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堂教学多元化之研究

2018-09-10徐黎明

体育风尚 2018年9期
关键词:多元化课程标准形式

徐黎明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改变。在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创新与能力培养上,日渐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教学体系。这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的集中体现。根据这种情况,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我们对教学多元化进行了尝试与研究。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多元化

一、组织形式的多元化

组织形式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学生能否正常开展活动的直接因素,因此教师应把握好教学的内容,合理选择组织形式,形成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适合学生特点的组织形式,满足学生能正常开展活动的需要。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活动,如在互动合作的活动中,安排、分析、讨论,确定两人合作、三人合作及多人合作的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多元化的组织形式进行合作活动,使学生明白个人在集体活动中的作用,体验到人与人之间这种互帮互助,互相支持与协作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很有帮助,同时也使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达到锻炼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课堂是课改与实践新课程标准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趋向多元化,大胆的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与空间,为他们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不断的获取各种知识。下面是我们在教学中获得较好效果的几种教学方法。

(一)直观法

运用直观教学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发挥主观能动性。如教师的示范,多媒体课件,挂图,投影,录像等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学生就易于理解,尤其是对一些难点的突破更容易收到极佳的效果。比如在教授前滚翻时,笔者课前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录制好,上课时通过多媒体先把整个过程播放给学生,这样学生观看时会把每一个动作在脑海里留下印象。然后在讲解每个动作要领的时候,我一边做示范,一边将多媒体上的画面定格,或者重复播放慢动作。这样,学生能够观看到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印象,练习起来更有劲,更积极主动,对动作要领更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更快。

(二)对比法

运用对比法能使学生的思维从比较中得到鉴别,从比较中得以升华,从混淆中得以明晰,产生一种云开雾散的愉悦心情。如篮球教学中的运球,教师可以先请运球技术较好的学生给大家展示动作,接着在请运球技术较差的学生给大家展示动作,然后让全体学生对两位学生做的动作作一个比较,点评出两位学生每个动作中的差异,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球方法,并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三)设疑法

运用设疑法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有了疑问后才会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造。例如在前滚翻教学中,教师设疑——如何才能使滚动更顺利?为学生创造一个“问”的空间与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探求和解决这个疑问,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老师一言堂的教学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练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三、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也好面子,喜欢别人对自己的夸奖。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好的评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看到自己的进步,还能获得不断学习的动力,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体育课堂上教师对于动作做的标准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明白自己很棒,对自己充满信心。而对于那些动作做的不标准的学生,我们也要给予鼓励,指出某个动作已经到位,只是下一个动作还要注意加强练习。要让他们知道自己能行,只要努力练习会有收获,失败是成功之母,使他们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学习上进心。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延伸。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能使我们对学生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价。这也是遵循区别对待的教育原则。

四、创新能力的多元化

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学生是学习任务的接受者,更是发现问题的探索者,也是学习目标的实现者。体育教学中只有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才能学好知识,解决新问题,提高创新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多方位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和科学性。

创新不是单一的,例如跳高教学中,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人为什么能越过横杆”,“你能懂得几种越过横杆的方法?”这样,学生就会尝试各种形式的练习,并相互观摩。并从这一过程中体验到了与发现的乐趣,领略到学习的真谛,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社会在不断变化中前进,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中深化。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为我们体育教学者提供了表演的舞台,而教学一直遵循着一条:教无定法、只要得法的原则。体育课堂教学多元化的研究也是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采用的一些教学形式,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谨供各位同行参考、指正。

参考文献:

[1]洪明忠.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景[J].体育教學,2004 (03).

[2]赵瑞琴,黄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有效教学的探析[J].成功(教育),2012 (8).

猜你喜欢

多元化课程标准形式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