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通“八碗八”宴

2018-09-10张继华

美食 2018年4期
关键词:南通

张继华

南通『八碗八』宴是文化名城——南通的传统筵席,是指古南通人们宴请宾客的一种菜谱规格,它代表了完整的南通乡土菜色,由四冷碟、四热炒、八大碗菜组成。

『八碗八』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十六』,是菜品数量的一个回合,菜品的『四冷四热』,又暗合『四面八方』、『事事如意』。『十六回合』中的六,指上下和东西南此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这个数字的运用,体现了『民以食为天』、『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十六』也是取『十全十美』、『六六大顺』吉祥之意。在味觉上,『四』是酸甜成鲜四味,指代各种味道,亦指人生百味。在时空上,『四』既是春夏秋冬四季,又指东西南北四方。东西南北即『四象』,『阴阳两仪生四象,混沌三才开六合』。在道德层面上,『四』是指『中正仁义』。中正仁义是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的价值和原则。一盆一碗一汤看似简单,却有寓意,种种细节,无不透露出南通人的心思和精致。八大碗,八大盘,摆开八仙桌,坐上八个人,通城人民的朴实、大方、好客在『八碗八』中代代相传。『八碗八』一个看似简单的筵席名称,实则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和优秀传统文化。

南通“八碗八”宴历史悠久,独领风骚,洋溢着浓郁的江海乡土气息。“八碗八”宴菜式很简朴,但是,这些菜却不失营养价值,而且搭配精辟,加工细腻,组配合理,营养丰富,口味纯正,浓淡适宜。从头菜品种的选择,到最后鱼圆汤的收尾,其在制作过程中更是工序繁多,烧、蒸、熬、炸、炖、焖、煮等烹饪手法一应俱全。时间长短,火候大小,调味轻重,用量准确等方面必须精益求精才可恰到好处。一桌“八大碗”,碗碗各有不同的主料搭配、烹法和口味,其中对衬菜的搭配是经过百年反复精选所得,不仅在色、香、味、型、器上有独到之处,且更注重养生科学,代表着一年四季,身体平安,四面八方,万事如意。

“八碗八”选用的是具有南通地方特色的畜禽水产蔬菜品种——“通农三宝”和水产为主料,这些畜禽是以纯粮食及蔬菜喂养的,如江海土猪和世界名禽狼山鸡等,配以山药和茨菰以及海门香芋。海门香芋具有散积理气、解毒补脾、清热镇咳、滋补身体的功效,历来是逢年过节、喜庆筵席上必备的上乘菜看。

“八碗八”宴菜品口感肥而不腻,汤汁鲜醇,营养丰富又具美容功效;“八碗八”宴所用的餐具有盘子和碗,“八碗”的碗南通叫海碗或匹子。

南通“八碗八”传统宴席制作技艺历经岁月沧桑、流传至今,蓄积了不同历史时代的烹饪技艺精华,反映了长期以来通城民众的生存状态、生产习俗、生活风貌、伦理观念以及当时的社会形式、自然环境、宗教信仰和科技发展状况,是广大民众宴饮形式的直接载体和宴饮风俗的高度涵融,是历史的产物、时代的印迹,有助于人们更真实、更全面、更接近本原地认识和了解南通的历史,具有极高的、非常丰富的历史价值。

古时,能吃一顿纯真的“八碗八碟”菜是一次最高礼仪的文化享受。如今,通过收集、挖掘、整理大量资料,在南通老一辈厨师的大力支持下,让“八碗八”宴更加完善,并加以宣传推广。此宴在2013江苏国际餐饮博览会暨第四届江苏乡土风味烹饪大赛中,荣获团体赛金牌奖,并被中国饭店协会认定为“中国名宴”、江苏餐饮行业协会认定为“江苏特色名宴”。2017全国蒸菜烹饪技能大赛中,“八碗八”宴荣获“蒸菜推广宴席”;南通“八碗八”制作技艺”获批南通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南通“八碗八”宴用的是八仙桌,四条长板凳分布八仙桌的四方,坐向与主人家房屋大门朝向一致,一方为上方,上方的对面为下方,上方的左右两方为横方。坐桌席是很有讲究的,只有辈分长的和重要的客人以及年龄大的客人才能坐桌席的上方,上方又称上席,是一桌之中最尊贵的两个席位,其次就是横方的四个席位,辈分较小的大人一般就坐横方,下方则是辈分最小的人坐的席位,比如小孩就只有坐下方了。当然,辈分大的小孩子除外;再者,岁数大的小辈也只有坐下方的份。从农村筵席的座次就可以看出长者为尊的传统在农村已经根深蒂固。

南通“八碗八”宴下的八仙桌(拐儿桌子),同样有所讲究。材质为柞榛树,柞榛木细算精打出来的家具最为珍贵。古时候南通人,为了图吉利、创大业,便创造了八仙桌,用八仙桌来宴请八位仙人而定名,谓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古代神州相传中的八位仙人是: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南通人就利用这个民间的优势和信任,用八仙桌,以八碗八盘来款待八位仙人。

南通“八碗八”宴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相传白云仙长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吕洞宾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八仙过海时无意惹怒龙王,东海龙王便与之交战起来。因两边实力相当而久战难胜,劳累疲惫,退踞海滩稍憩,颇觉腹中空空,饥饿难忍,便分头寻食充饥,哪知一眼望去的海滩薄地,荒无人烟。除曹国舅一人未回其余个个扫兴而归。

曹国舅一人不辞劳苦,腾云驾雾,行至内地,一股奇香扑鼻,不觉垂诞三尺,立即寻香进入凡间一庄上,乔装成农家村民在庄主宅院窥视,只见四方桌上八人围座、畅怀痛饮,诱人的菜看一个接一个地上。国舅寻思道:我原乃朝廷国舅,宫廷菜肴我享用得发腻,农家菜看我未曾见过,何不先让我大饱口福,忽想众仙友腹空我不可独享,继而采带了七样菜肴,又想起仙姑不食荤,所以又为其独带了素菜,计八大碗并留言:国舅为众仙借菜八碗,日后定当图报。

八仙狼吞虎咽更觉奇香无比,酒足饭饱之后精神倍增,再战龙王大获全胜。以后人们为讨吉庆改方桌为八仙桌、坐八客、食八菜(四冷碟、四热炒、八大碗菜)一直流传到今。

南通人有本土的筵席。旧时家中有事,最简单的筵席是四大盘,即以四个青花鲤鱼大盘盛4种菜肴。稍高层次的是“八碗头”,即:宴席有八碗菜看,“十碗头”,没有冷菜,全是大菜。后来在“八碗头”的基础上加了四个冷盘、四盘热菜,即“八盘”,也就是“八盘八碗”简称“八碗八”。简单是“六碗八”,即“八盘六碗”。菜肴品種多为“猪八样”、“肉打滚”。80年代后,人们一般不让猪身上的东西上桌,上升为鱼肚、海参席等,讲究吃鸡、鱼、虾、海类、贝类等菜。外加甜菜、清汤和点心、水果。“八碗八”的原料虽然普通,无非是畜类、禽类、水产、蔬菜等,但选材广泛,不拘一格。大众“八碗八”讲究按已有原料灵活做筵席,根据筵席菜单标准选择头菜的主料,例如海参、鱼皮、鱼肚等,扣菜主料不变,但配菜可根据季节变化进行选择。“八碗八”必须做到原料物尽其用,以实用实惠为第一原则,菜品以味道取胜。

“八碗八”宴入席就座礼仪大有讲究,其中繁文缛节,规矩甚多。头菜的选择意味着整桌菜的档次高低,鸡肚菜、鱼肚菜和燕窝菜、鱼翅菜不可相提并论。从顺序上讲,二菜多是禽类,三菜为鱼,四菜多为甜品,五素六荤,第七道以肉压轴,最后上汤。宴席中待冷热盆全部上完后,再上“头菜”,“头菜”有肚菜(鱼肚)、参菜(海参)、皮菜(鱼皮)、翅菜(鱼翅)之分,以其中一种为主原料,配以鱼圆、肉圆、冬笋、木耳、香菇、菜头等配料,又叫“全家福”。“头菜”上桌后,须等主人“谢头菜”后,方可下箸,此时,主家挨个向宾客敬酒,宴会进入高潮。接着上“富贵鱼” (俗称“跑马鱼”)即两条同样大小的红烧整鱼,由厨师亲自托着,口嘁道:“鱼(余)来了!”或“吉庆有鱼(余)”,绕各桌而过,赴宴者应声高呼“鱼(余)下来!”“余下来!”或说“鱼(余)存仓”,以示对主家的祝福,祝主家年年有鱼(余)。以鱼谐余,祈求吉利。每盘盛鱼两条,寓为“双鱼(余)吉庆”之意。其时主家要给厨师送红包,俗谓“攀鱼封儿”。

南通风俗,宴席上的鱼,是不动筷子的,只看不吃,叫“看鱼(余)”,上桌时鱼头对准坐首席的尊长者,以示敬重。此俗一直延续至今。最后还要上一道汤,(红事一般是鱼圆汤,白事一般是豆腐汤)。各桌闹酒即停,俗称“汤到酒止”,各桌赴宴者起立干杯,俗称“大团圆”。乔迁之日,前来贺喜的亲朋如携带小孩者,主妇要发红包,称“欢喜封儿”。宾客辞行时,主人回赠赴宴者(以户为单位)鱼、肉、糕,对于家境贫困的亲友,则视其所送礼品的多寡折价,加倍以红纸包钱“回礼”。南通州人民的朴实、大方、好客在“八碗八”中代代相传。

南通“八碗八”宴制作技艺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其具大的泛涵性,深刻影响和丰富着当地人们的日常家居饮食生活。多年来,只要你在南通人家中做客,你都会看到:最平常的原料,只要到了南通人手中,都会变成可口的美味;最普通的一粥一饭,也能在南通人的精巧调味中散发出特别的异香;而且,南通的家庭主妇,大多都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顿顿面饭不重样”的本领。这种把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的功力,不论如何改朝换代,都一直保留了下来,并相延成俗。南通“八碗八”宴制作技艺除给南通人带来了“崇尚美食”、“做饭讲究”的声誉外,还对周边其他城市人们的饮食文化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构建当代科学、健康、文明的饮食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冷菜

糖醋河虾

南通地处长江下游,滨江临海,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资源充足,为鱼米之乡;以红虾、狗头虾、金钩虾、条虾、白虾、爬爬虾、对虾为代表的海虾,长江的江虾,青虾为代表的河虾。海虾、江虾、河虾,可谓“三鲜”俱全,为中国其他地城所难企及。

糖醋河虾是宴席中的冷盘,色泽红亮,河虾壳脆,肉质鲜嫩,寓意“红红火火”、“兴旺发达”。

盐水硝肉

相传在明朝末年,南通通海街上有一酒家,在煮肉时锅内冒出一股异常的香味,在通海街上都能闻得到,故使得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应王母娘娘的邀请,倒骑毛驴去瑶池赶蟠桃会,途经南通,闻到“硝肉”的香味,连忙下驴,变成一老翁,来到凡间,在酒家吃硝肉。他手拿蹄髈,沾着姜丝和香醋,边吃边赞不绝口。吃饱后走出店门,哈哈大笑,扬长去也。竟忘了赶蟠桃会,可见其味之美。“张果老吃硝肉”的消息很快传开。自此硝肉的名声大著。百姓也纷纷慕名前来品尝,于是,硝肉也就很快远近闻名,沿传至今。

硝水肉是用猪瘦肉加硝水和盐腌渍后,再加五香调料焖煮成熟,冷却后切片装盘,是宴席的冷盘。

五香熏鱼

中国传统的家宴都离不开鱼,吃鱼,以示吉庆有余或年年有余之意。通常热菜都是以整尾的鱼来制作,例如,红烧鱼、干烧鱼、清蒸鱼、糖醋鱼等等都可以,造型以漂亮美味为原则。南通的“五香熏鱼”也叫“五香爆鱼”,是一道南通传统家宴的下酒小菜,南通人喜欢在节日制作这道菜款待客人,所以成为南通家宴中的必备;令盘。

这道菜是以青鱼为原料制作而成,所谓熏,其实南通厨师带有点卤的意思,是将炸好的鱼浸在卤水中入味,多半当凉菜来吃,微甜微酸,很是开胃。南通爆鱼以其口感外酥里嫩,回味无穷,让人久吃不厌闻名。

拌绿叶菜

拌菠菜,老南通都叫“焯菠菜”,是将菠菜焯水后取出过凉水。然后将所有的原料调料混合拌匀即可。是南通家宴常用的冷盘之一。

菠菜原产于波斯(伊朗),所以又名波斯草,也叫赤根菜(因根的颜色)、鹦鹉菜(更形象些,菠菜翠绿,根紫,就如一个巧舌鹦鹉)。南通的老厨师们叫“皮菜”。说到鹦鹉菜,还有一个有趣传说。说是乾隆下江南时,微服私访。饥渴难耐,于是和随从在一农家用饭。农家主妇从自家的菜园里挖了些菠菜,给皇上做了个菠菜熬豆腐。乾隆食后颇觉鲜美,极是赞赏。饿了吃什么都香,否则传说中朱元璋吃的翡翠白玉汤(臭豆渣,剩汤)都当成无比的美味。但也说明农家主妇手艺的确不错。乾隆问其菜名,农妇说:“金镶白玉版,红嘴绿鹦哥”。乾隆大喜,封农妇为皇姑,从此菠菜多了个别名叫鹦鹉菜。

热菜

滑炒鱼片

滑炒鱼片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南通传统热菜,主要原料是青鱼,配以山药和韭黄,成品色彩鲜艳,口感嫩滑,鲜香。细嫩的鱼片,清新的配料,营养全面,老幼皆宜。

炒鱼片在南通传统宴席中是第一道热菜,鱼同 “余”谐音,以示吉庆有余,富足盈余,生活满足之意。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办酒席,原料比较单一,一条鱼要做好几道菜肴,如爆鱼、烩鱼、炒鱼片、鱼圆等,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也反映了当代廚师对原料综合利用的能力,说明南通人民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民风。

白果鸡丁

白果鸡丁是一道传统的养生膳品,有敛肺定喘,化痰止咳之功效。食之口味独特,有鸡肉的鲜嫩清香,又裹夹着白果的独特香味,成鲜适度,齿口生津。

白果鸡丁中的鸡丁选用“通农三宝”之一的狼山鸡为原料,狼山鸡是我国著名的蛋肉兼用型地方鸡种,狼山鸡不光是南通名菜,更可称为世界名菜。世界八大家禽类中,狼山鸡居首位。

说起“狼山鸡”,还流传着一段有趣的故事。远在1872年,一艘英国商船,停泊在南通附近的长江中,炊事员上岸买回一批黑鸡做菜。因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异常,船长甚感惊奇,如获至宝,便将剩下的几只带回英国。后来这种黑鸡竟然在英国家禽展览会上展出,受到欧美各国养禽专家的青睐,获得金牌奖章。于是,欧、美、亚许多国家便从我国进口此鸡。由于这些鸡都从南通狼山出口,故取名“狼山鸡”。建国后,狼山鸡又曾作为种鸡飞往德国、澳大利亚等国。世界范围内许多禽类都有狼山鸡的血统,狼山雞可以说是鸡的“老祖宗”。由于生长环境等因素,狼山鸡比一般的家鸡肉厚实、味更鲜,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认可。一时,狼山鸡身价百倍,中外驰名。

油爆腰花

油爆腰花南通厨师实为“韭黄荸荠炒腰子”,作为一道传统风味名菜,各地食客都知道评价它的标准:既要脆嫩爽口、刀工精湛、造型美观、芡汁紧裹,又要口味鲜香醇正、无腥臊异味。但凡是做过油爆腰花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要想真正做好这道菜,并达到以上这些标准实非易事。

民俗冬至夜全家吃团圆饭,将荸荠借代为元宝。各种菜都起了吉祥的名字,饭碗里放两只荸荠,(吃饭时搛出来,叫“掘元宝”,寓意发财、元宝成堆。对:两只为一对。“对”谐“堆”)。掘着只大荸荠:喻为出乎意料地得到大收获。

熟炒双冬

炒双冬也是一道经典的南通菜,冬笋占了半壁江山,算是半个主角。还有一“冬”是香菇,南通人叫香覃,北方人叫冬菇,香气沁人,营养丰富,素有“菇中之王”、“蘑菇皇后”、“蔬菜之冠”的美称。位列草菇、平菇、白蘑菇之上,而且素有“真菌皇后”之誉。冬笋一定要配泡发的干香菇,特别是那种自然的芬芳气味只有干香菇才有的,冬笋和冬菇鲜醇味香,又有降胆固醇作用,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备受人们的欢迎。

大菜

三鲜杂烩

头菜又名“杂烩”、“三鲜”、“全家福”,俗称“什锦大杂烩”,“头菜”又与“头彩”谐音,也便有了讨“头彩”的意思。这一由明代御膳传入民间的美味珍馐,已成为通城喜庆筵席中经常出现的一道头菜。 “杂烩”,顾名思义,即是用多种原料混合烹烩而成的菜肴,就是其命名以食材的“谐音”居多,均为祝福人们安康、福寿,十全十美等等的寓意。

南通“杂烩”还配有虾圆、肉圆、鱼圆,寓意团团圆圆,幸福美满,连中三元。此菜选料“杂”,动、植物水陆俱陈,既有高档的,又有普通的,既有荤的,又有素的,还有荤素相混的,一菜多样,琳琅满目,质地软、嫩、脆、滑,色、香、味俱美,无论官场或民间筵席饮宴,均是人们喜爱的美馔佳肴。

三鲜有三种,高档的叫“全家福”,中档的叫“三鲜”,低档的叫“杂菜”,是用水产类、禽蛋类、畜产类及蔬菜类原料的半成品配制而成。三鲜原料既多又复杂,但多而有序、杂而有章,主、辅、配、调料为君臣佐使、主次有章,三鲜以油发鱼肚或油发蹄筋、肉皮为“君”,以肉圆、鱼圆为“臣”,以走油肉或火腿(硝水肉)、熟鸡肉或鸡杂、鸡蛋、鹌鹑蛋、桂花鱼或鱼片、虾仁、海参、菜心、笋片、香菇片为“佐”,以虾子、贝类、鸡汤、味精、胡椒粉、精盐、香菜等为“使”。章法严谨,主次有序,使成菜原料众多,颜色和谐,口味香鲜,营养丰富而养生,汤菜俱佳而开胃,是烩菜中原料、口味、营养的黄金组合、神仙搭配。如果“君”是鱼肚,“臣”加虾腐,“佐”中加了海参、鱼皮、蟹粉的三鲜,档次最高,被誉为“全家福”。如“君”是油发肉皮的三鲜,被称为杂菜,而“臣”“佐”“使”的用料与三鲜基本相同。

看来, “杂烩”这道雅俗共赏古已有之的名菜,之所以能够广泛沿传至今,它不仅醇浓鲜香,味美好吃,还含有十全十美的寓意,因而颇受国内外食客的欢迎和喜爱。

山药扣鸡

扣鸡是老南通八大碗的菜肴之一,选用南通如皋的黄鸡,因其“黄嘴、黄脚、黄羽毛”,群众习称为“三黄鸡”。早在清嘉庆甲子年(公元1840年)修编的《如皋县志》中就有记载,做法和白斩鸡有点相似,最后斩块装入扣碗上锅蒸热之后倒扣在盆中,在以前传统酒席上经常能吃到,主要是装碗时候有技术难度。说吃白斩鸡是吃个口感鲜嫩,鸡汤主要是喝汤的鲜味醇香,而扣鸡的做法正好中和了白斩鸡和炖鸡汤的美味度,蒸好之后鸡肉皮脆肉香,汤水非常的鲜美。

在中国有些地区春节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年轻的学子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还有些地区第一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来客人,要吃两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天仙配”的传说,母鸡为“凤”寓仙女,腹藏数蛋,喻为多子,为传统婚宴常用菜,赞美忠贞不渝爱情终有结晶,寓婚宴吉祥之意。故名“天仙送子”。

红烧鲫鱼

南通酒席的餐桌上必有一道整鱼菜。鱼,为人们所喜爱,除了它的食用价值外,还由于它是一种美好的文化象征。

旧时,在婚宴、寿宴中,鱼这道菜须用双鱼,鱼只可用河鱼,而不能用海鱼,一般选用鲫鱼, “鲫”和“吉”谐音,可能以河鲫鱼喻和和气气、吉庆有余、好事成双之意,也可能过去海鱼价贱而河鱼价贵所致。在以往的习俗里,这道整鱼出现在的春节餐桌上,却是不能轻易享用的——有些地方必须搁到初一才能食用,借此希望“跨年有余”, “来年丰收;而另一些地方则干脆在过年期间每顿饭都把鱼摆上来寓意一番,然后再撤走。但这样来来去去难免会碰坏鱼的完整性,同时又浪费食物,到如今就直接用木鱼装在盘子里代替。

香芋扣肉

虎皮肉又名董肉,清《崇川咫闻录》有载,又称跑油肉、虎皮肉、皱纹肉。明末董小宛所创,故名。提到董肉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相传明末年间,香波艳浪的秦淮河边有一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的女子,此女子不是别人,正是“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董小宛不仅有闭月羞花之貌,还能诗善画,尤擅抚琴。当然,又何止抚琴,她还有更绝的,不过这是后话。当此时,大明江山已是风雨飘摇,北面异族入侵的马蹄声响彻中原,但这丝毫也无碍明的土大夫们在秦淮河上骄奢淫逸、醉生梦死。其实,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灭亡前莫不如此。当时,董小婉在迎来送往之间结识了一江南名门望族之子弟,此人姓冒,字辟疆。冒公子功夫了得,几番交往,便博得了董小姐的芳心,以致董三番几次要与冒订下终身。也许是顾忌董毕竟是一风尘女子,也许真的是自己功名未就,冒一直婉拒董的嫁娶要求。董小宛有别于其他歌妓的便是烧得一手好菜。冒辟疆每每来董处对饮,总是董亲手做菜。董发现冒公子喜欢猪肉、喜欢甜食,于是她探访名师,琢磨食谱,反复试验,终于做出一道味道独特、香甜可口的“虎皮猪肉”和董糖。冒辟疆是如何喜欢这“虎皮猪肉”不得而知,只知道他及第后便马上把董小宛娶回了家,后来每每宴请宾客,冒总是得意地把这道“虎皮猪肉”介绍给自己的朋友。再后来人们对这道菜仿而效之,还给它取了一个并不浪漫的名字——董肉。

茨菰扣肚

茨菰扣肚是南通传统菜之一,茨菰与猪肚配伍,同蒸成看,可谓锦上添花,其味更胜一筹,两物均具滋补之功,加之新鲜,成鲜互补,两味渗合,猪肚有茨菰香,茨菰有猪肚鲜,咸鲜入味,香醇清口,富有回味,不愧为看中之珍品。

茨菰是南方的一个蔬菜品种,茨菰不甜不香,略帶苦味,所以不是人人爱吃。之所以成为春节餐桌的佳肴,原因有三:一是茨菰长在水田的淤泥里,但肉却是白的,大有出污泥而不染,二是有格,沈从文老先生说茨菰是有格的,有格也就是说茨菰有自己独立的品格,真可谓妙语,像土豆熟了就会化,搞得一碗菜都是烂糊糊,乱糟糟,没有看相,那就是没有格的。而茨菰再怎么烧,它不会化掉,一个还是一个。三是茨菰一株多产十二子,也就因为子多,被视为吉祥物,寓意添丁生子。年晚喜宴绝不能少。茨菰是一种无公害的绿色保健食品,茨菰含有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有防癌抗癌肿、解毒消痈作用。能解毒消肿,利尿,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同时茨菰所含的水分及其他有效成分,具有清肺散热、润肺止咳的作用。只有经历了风雨的人生,才能苦尽甘来,人生就是茨菰扣肚的滋味。

八宝甜饭

八宝饭,又叫八宝甜饭,是我国的传统食品。相传八宝饭起源于少数民族地区。为新疆、青海、西藏少数民族人所创作,原名叫“哲色”(藏语)。到元朝、明朝、清朝,开始盛行于全国各地。江苏南通人自古喜食米制甜味品。是民间及宴席的甜品佳点。意味着团圆美满,财源滚滚,预示着新的一年幸福甜美。还有涵义:莲子是八宝图中的和合转化而来,象征婚姻和谐和好;桂圆象征团圆;金橘象征吉利;红枣象征早生贵子;蜜樱桃、蜜冬瓜象征甜甜蜜蜜;薏仁米系仙鹤转化而成,象征长寿、高雅、纯洁;瓜子仁是鼓板的变体,象征生活有规律,平安无灾祸;红梅丝与龙门同色,含有鼓励进取、祝福顺利的意思;绿梅丝象征长寿。后来八宝饭的用料日趋简化,用各色果脯代替了金橘脯、蜜樱桃、蜜冬瓜和红、绿梅丝。后来又增添了桂花等香料,寓意“金(所用桂花必须是金桂)玉(糯米呈玉脂白色)满堂”。

韭芽肉丝

韭黄炒肉丝是南通地区一道家常菜,荤蔬搭配,营养丰富,成品香味扑鼻,口感宜人,促进食欲,深受人们喜欢。

据民间传说,在清朝康熙年间的一年夏天,连续下了几天倾盆大雨,导致蒲阳河上游的山洪暴发。洪水奔泻而下,淹没了杨家河心,将一断高土埂子冲塌,泥土盖住了田中韭菜。十多天以后,主人挖开泥土,发现原来的绿色韭菜叶已变成了嫩黄的韭芽,用清水将韭芽洗净后,芽黄白如玉,烹而食之脆而细嫩,人们叫作“韭菜芽子”,俗称“韭黄”。于是人们都采用泥盖韭菜,使韭菜叶子软化变黄,培育出现代的韭黄。

韭黄也称“韭芽”、“黄韭芽”、 “黄韭”,俗称 “韭菜白”,为韭菜经软化栽培变黄的产品。韭菜隔绝光线,完全在黑暗中生长,因无阳光供给,不能产生光合作用,合成叶绿素,就会变成黄色,称之为“韭黄”。因不见阳光而呈黄白色,其营养价值要逊于韭菜。韭菜以冬天韭黄为贵,春日韭芽为珍。端午至中秋粗老不中食,有粗纤维,不容易消化,且于眼目不利。

清汤鱼圆

鱼圆是南通民间的传统菜品,南通老百姓叫“鱼腐”、 “虾腐”,其实“虾腐”是用虾肉制作而成;“鱼腐”是用鱼肉斩茸,加调味料搅拌上劲,挤成小丸子,入水中煮熟而成。鱼圆是南通人逢年过节喜庆餐桌上都少不了菜看。因为鱼圆寓意着年年有余,团团圆圆,生活美满的吉祥内涵。

相传楚文王极爱食鱼,每次用餐,山珍海味可少,惟鱼不可缺。有一次他外出回宫,见做好的武昌鱼便大口地吃了起来,不料,一根鱼刺扎破了他的咽喉。楚文王怒不可遏,大发雷霆,随即令人将司宴官斩首。从此以后,谁也不敢为他做鱼了。但楚文王又一天离不开吃鱼,于是聪明的厨师将鱼斩头去尾,剥皮剔刺,剁成细茸,做成鱼圆,小心捧上。楚文王吃起来觉得香鲜可口,也不用担心鱼刺卡住咽喉了。从此将鱼做成鱼圆成了荆楚一带的风气。鱼圆做得越来越诱人,尤其是春节前后,精制的鱼园成为城乡人民招待客人既方便快捷、又不失体面的好菜肴,也是南方的大众菜看。

另据传,明末才子冒辟疆的爱妻董小宛是一位美食家,还会做菜,她首创了一种鱼圆——灌蟹鱼圆,此菜色泽洁白如凝脂,柔嫩而有弹性,内含蟹黄、蟹肉,浮于清汤之中有“黄金白玉兜,玉珠浴清流”之美誉。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白蒲人都喜欢用灌蟹鱼圆这道菜款待亲朋好友,甚至还常常用来打包馈赠,寓意“富贵有鱼,合家团圆”。

猜你喜欢

南通
冬奥“顶流”冰墩墩抢疯了!南通生产商:初八开工补货
南通革命纪念馆
杨梦玲作品
展览纪录
南通移动80%客户提前享受无长漫费
赴一场“江海之会”
江南百工:长三角非遗寻访之旅
谢谢园丁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