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语文教学新锐器
2018-09-10彭晓萍
彭晓萍
中学教育界一直强调语文学科的地位和重要性。近年来,为了加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中学语文课本增加了课外经典阅读指导,并且一再强调语文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力。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在各地中考、高考的成绩呈报表中,语文学科的平均分是不尽如人意的,满分卷更是了无踪迹,而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高分卷占比却非常吸人眼球,甚至满分卷也大有人在。
为什么国家教育局如此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而学生的语文水平却不见很大提高呢?无论学生、家长、学校还是社会都是有很大责任的。学生、家长、学校更看重学生所有学科成绩的快速提升,社会的短利性引导同样也导致语文学科地位的实际下降。
当然,语文学科本身的性质也占很大的原因。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学生拥有深厚的人文功底,人文功底的加强需要学生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一名学生若有较高的智商,上课能基本做到认真听讲,那么即使他小学六年从来没有读过哪怕半本有关数学、物理、化学相关方面的书籍,他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成绩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而这样的“公平性”在语文学科上却体现不出来。相对数学等理科而言,语文学科更需要学生有长期的阅读习惯、良好的耐力、高尚的人格魅力作为基础。语文学习是一门“硬活”,也是学生一生都需要修炼的学科。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帮学生重新塑起阅读的习惯,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品质。这也是语文这门学科 “皇后”所该承担的责任。
然而,现在我们教学面临的问题是:纸质书籍因其明显的弊端在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日益普及的今天,对学生不再具有吸引力。手机产品信息传播快,画面感强,动态的设计鲜活而灵动,这些对“一切都很好奇”的学生来说具有天生的吸引力。那么,当下的语文教学能否不再囿于纸质阅读,而是拓展到手机这样一个新的载体上呢?
一、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可行性
随着手机的普及,微信的使用人数目前已经达到1.8亿。无论在怎样的场景,我们随处都能见到手不离机的人们,而使用微信获取各类信息的人占绝大多数。可见,手机对现代人,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既然手机微信成了相当一部分人的交流工具,微信公众号又成了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它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微信公众号呈上的观点甚至被民众认为是心灵“鸡汤”,那么为何不能利用微信公众号作为一个平台来进行学生最反感、最头疼的语文教学呢?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孩子在小学时对于阅读其实并不是没有兴趣,而是他们的这些兴趣在家长和学校教师的监管下被大量的书面作业或者各类兴趣班挤占了。在上学期间,他们没有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去阅读;而在课外,由于家长监管严格,学生大多数时间都被书面作业或兴趣班挤占,从而很少有时间进行阅读。长期不阅读的孩子,慢慢感受不到閱读带来的乐趣,也就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了。但家长和教师往往看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进入初中后,面对大量的数理化作业,很多学生是很愿意拿起手机、放下纸笔的。再说,初中阶段的孩子相对高中生来说,阅读的时间其实是有的。我们知道的事实是,很多孩子在无家长监管之下,最喜欢的交流工具就是手机。利用手机玩游戏成了很多孩子假期的主要娱乐方式,也成了很多家长抱怨的内容。既然孩子们乐于使用手机,如果能让手机成为孩子阅读学习的工具,家长也不再因手机问题而烦恼,岂不两好?
基此种种,特在此推出微信公众号作为新的语文写作教学新器,助当代学生跟上时代的脚步,真正爱上阅读,爱上写作!
二、微信公众号的特征
微信公众号是目前非常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教学工具。
首先,它的载体具有普众性。微信公众号的载体—— 手机,它的功能非常强大,目前社会上有与外界交流需要的人基本都有至少一部手机。若不是家庭条件特别困难的,手机不会成为学生阅读微信公众号的障碍。
其次,微信公众号具有广传性。微信公众号的添加和关注都很方便,操作没有难度。它的个体性特征方便每一位教师建立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教师可以将做好的公众号成品发至朋友圈、家长群、学生群、同事群、朋友群等,使公众号的阅读量增加。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被许多人阅读,自己的照片进入大众视野后,内心自然会生发一种自豪感。微信公众号的广传性还体现在传播速度快。一个公众号作品从做好到发送,只要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可以很快看到自己的作品。正因为微信公众号的广传性,只要学生点击相关公众号的“关注”,时时可以访问相关公众号的内容。因此,各类公众号的内容都可以成为学生用来学习的资料。
再次,微信公众号具有自媒体性质。因为微信公众号是个体的,教师可以自由编辑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教师可以制作各类音频、课堂小视频、学生作品和各类图片上传至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的自媒体性质使教师可以自由掌握公众号的内容、容量和质量,这样的优势是很多教育手段所不具备的。
第四,微信公众号的种类繁多。微信公众号的多样性决定了学生在使用公众号时要有选择性。高质量的公众号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获得新知识,巩固已有知识;低质量的公众号却容易致使学生浪费时间。如果各方面条件允许,学生也可以自己申请公众号,在上面发表自己喜欢的链接或者自己喜欢的学习素材,甚至是自己创作的作品。
第五,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多样。如果学生对某一个资料感兴趣,可以收藏公众号里的内容,方便更快地使用资料。各位同学还可以在公众号上留言,利用课后时间与老师、同学形成互动。
三、微信公众号的内容
由于微信公众号的自媒体性质,它可以承载各种不同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公众号制作一些不适合课堂教学或课堂时间不允许做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公众号制作或链接一些需要学生观看的课文大背景,名家点评等;将课堂制作成微课,通过公众号的方式上传,方便学生随时查看,复习课堂内容;通过形式多样而活泼的游戏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并加强字音字形、成语等积累;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公众号推荐学生的优秀作品,这样既利于同学间相互学习,利用非课堂时间查看教师点评,还有利于学生树立自己对语文学习的信心。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微信公众号来发布课堂上来不及布置的作业。当然,微信公众号还能收纳诗词阅读欣赏,成语故事等等各种知识。
四、微信公众号的正确使用
首先,制作微信公众号在内容上要有选择。因为微信公众号具有自媒体性质,创立者可以利用公众号制作各种各样的内容。因此也有可能使得公众号上的信息繁多,参差不齐,中学生对信息的分辨和筛选能力有限,特别是对于教师推荐的内容会出现盲目“听从”现象。所以,教师在制作或推荐公众号时一定要慎重。既要考虑公众号里内容对学生的适用性,又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可接受性。
其次,微信公众号在质量上要提升。虽然学生在课后的时间是自由的,但由于课后作业、考试的压力等存在,即使在课后,他们的时间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教师不能把所有想让学生阅读的内容都推荐给学生,而是要做到有选择,推荐高质量的公众号。高质量的公众号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会让学生更加喜爱这样的学习方式。
再次,微信公众号在容量上要控制。
中學生做一件事情的专注性相对成年人来说较短。教师使用公众号做的某一篇内容在阅读时间上要有限制。一般来说,一次推出的内容的阅读时间最好控制在十分钟左右,若超过这个时间,学生学习的专注性必定下降。若学生处于不专注的状态,不但学习效率降低,而且容易让学生对利用公众号学习的方式产生排斥情绪。
最后,微信公众号上的内容在体现形式上要活泼。中学生还处在一个贪奇好新的年龄阶段,追求活泼新鲜的内容和形式是他们的天性。公众号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具有纸媒所不具备的灵动性,那么教师就应把这样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在公众号上充分使用图文、视频、音频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利用公众号学习的热情。
五、以师为主,通力合作
微信公众号的制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如果只靠教师一个人来制作可上传的内容是不现实的,而利用社会力量来完善作品是个不错的选择。有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身边的人来完成。当代中国很多家长自己就是知识分子,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资源,比如学生提供平时的优秀作文素材,家长负责将孩子的作文变成电子稿件,将孩子在家时的学习生活拍成照片,制成视频资料。家长与教师合作,协助教师拍摄微课。或请家长协助孩子拍摄学习视频,甚至让孩子自己担任教师角色。教师最后可以整合制作成作品,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发布出来。同时,将最新推出的成品转发至学生群、家长群、朋友圈,以扩大教学公众号的影响力,增加阅读和访问量。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拥有较大的访问人群时定会激发内心新的创作欲望。
六、优秀的微信公众号推荐
大语文容量博大,独木难成林,若要制作精品微信公众号,必然需要花费制作者大量时间和精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会利用他人智慧的老师才是优秀的老师,会好好学习他人知识的学生才算一个优秀的学生。
贝壳课堂:可汲取历史智慧,欣赏成语之美,有音频,有出处、典故和生活使用案例。
韵味语文:内含初中生平时的习作,考场优秀习作,教师下水作文,方便学生从同龄中汲取营养,知己知彼。
初中语文:涉及初中作文素材和范文、阅读抢分技巧、诗歌鉴赏满分攻略等初中语文干货及精品资料。
风眼墙:专注于趣味答题、文化解读。很多小游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大语文的基础知识,比如常见读错音的字,写错形的字。
古诗文经典诵读:分类清楚,其中“国学书库”分经、史、子、集、蒙各部,“国学讲堂”分国学讲座、诵读视频、诵读音频、学习方法等。“更多”里还有“古诗词名句”、诗经赏析、唐诗赏析、宋词精选等。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民德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