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民办高校基层民主监督机制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2018-09-10韩冰

大东方 2018年8期
关键词:着力点关键点民办高校

摘 要:民办高校已发展成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民办高校的管理方式大多是强调自上而下的命令、调度和控制,教职工的“参与者”和“管理者”身份往往被忽略,完善和发挥民办高校基层民主监督机制,促进民办高校健康科学发展势在必行。

关键词:民办高校;基层民主监督;关键点;着力点

一、民办高校基层民主监督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民办高校在实施基层民主监督的过程中,无论是监督主体还是客体都有对基层民主监督重视不够的现象。作为监督客体的执政党,一直存在着“上热、中温、下冷”的状况,有的基层领导认为基层民主监督就是“挑刺”、找麻烦,基层民主监督可有可无、没有必要,作为基层民主监督主体的广大教职员工,有的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民主监督意识不强,只提些无关痛痒的问题敷衍塞责。

(二)顶层设计滞后。新时代对民办高校基层民主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缺乏细化健全的基层民主监督运行机制,缺乏相应配套的、稳定的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的实施细则,加以规范民主监督工作,促进民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当前民办高校基层民主监督往往是事后监督多,提前介入少,有的流于形式,离规范化、制度化要求较远。而基层民主监督的主、客体没有建立专门接受和进行监督的机构,民主监督的渠道不畅,随意性较强,尚未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三)知情反馈渠道不畅。基层民主监督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知情的广度和深度。在实践过程中,很多民办高校虽已拓宽了有效的知情反馈和民主监督渠道,但民办高校基层民主监督仍面临知情渠道不宽不畅、报喜多报忧少,真实无水分的“干货”不多等问题,民意表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基層民主监督渠道较狭窄、不顺畅,中转环节过多、时效差等问题制约和阻碍了基层民主监督机制的发挥。

(四)监督形式单一。目前民办高校基层民主监督的实施情况,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一是对单位监督的多,对个人监督的少。局限于在专门会议上对单位工作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而很少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提意见;二是事后监督多,事前监督少。参加有关方针政策、重大决策等工作实施情况检查多,而很少参加政策措施决策前的监督;三是被动监督多,主动监督少,导致民办高校基层民主监督流于形式。

二、推进民办高校基层民主监督机制的关键点

针对以上民办高校基层民主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拓宽参与渠道,完善基层民主监督机制,保障民主权利成为推动基层民主监督工作的关键之所在。

(一)拓宽参与渠道,完善基层民主监督机制,有利于确立广大教职工在的主体地位。通过拓宽渠道,让全体教职员工充分了解和参与民办高校各项重要事务,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从而增强其责任感,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其素质。

(二)拓宽参与渠道,完善基层民主监督机制,有利于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集中民智。毛泽东同志说“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只有拓宽参与渠道,完善监督机制,使决策科学,才能避免失误带来的损失,广大教职员工也只有在实践中切实感受其主体地位,才能产生、增强和提升自觉参与决策、参与监督的主体意识。

(三)拓宽参与渠道,完善基层民主监督机制,有利于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民办高校广大教职员工不知情、不参与、不监督民办高校重大事务决策,只由某些部门或者少数同志来处理决策,不仅不利于民办高校工作方针的制定和执行,也不利于民办高校监督机制的真正形成。通过拓宽参与渠道,实行基层民主监督,才能切实保障民办高校广大教职员工民主权利,使权力的运行始终置于广大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从根本上遏止腐败现象,推进廉政建设。

三、推进民办高校基层民主监督机制的着力点

(一)着力搭建参与平台,开辟新途径,充分激发民办高校广大教职员工的参与和监督意识。要拓宽民主渠道,就要激发教职工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使其能主动了解、监督民办高校重大事务,积极参与重大问题讨论。因此,在继续坚持和完善传统的参与渠道、加大直接参与力度的同时,要创新民主形式,激发广大教职工党员群众参与监督热情。特别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中年轻、高学历、有海外留学和工作背景的比例较高的情况,网络不仅使民办高校广大教职工不受时空限制随时获取信息,而且保障了广大教职工参与、监督学校重大事务的机会,提高普通党员群众的参与热情。

(二)着力推进校务公开,营造广大教职工参与、了解、监督民办高校重大事务的氛围。广大教职工党员群众对学校事务的充分了解及意愿的有效表达,是其参与学校事务的重要前提。为此,要建立校务公开制度,尊重教职工的知情权,实现校内事务的信息透明化。一方面,可通过广播、网络、微信平台等媒体公开学校各方面的重要决议决定;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建立和完善校内信息通报、党政领导干部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等方面的制度等,让教职工对学校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增强其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着力完善民办高校基层民主监督制度,为广大教职工参与重大事务渠道提供制度保障。(1)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公开制度。按照制度定期进行校务公开,对学校重大的工作决策、重要的人事安排、重大工程项目、重大资金开支、重大设备采购、重大补贴项目,主动接受教职员工的监督,完善“教代会”制度,建立健全“一事一议”制度,保证教职员工的权益;(2)要完善民办高校各级干部述职述廉及民主评议制度。特别是对民办高校各级干部有无收受、索取学生财务,科研经费滥用及公款私用等情况进行重点监督与评议,评议结果应向全校公布。

本文系辽宁何氏医学院思政部主任韩冰的《发挥基层民主监督机制 促进民办高校科学发展》,2018年度沈阳市统战理论研究立项课题。

参考文献

[1]《高校统战工作研究》,丁俊萍、宋俭等,四川教育出版社;

[2]《科学发展观与高校统战工作研究》,王民忠、张东军,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韩冰,(1980-)女,汉,辽宁沈阳人,辽宁何氏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作者单位:辽宁何氏医学院)

猜你喜欢

着力点关键点民办高校
500kV智能化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的关键点研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研教”转向“研幼”的三个着力点——以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美育课程构建为例
肖亚庆宣布下半年工作“五要点”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利用定义法破解关键点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重点·难点·关键点”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加强基层政府内部审计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