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018-09-10赵阳

中国商论 2018年4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

赵阳

摘 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力资源管理关系着企业的未来,只有在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以及对于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发展和薪酬分配制度体系,才能达到成本控制、效益提升、企业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企业 人力资源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2(a)-099-02

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我国的各项产业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存在着诸多问题。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建设落后则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

1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现状

1.1 企业用人观念有待改进

不少企业认为招聘是对员工的选择,企业拥有是否保留员工的权力,同时因为需求量大,所以对员工的要求不高。结合我国企业的发展实际,由于员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进而难以在企业管理过程当中有效推广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这也就使得很多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特别是针对企业管理的专业高端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1.2 人力资源开发不足,员工培训严重滞后

在我国工业产业发展的进程中,长期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念,特别是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更是严重不足。这也就使得该产业难以吸收较为优秀的人才,进而造成在企业运作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不愿意投入管理成本为员工提供培训,甚至出现了在制定培训计划时,随便填报培训表格,简单填报后就敷衍了事的不良现象,进而使得相关的从业人员难以掌握专业技能,最终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3 待遇偏低,激励力度不足

企业一般员工的工薪待遇与付出的劳动相比,相对较低,缺乏对高素质员工的吸引力。同时在我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激励水平严重不足的情况,进而也就难以吸引高级人才参与企业管理,特别是在对员工的薪酬、住房以及工作条件的优惠方面,缺乏较为强化的激励机制,进而使得这一行业的人才外流现象更加严重。

1.4 部分企业偏重建设,轻视人才培养

由于很多的企业仅仅重视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进而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硬件与软件的配置当中,而忽略了对企业发展当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力资源的深入管理,因而也就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轻视人才培养的不良现象。

2 现代企业对于人才能力结构的要求

现代企业需要跨行业和地域进行操作,其运作需要资金流、商流和信息贯穿于其全部过程,同时人力资源成本占据企业运营成本的较大比重。因而,企业想要达到成本控制和效益确保的目标,就需要掌握多方面知识和具备多种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而言,其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2.1 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

在工业产业发展的世界化、一体化的背景之下,企业需要考虑不仅仅核算成本费用,扩大市场占有率,保证利润,更需要对各方进行协调,同时,其在经营过程之中必然会遇到一定的安全事件和商贸纠纷。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财务管理、外语、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维护企业的利益,保证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2 人才的基本素质结构要求

现代经济形势下,企业能够保持服务的动态与连续,需要经营管理具备周密严谨的思维方式,同时,企业服务的网状结构的特性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更加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只有不同的作业点紧密配合,才能实现企业服务操作的无懈可击。

2.3 人才的能力结构要求

知识经济和信息爆炸时代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知识的更新换代快、信息的变化迅速,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信息储备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改进企业服务的质量和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同时,企业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就要求人才具备应急处理能力和预测风险能力,积极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防患于未然。

3 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建议

3.1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要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的管理机制,企业管理者必须具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员工自身的发展权,全面激发员工队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才能够有效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这一优化进程当中应当着力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3.1.1 加大教育投資

我国企业发展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相对较少,相关从业人员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以及市场营销和企业运作的专业化技能,同时具备法律、管理、财务等综合知识的人才较少,人力资源建设未能有效实现知识的更新与补充,在这个意义上来讲,需要通过教育投资来加强企业人力资源队伍的建设。

3.1.2 实行本土化战略

立足于企业与员工共赢、双向发展,制定出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采取内部培养和外部引入等多种方式引入人才,为员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同时,出于企业部门多、业务繁杂、作业广而散等特点以及员工异地工作和调动频繁的原因,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建议企业实行本土化战略。这不仅是企业以人为本的表现,也能节约企业的经营成本,加快企业的推广和发展速度,更能增加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企业员工的忠诚度。

3.2 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

重视人才,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管理体系,充分尊重员工的利益和要求,考虑和最大限度的满足员工的需求。从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劳动强度、职业发展等多方面为员工面临的问题提供帮助。同时建立多层次的、科学的人才评估和评价体系,从员工的发展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为员工自我价值实现创造条件。

3.3 结合企业的发展实际制定薪酬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知识经济在当前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人力资源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而薪酬管理因为对人力资源的激励作用十分突出,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3.3.1 确定以项目部经理为核心的薪酬分配体系

在企业和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团队合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加强企业的管理应当首先打造良好的团队精神,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凝聚力,进而使员工感到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由于团队中员工的个人能力差异较大,这也就决定了在最后的薪酬分配过程当中,其具体的收益方式也会不尽相同。在深入推进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的过程当中,应当注重与时俱进,结合当前的发展阶段来有效实现对于制度建设的全方位改良,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3.2 全方位的员工激励

激励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部分。其作用在于提高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和归属感,是人才队伍趋于稳定的表现,激励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行为激励三种。

物质激励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薪资待遇和福利。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不断促进员工改善工作技能,进而在收入分配当中多劳多得。这要求企业能够保持与市场薪酬水平相同甚至是更高的激励水平,进而通过优厚的薪酬制度吸引型人才。

行为激励主要体现在员工的具体工作过程中,通过在具体的工作环节中提升员工的满意度,不断增强其参与感和自主性。这也就使得员工更加愿意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这就需要在具体的管理过程当中,结合不同员工的自身特点,分别设置不同的工作目标,以全面激发其工作潜能。结合具体的企业管理实践,则是要在工作当中不断提升服务意识,进而为客户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

精神激励则是通过提升员工的满意度来有效促进系生产效率的提升。要想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职能作用,通过建立健全企业文化来有效实现组织对于员工的影响,进而使全体员工与企业之间形成默契,不断提升对于企业的忠诚度。

4 结语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企业只有在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现代企业所需要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結构,建立以人为本、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发展空间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才能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达到节约资源,提供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要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占据人才优势,立于不败之地,促进企业的健康、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俏.浅谈如何搞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11).

[2] 李而刚.新形势下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1).

[3] 曾亚琴,游凌翔,曾宗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六种能力建设[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1).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