誉,姚巨货当然是万分的激动。

可以想象,当年飒爽英姿的姚巨货挥舞着驳壳枪为新中国浴血奋战,经历血与火的考验,磨炼了他的性格他的精神。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现在想来,当年的经历对他后来坚韧不拔的性格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多年以后,姚巨货仍然对那段岁月充满怀念,艰苦的日子锤炼了他正直、顽强、诚实、守纪的个性品质。

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当时姚巨货的领导能力和工作能力已经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清徐县党委任命他为仁义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在全县带头搞起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仁义村是平泉乡第一个合作社,叫中苏友好社,并且把这个初级社办得越来越好,成为全省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偶露峥嵘的姚巨货感觉到,许多事情不过是“脑子灵一些、心地诚一些”就可以迎刃而解。

三晋第一户

“搞市场经济就像下棋,一步走对,满盘皆活。”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清徐县,让姚巨货看到发展的机遇。

1983年8月中央明确指出从事个体劳动是光彩的,此时的姚巨货积极响应党中央先富裕起来、再带动周边人富裕起来的号召。

1984年初,姚巨货承包了供销公司的业务,姚俊良带领三俊、四俊继续跑运输。姚巨货和东马峪、西青堆等村村民合伙入股,贷款10万元开办了清徐县煤炭加工厂,出任厂长。期间最难的时候,所有的合伙人都退股了,只有姚巨货咬着牙撑了下来。但随着姚巨货的示范效应,人们纷纷效法。此间他还把生产的焦炭远销石家庄、沈阳等地,除了还贷,净赚了10万元,这也是他赚取的第一桶金。

1985年姚巨货看着清徐县四周耸立起来的土炼焦大烟囱,觉得这么搞肯定长不了,环境受到污染,焦炭的品质也不是很好,必须改进。他大胆的做出了一个转行的决定——租赁铁路站台。于是他创建了山西第一家租赁国有企业铁路站台的私营企业,大批量发运焦炭。随后,榆次、修文、太东、西站、北站等十多个站台和场地被姚巨货租赁,对于这些他并不满足。有了站台还得有车皮,姚巨货采取扩股集资和贷款的办法,从长春市物资局租下了首批5节车厢。

到1987年,姚巨货拥有了200多节车皮,次年成立了太远清泉煤炭运销集团公司(现山西美锦能源集团)。就是在这一年,姚巨货的事业有了一个跨越式发展,清徐姚家已经名动山西,被某位省领导评价为“三晋第一户”。

回首创业历程,为积累第一桶金的奔波,让姚巨货变得坚强而有韧性,同时更有了一份平常心,体验了人生拼搏与成功、思索与前进、幸福与烦恼交替的过程,明白了人生和事业的内涵和底蕴。

1989年姚巨货投资5000万元兴建年产20万吨的机焦厂,建成后姚巨货跟清徐县政府承諾,免费为清徐县城居民送气10年。此后这项工程被清徐县委列入经济上新台阶十大工程之一。

在企业发展中,姚巨货慢慢从一位农民企业家一步步成长为具有战略眼光的现代企业决策者,对创办的公司进行全方位、集团化的改革,成立了山西美锦能源集团。30年时间里,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煤炭资源、焦化、煤化工为主的大型集团化企业。在职职工1万余人,全资和控股公司35个,参股公司16个,每年给国家纳税超过10亿元。太原市40%以上的煤气供应都由姚氏家族承担。

“挥霍”惠乡里

“水有源,树有根。”姚巨货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对国家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大家公认的。从1994年开始为清徐县城居民免费铺设煤气、暖气管道,1996年正式免费供应煤气、暖气。二十几年过去了,也没有向县城居民和城郊农民收取一分钱。县政府有关部门特地为姚巨货算了一笔“总帐”:清徐县有30万人口,县城是10万多人,就按10万人口计算,姚巨货实实在在是每年免费供应纯净煤气5000万立方米,采暖蒸汽万吨,热能33万吉焦,总价值6100万元,12年就是2亿!这还不算基建时购买有关设备以及铺设煤气和送暖管道所投入的一批巨大资金。

清徐县有两条大道贯穿县城的东西和南北,文源路贯穿东西,美锦大道横贯南北,两条路都是高质量高标准的柏油大路,群众们用自己的脚步丈量:最宽19步,最窄14步。姚巨货为了这两条路,也进行了数额巨大的捐赠。

“现在这个社会什么都比不上人才珍贵,要出人才,就得有培养人才的好场所,这好比要长好庄稼就得有肥沃的土地,是一个理儿。”姚巨货对农村有着很深的感情,不仅是小时候受到的影响,而且与他当村支书期间致力于农业建设有很大关系。那是一种骨子里的感情,只要想到生养自己的这片热土,姚巨货心里就暖乎乎的、踏踏实实的。

姚巨货2006年开始投资千万元左右,修建清徐县仁义村寄宿制小学,共有30多个教室,可容纳1000名学生就读,还设有学前幼儿班,建成后被评为“太原市小学最佳校园”。正如姚巨货所言:咱们的学校,不建是不建,要建就要建好,起码要保证它15年不落后。

以前的清徐仁义老村是典型的山西乡村,一排排低矮的平房杂乱地堆砌在狭小的村落里,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泥土街……姚巨货早就有个念头,把家乡建成一个现代化的新农村,让仁义村从自己这代人手里改天换地。

经过反复勘测,把仁义新村的新址定在太祁高速公路仁义大桥下面。定址之后,姚巨货建了一排排现代化的五层小楼,让全村940户村民搬了进去。同时,姚巨货还计划把老村拆掉,作为新村的二期用地。

新村建成后,姚巨货提出了进一步的“二一七三规划”。“二”是对仁义新村南北两架山——百龙山和磨盘山进行绿化美化,使其成为一大景观。“一”是治理一条白石河,建起一条几百米长的順水坝,河中修三条拦水坝,可造地200亩。“七”是发起七项建设项目,免费进行仁义新村农家网的改造,不向群众摊一分钱;打深层井七眼,保证农田用水,同时保证生活用水,使农村可以像城市一样喝上自来水;新建和扩建学校;投资300万元进行葡萄园公园建设;开发葡萄园小区,总投资2000万元,建成上档次、有规模,集吃住、旅游、购物、文化、贸易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商贸区,安置2000人就业。“三”是实现村办企业三个目标:办好煤矿、酒厂、醋厂,安排130名村民就业。建生产煤气设施的厂和陶瓷厂,使100名村民就业。创办汽车运输和商业服务网点,安排劳动力200名。

专业人员详细给姚巨货算了一笔账,综合建设新农村的各个项目,总投资需要1亿多元。可姚巨货说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他对农民有着天然且深厚的感情,他与仁义村的村民打成一片,对所有人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对任何人都能坦诚相待,以心相交。他深深地热爱家乡的土地,一草一木都浸润着他的心血,一山一岔都留着他的足迹,他与这里的人们朝夕相处,呼吸土地散发出的气息。

姚氏好家风

“让孩子们去砸石子一方面是还了债,更主要的是‘练了兵,教育了孩子,让孩子勤劳致富。”家里曾有过一段十分艰难的日子,姚巨货作为一家之主并没有一蹶不振,不仅将外债还上,还通过此举教育了孩子。

那时,姚巨货一家9口蜗居在一个小四合院里,这个小四合院是姚巨货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也是养育姚巨货子孙三代的院子。姚巨货自幼父亲因病去世,母亲身患乳腺癌,妻子生下大儿子之后又患上肺结核,家里欠下一屁股外债。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压在他身上的担子重得让外人无法想象,一个月的工资仅仅四十三块五毛钱,9个人平均不到5块钱,孩子又多,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姚巨货始终没有让孩子们辍学,把教育当成家务中的第一要务,六个子女都从小学念到了高中。

为了尽快把钱还上,姚巨货要求兄妹几个每年的寒暑假以及平时休息日都到白石河滩砸石子,一方石子能换9元钱。几年下来,姚巨货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慢慢还请了债务。

姚巨货曾这样警示他的儿女们说:希望你们培养会做人、能做事的孩子,千万不要培养败家子。一定要让每个人都有事做,而且是有意义的事情。

姚巨货给群众办事非常“挥霍”,对自己和家人却格外俭朴。20年来姚巨货共向社会捐款8286万多元,平均每天捐出1万多元。姚巨货做公益事业异常慷慨,但自己住的家却很俭朴,一如普通的农家,晚上睡的仍是一盘土炕,天冷了就用煤烧炕,冬天用的依旧是土暖气。

有一年春节,姚巨货把所有的孙子、孙女都召集起来,带他们参观完美锦集团每一个企业,然后对他们说:这些企业和资产都不是你们的,如果你们想要成功,就必须完全靠自己去努力。

给后辈财富不如给他教育,更重要的一点是,孩子终究属于社会,父母能做的只有给他良好的教育、基本的保障、健康的身心,仅此而已,有无成就一切全靠他自己。

猜你喜欢

煤老板仁义
久假不归
仁义不过是“客栈”?
意外
《三国演义》的社会理想与罗贯中的“仁义”思想
“煤老板”为何下注旅游业
每位腐败官员都是“一所学校”
刘员外买“福地”
危险的“煤老板”
高干子弟与煤老板的谈话
该隐退的不是煤老板是煤老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