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科书与大陆部编历史教科书示意图比较
2018-09-10牛文浩
牛文浩
2017年9月起,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以下简称“部编版”)在大陆地区投入使用。示意图是教科书中插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尚无专门研究部编版中示意图的论文。台湾康轩版社会教科书(以下简称“康轩版”)中的历史部分的示意图很有特色。本文对康轩版的示意图进行研究,以期推动部编版教科书的完善,并望有助老师和学生更好地利用部编教科书。
本文所述的历史教科书中的示意图,是指为了说明较复杂的历史事实或概念而绘制的插图,由文字、图形、符号和数字等构成。历史教科书中的示意图按照其内容可以分为制度类示意图、关系类示意图、变迁类示意图和工程类示意图四大类。本文中“关系类示意图”指非制度类的关系,以避免与“制度类示意图”有交叉。本文区别“关系类示意图”和“变迁类示意图”的方法是,“关系类示意图”注重解释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而“变迁类示意图”注重描述而非解释历史的变迁。
示意图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简洁、直观地呈现课文内容中抽象、复杂的部分,帮助学生理清头绪,理解复杂内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与文字叙述相比,示意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动机。
部编中国古代史上下两册,上册4个单元,下册3个单元。每个单元由3至9课构成。两册合计212页(不含目录和附录,下文比较的范围亦不含目录和附录)。康轩版为综合课程“社会”,初中共6册,每册三个单元,三个单元依次分别为地理、历史、公民方面的内容。其中,中国古代史为第三册的的第二单元,名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该单元共有6课,每课又包含3至6小节。该单元共计71页。康轩版虽然简短,但在示意图方面颇有可取之处。两套教科书比较如下:
一、 分布
数量 两套教科书中,这段历史对应的总页数差别很大,但两套教科书的页面大小相同,因而页均示意图数是个更合理的对比指标。
两套教科书页均示意图数量差别悬殊。经计算,康轩版页均示意图数量为0.296幅/页,部编版为0.047幅/页。康轩版页均示意图数量为部编版的6倍多,远远超过部编版。
两套教科书各类示意图的页均数量差别也十分明显。以页均数量来衡量,部编版中制度、关系、变迁类示意图都远远少于康轩版,只有工程类示意图与康轩版相接近。对历史教学来说,理解制度、关系、变迁显然是十分重要的。而部编版212页内容中,这三类示意图总共只有5幅。相比之下,康轩版的71页中,这三类示意图有19幅。
位置 从示意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各部分的分布来看,部编版教科书中示意图集中在第二、三单元,而康轩版中示意图在各课之间分布较为均匀。更具体地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共有6幅示意图,而其中3幅集中在第44頁,也就是说,这一页的示意图占据了部编版一册教科书全部示意图的一半。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共有4幅示意图,其中一半集中在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都反映出部编版中示意图分布十分不均匀。
二、内容
制度类示意图 部编版中只有2幅制度类示意图。其中,上册第22页的西周分封制示意图十分简略。该图并无与图片相配合的图例或文字说明。与下文康轩版中类似的示意图相比,部编版中这幅图内涵十分有限,只表现了分封制下贵族的四个等级,而没有表现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与部编版相比,康轩版的制度类示意图的图片与文字说明结合得更紧密,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下面以康轩版中西周封建与宗法的关系示意图(图1)为例进行说明。
这幅图中,同样以金字塔的形式表示了四个贵族阶级,但与部编版不同,康轩版的这幅图中还在金字塔下端表示了更为广大的平民和奴隶。此外,图中还用了三种图例来辅助说明。图片旁还有与图片紧密结合的简要的文字说明,更进一步地解释了嫡长子继承制。这样图片和图例、文字说明紧密结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十分清楚、直观地解释了分封制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的关系,补充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理解。
关系类示意图 部编版中没有关系类示意图,这可能显示部编版不重视用示意图来呈现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康轩版中的关系类示意图以东汉外戚宦官势力消长示意图(图2)较为典型。这幅示意图概括地表示了东汉中期以后君主、母后、外戚、宦官之间一般的互动关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同样在课文正文部分讲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历史,但只有文字叙述,没有示意图。这一历史过程比较抽象复杂,单纯用文字叙述对初中生来说不易理解。辅之以这样一个简洁明了的示意图,对学生理解其中的多种关系有很大帮助。
变迁类示意图 部编版有3幅变迁类示意图。其中,人类进化示意图(上册,第2页)几乎只反映了人类外形的变化,而且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学生可能并不知道应该关注这幅图的哪些方面。秦统一文字示意图和秦统一货币示意图(上册,第44页)则直观地反映了由七国文字、货币各异,到秦统一全国各地文字和货币这一变化。其中,秦统一货币示意图是部编版中仅有的一幅图文并茂的示意图。
康轩版中变迁类示意图数量众多。下面以东周至西汉的学术思想演变示意图(图3)为例进行分析。
康轩版中的东周至西汉的学术思想演变示意图出现在第2单元的第2课“秦汉帝国的兴亡”的第4小节——“思想文化与科技”。这幅示意图总结了从东周到西汉时期中国学术思想主流的历史演变过程。这幅图的内容没有局限于这一节的内容,而是按主题聚合了第2课的第1、2节,乃至第1课的内容。不论是在康轩版还是部编版中,学生学习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很可能已经记不清之前学过的几次主流思想演变了。这样的示意图一方面使几个小节的内容连为一体,使教科书的结构浑然一体;另一方面起到了帮助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的作用,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思想与时代的联系。相比之下,部编版中没有一幅将全书多个部分联系起来的示意图。
工程类示意图 部编版中有5幅工程类示意图,是部编版示意图中数量最多的一类,也是四类示意图中部编版仅有的一类与康轩版页均数量接近的。但这5幅图都十分简略。都江堰示意图(上册,第34页)、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下册,第3页)、明长城示意图(下册,第79页)几乎与地图没有任何差别,含嘉仓示意图(下册,第2页)也十分粗略,这些示意图并不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其原理、作用。
康轩版中只有2幅工程类示意图。在内容方面,康轩版中的工程类示意图对部编版启发意义不大。
三、形式
与部编版相比,康轩版中的示意图形式上更加灵活多变。以下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针对涉及到地位高低、比例或量的变化的内容,康轩版使用了柱状图式的示意图。其中最典型的是元代的种族地位示意图(图4)。这幅图用柱状图来定性地表示元代四等人的不同地位。文字说明与柱状图紧密结合,概括了“四等人制”的内容。精心绘制的卡通人物形象易于引起初中生的兴趣。整体上看,这幅图将柱状图、文字说明和卡通人物形象紧密结合,将抽象的“四等人制”变得很直观。部编版中则没有一幅这样设计的示意图。
部编版中的示意图都是相对孤立的,而康轩版中有些示意图与其他图片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中最典型的是隋代运河示意图(康轩版第105页)。这幅图类似地图,内容上与部编版中的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没有太大差别。但康轩版的这幅图通过虚线与3幅相关的插图建立了联系:先是用虚线将这幅图中的城市江都与这页右上方的隋炀帝游江南图相连;又将示意图中的大兴(长安)与上一页右侧的唐代长安城平面图相连;再将唐代长安城平面图中的西市与左侧的长安西市想象图相连。这样将4幅图变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给人一种将地图上的一个点逐渐放大的感觉,使这4幅图建立了空间上的联系。部编版下册第79页的明长城示意图即可以借鉴这种形式与80页和81页的6幅插图建立联系。
综上所述,部编版插图丰富,但其中示意图类较为薄弱。在分布方面,康轩版的页均示意图数量远多于部编版,且分布较为均匀。在内容方面,康轩版图片和文字结合更紧密,更注重用示意图来呈现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联系全书的多个部分;两套教科书中的工程类示意图则不分伯仲。在形式方面,康轩版使用了柱状图等形式,并用虚线在一些插图之间建立了有机联系,值得部编版借鉴。
【注释】
江筱婷等编:《国中社会课本》(2上),台北:康轩文教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第77、87、90、1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