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健美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2018-09-10袁云华

体育风尚 2018年5期
关键词:健美操实效性高职院校

袁云华

摘要:健美操具有强身健体塑形美体效果,很多高职院校将其作为体育必修科目之一,有的学校还专门设立了这项专业课,既然健美操效果如此显著,教师就要注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即课堂教学需要呈现实效性。教师可以将其作为教学总目标,对实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对健美操的掌握能力和身体表述能力,使学生总体得到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健美操;课堂教学;实效性;措施

一、健美操运动项目的特点和优势

(一)在音乐选择方面的特点

健美操运动和舞蹈一样,节奏感很强,所以要配上合理的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时,一定要注意使两者结合严丝合缝,还要与运动者合一,三者表现出异样的情感[1]。现代乐曲和民族音乐是常见的健美操伴奏音乐,这些音乐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韵律感十足,节奏鲜明,还具有当代特点,更能表现出运动者的喜怒哀乐。

(二)动作广泛适应性特点

健美操和舞蹈也有不同的地方,在动作难度上,前者就远远不如后者,所以健美操运动具有广泛适应性特点,对学生的形体等方面没有特殊的要求,但这些动作在练习中,却会逐渐改善人的形体,并且这种运动在强度和运动量方面也处于适宜状态,对场地要求不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进行健美操动作实践演练,即使是对健美操运动项目一点都不了解的学生,也可以在学习后,掌握这种项目的运动技巧,所以任何人都可以将健美操运动作为终身体育运动项目,并且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锻炼切入点。

(三)练习者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提高方面

学生在进行健美操练习中,健美操本身的力量美和动作美结合学生的形体美会逐渐呈现出来,并且在学生形体美中,展现出学生的动作协调灵敏性,使学生整体气质提高[2]。学生如果将这项运动项目作为长期常项运动,学生的形体线条会越来也美,对音乐的韵律感等感知越来越强,不但舞蹈素养会提高,音乐素养会提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会得到提升,这些都是艺术素养的一部分。学生将这些艺术美塑造在素质的各个方面,个人整体会越来越有气质。健美操的本质是运动项目,所以强身健体是基本功能,对改善人的情绪和情感有积极作用,中职院校的学生掌握这项运动,在其他技能学习方面,也会容易许多。另外,学生在学习健美操的最后阶段,掌握了对健美操动作的编排能力,在此过程中,能体现并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学生在融会贯通中,也会将这种能力运用在其他方面。

二、制定合理的健美操课堂教学目标

(一)不同运动水平学生的课堂教学目标

不论学生对于健美操的运动水平如何,教师都要在教学之前制定相关的教学目标,使其作为课堂教学的方向与学生努力的目标。健美操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不一样,教学难度不一样,树立的目标也不一样[3]。比如在教学初始时期,学生才开始接触健美操,教师树立的目标可以是使每个学生对健美操这种运动形式进行熟悉和习惯,对基本的动作进行掌握,并且在锻炼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身体协调性与灵活性的培养,学生的每个健美操动作都要规范标准,为难度比较大的健美操动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期,教师可以将目标树立为:使学生掌握难度稍微有点高的动作,并能使动作与音乐节奏保持一致,身体的灵活性,动作的协调性都能得到表现。在这个阶段,学生还要掌握几种队形等,学生的每个动作都很标准,教师要严格细抓动作不规范的学生,还要使学生从健美操运动中发现美,并为塑造这种美而努力。在教学后期,教师可以将目标定为:学生掌握一套或几套标准的健美操,并且对其中高难度的动作运动熟稔。学生组成的小组之间合作协调,团结,学生自己具备健美操编排能力,对健美操有创新能力。

(二)针对学生本身的课下练习目标

专业健美操和舞蹈一样,必须坚持不断练习,否则动作就會生疏,所以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要加持下去,为自己树立练习目标。在个人目标树立过程中,教师完全处于引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对学生树立目标提出建议,学生在树立目标后,可以将其呈现给教师,由教师帮助自己调整。只有目标树立的正确,学生健美操水平才会有进步的可能性,否则容易好高骛远,停滞不前。

三、健美操课堂教学实效性实现措施

(一)激发学生兴趣,并使学生长期保持兴趣

健美操是动作与音乐结合的体育项目,所以本身带着一定的趣味性,但如果要学生长期坚持下去,对健美操充满热情,还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健美操的趣味性,在学生厌倦或动力不足时,积极做出改善,调整学生情绪。相关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对动作进行重新编排,使其新颖。新颖新鲜的东西总是能使学生保持好奇心和进取心,争取学会健美操的新动作。在编排中,还要注意使动作多元化,使动作难度稍微增大一点,动作在操作起来时,能好看一些,健美操和舞蹈差不多,都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激情,学生在这样丰富多彩的编排动作学习中,会在课堂中一直保持活跃。

其二选择节奏感较强的音乐,音乐总是能影响人的情绪,在健美操学习中,教师可以选择节奏感较强的音乐,使人保持足够的兴趣和热情,情绪调动起来,身体也会不由自主随音乐跳动,并且音乐如果足够优美、节奏明快,学生的肢体动作也容易放松,不会呈现僵硬现象,健美操的力度美和形体美都会表现出来。

其三教师要做出优美的直观示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该,是直接以动作示范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说教师就是学生的楷模,如果教师形体不优美,跳出的健美操动作也不够规范,优美,学生很难在其中找到健美操的美,也发现不了健美操运动的优势,所以教师就是行动的示范体,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形体进行提高,各种动作都信手拈来,示范出的优美形体,优美动作才会让学生真心折服。

其四,教师还要和学生建立和谐融洽关系,健美操表现的是肢体语言的美,在动作表述中,如果学生的情绪很低落,也不能跳出健美操中的精髓和内涵,再加上在动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动作不规范的现象,教师如果高高在上,学生会觉得教师难以接近,会对请教教师问题产生抵触心理,健美操课堂教学实效性也就实现不了,所以教师还要从源头抓起,对师生关系进行积极维护,构建和谐愉快的师生交流氛围。

(二)选择动作教学与塑造美相结合的方式

在健美操专业课上,女生的比例占绝大多数,然而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有一颗爱美之心,都愿意有健康的体魄和优美的形体,健美操运动就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点,其作为一种肢体语言技术,将力和美集中在每一个动作中,一整套动作跳下来,和舞蹈产生的效果差不多,都会表现出足够的形体美和艺术美。所以在健美操教学中,就存在审美和塑造美。将这两种要求与健美操动作技巧结合起来,学生会在健美操学习中,逐渐树立自己的审美意识,掌握一种体育美学思想。此外教师还要规范动作技巧,只有动作标准,才会产生一种飘逸流畅或其他风格的美,含胸佝偻低头跳,是完全没有美可言的。教师在进行动作示范时,可以为学生展现两种风格,规范美和不规范动作,学生自然会对两种方式下的健美操运动产生不同的认知,会更加规范自己的动作,追求形体美和动作美。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在健美操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教学模式多元化,实效性很强的教学模式有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以及课堂翻转教学模式或微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例。在小组教学模式中,教师先按照学生的运动水平,将其分为几组,每组人员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之间可以互帮互助来掌握健美操动作,在自由编排时间时,每个学生可以表述自己的观点,贡献自己编制的健美操动作。每个小组的学生数量都是一致的,在总体运动水平上是势均力敌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布置不同的任务,对小组成员提出不同的要求,小组之間可以对健美操动作进行错误互纠。

有些健美操具有一定的队形,需要小组合作来完成练习和运动。教师可以将这些健美操动作示范给学生看,使学会了解编排中自己对应的队形动作,教师要将这些动作编排技巧教授给学生,学生在进行编排,演练动作时,教师可以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对学生的编排情况提出建议。最后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对编排的队形动作进行表演,由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做出评价。

(四)科学评价,提高学生信心。

健美操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具体的掌握情况要通过实践演练来表现出来,所以有了学生自我表演时间或小组成员共同运动时间。在学生表演完毕,教师可以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鼓励学生,还可以录制视频,使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形体表现和动作运动状况,教师如果肯定了学生的美,学生学习健美操的信心就会得到提高。健美操课堂教学实效性也可以得到保证。

四、结语

高职院校健美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现建立在学生运动水平都被了解的基础上,也是从合适学生运动水平的角度上出发,对学生学习健美操的教学目标进行制定,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制定和实行。相关教师要做到这些,学生的健美操水平才会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才会体现。

参考文献:

[1]罗俊娥,梁云,梁荣佑,陈康智.中学健美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2):156-157+161.

[2]郭虹.健美操教学改革的探索[J].学园,2018(01):61-62.

[3]吴惠山.中学体育开展健美操教学的价值与途径[J].考试周刊,2017(66):130+135.

(作者单位: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健美操实效性高职院校
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实效性探究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2008—2015我国健美操科研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在高校健美操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