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特色分析
2018-09-10黄昌光
黄昌光
摘要: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致力凸显专业课程设置的共性特征,在认识中得以锻炼,通过体育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渗透体育休闲观念,加大户外拓展技能培训力度;构建的课程体系要将学科式和模块式整合到一块;合理有效分配学分与学时;使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兼顾起来,希望此次研究具有一定的参照及研究价值。
关键词:休闲体育; 专业课程; 建设
休闲体育专业是当前高校当中新兴的一类课程,自成立至当前,许多高校设置了此类课程,休闲体育一般是在休闲的时间内进行体育锻炼,以训练身体,丰富生活乐趣[1]。考虑到课程发展需求,应构建起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人才。笔者结合自身从事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的实际经验,做出如下分析。
一、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整合学科式和模块式
借鉴国外及国内课程设置合理方式,考虑到本校课程设置需求,使学科式有效结合模块式,建立起与之相关的课程体系,该课程内容体系属于一种纵向结构体系,涉及了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等在内的各平台课程;且依照模块式内容划分方式,将不同平台设置的课程几个相对独立的模块,继而构建起不同平台横向的并列课程系统。依照该思路,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应做到下述几点:
(一)体育学各专业具有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共性
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全部依照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模块等进行合理有效地设置,如,可把体育史、社会调查等设置在体育人文社会学模块当中,对运动人体科学模块而言,可将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等一些学科设置其中,在体育教育和训练模块中设置轮滑、长拳、健美操等类型。事实上,还需合理设置的课程还需体现专业特色如,可设置一些具有专业特色课程,如休闲体育导论、体育营销学等。
(二)通识课程平台体育模块中应开设主干学科的基础课程
通识课程平台需包含一些公共课程,如自然科学基础、计算机基础等,而需要删除体育模块当中的部分课程,如休闲体育导论、运动心理学等,因为此类课程较为专业,需要将休闲体育专业跨学所具有的科性考虑其中,转而采用主干学科的基础课程,这类基础课程有管理学及休闲学等。
(三)依照專业方向分模块设置专业平台理论课程
拟定开设两个专业,一个是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专业,另一个就是体育旅游专业。让该专业的学生修读这两类专业课程。对前一个专业模块,能够设置的必修及选修课程包括赛事策划与组织、SYB课程等。在后者专业模块中,设置必修课程与选用课程,如体育旅游概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把专业平台技术技能课程划分为两类模块,一类是必修模块,另外便是选修模块。前者属于休闲体育专业技能实践课,一般涵盖的内容有企业体育、龙运动文化推广。后者模块涵盖了三类模块,分别是户外运动、水上运动、网球与高尔夫,全部同学均要从中选取两类模块,一项作为主项,另一项作为副项。
二、设置的培养目标与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现统一性
对休闲体育专业,为达到从事该专业及服务该专业教育教学的目的,组织设置与其相关的课程。此外,一些地区结合体质的不同,均编制了有关的测评手段。我国对此方面的评估标准包括《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所以,培养目标和课程设需要体现统一的特性,更正“健康体适能”课程,变为健康评价、体育教学法等一些课程较为合适。
三、合理有效配置不同平台与高校休闲体育专业模块课程的学分、学时
对休闲体育专业而言,学科平台课程、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在学分及学时等上较高。基于此,先要增加这两类课程的学分与学时,让体育等一些模块的学时与学分更长,还可将社会学类课程、管理学课程等添加其中。然后,一定程度上减少专业课程的学时与学分:对专业必修课程,最大限度上删除学时与学分,如,把企业体育划分为32学时、2学分,运动文化也可如此设置;减少这类课程中理论课的学时与学分,删掉广告学、交际礼仪等一些不够专业的课程;清楚地设置运动技能主项、副项的学时、学分,如,可把主项、副项设置为288学时、72学时,将主项、副项设置为16学分、4学分[2]。事实上,在专业通识教育及学科专业平台课程内部,相应地把一些课程的学时及学分给调高,如,可调整之前的体育经济学64学时变为一般,4学分也变为一半。
四、结束语
休闲体育专业尽管是一类新兴的学科,而其紧随时代而不断发展,在具体教学当中符合应用市场需求。尽管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而相比当前国内和实践教学要求还存在很大偏差,此外,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尚待完善,这些均是不足之处[3]。高校休闲体育专业的课程在构建中需要突出自身特色,在专业共性上加大改革。休闲体育专业的建设需吸收之前的经验,作为后续专业发展的依据,这方面的道路还很长。
参考文献:
[1]吴伊静.探究实践育人理念下的休闲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人力资源管理,2017 (12):582-583.
[2]高晶,胡静萍.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特色研究——以常州大学为例[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 (2):100-103.
[3]尹雨嘉.“实践育人”理念基础下休闲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运动,2016 (2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