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经岁月沉淀不褪色的大漆之美

2018-09-10付权李春晖

美食 2018年7期
关键词:漆器扬州装饰

付权 李春晖

漆器,通常指用漆涂在各种器物表面而制成的日常器具、工艺品、美术品等。它可以抛光到与瓷器媲美。漆层在潮湿条件下干燥,固化后非常坚硬,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漆器的历史非常悠久,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漆碗到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漆绘陶片,就已看出当时的人们知道用生漆来保护和装饰器物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漆器工艺不断进步,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漆器逐渐从实用器上升为观赏性极强的艺术品,并且具有了很高的经济价值。在汉代,漆器作为日用器具,日渐普遍。唐代的漆器实物制作也有明显的发展。宋、元、明朝之后,漆器的制作工艺有10多种。

我国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相传最早的漆器是用漆写的竹书,据《禹贡》记载,舜的时候用漆制作食器,禹的时候用漆器作为祭奠的用具。到了东周列国时,我国漆器的使用就更加广泛了。据传春秋时代的庄子就是当时管理漆树园的官吏。《韩非子·十过》篇述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后汉奇才何平叔在他的《景福殿赋》中就已有“列髹彤之绣桶,垂琬赕之文铛”,“皓皓吁吁,丹彩煌煌”的记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他的《素屏谣》中也记有“缀珠陷钿贴云母,五金七宝镶玲珑。”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绚丽多姿的漆器工艺和我国其他文化艺术一样源远流长。

早期漆器一般在简单木、竹胎上髹涂,既可防腐,也可用于装饰。随着漆工艺的发展,逐步在各种器物上进行彩绘、描金、戗金、填漆等装饰手法,或在器胎上髹漆至一定厚度,再在上面雕刻图案,还有在漆器上镶嵌金、银、铜、螺钿、玉及宝石,组成华丽的花纹,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唐代的金银平脱、宋代的一色漆器、元代的雕漆、明代的百宝嵌、清代的脱胎漆器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名品。

目前,漆器生产遍布我国各地,比较著名的有北京漆器、福建漆器、扬州漆器、山西漆器等,各地方的漆器与当地文化结合,各具特色、竞放异彩。

扬州漆器的历史变迁

扬州漆器有着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与扬州的历史几乎同时形成。扬州是我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也是全国漆器的重点产区。不同的历史时期,扬州漆器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路线,多种类的工艺品种也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地丰富。隋唐时期,扬州漆器工艺格外精致,金属镶嵌产品日益增多。明清两代是扬州漆器的兴盛时期,不仅出现了诸如卢葵生这样的漆艺大家,漆工艺种类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除了彩绘和雕漆外,平磨螺钿、骨石镶嵌、百宝镶嵌等新工艺也有所发展。传统的扬州漆器,是在精致髹漆的基础上,选用翡翠、玛瑙、珊瑚、碧玉、云母、夜光螺及金银等上百种名贵材料制作而成。漆器装饰纹样则从历代名人诗书画中汲取精髓,从敦煌壁画、宋元山水到摹刻“扬州八怪”的作品,皆是扬州漆器创作的题材作品。这就给扬州漆器艺术欣赏价值的提升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

鸦片战争后,扬州漆器业渐趋萧条。民国初年,外销量有所扩大,平均每十天到半月就有一船漆器运出,年销量在二、三万件。当时漆器作坊还有二十多家(清代到民国年间,漆器作坊最多时有近四十家),主要有梁福盛、吴永圣、谈森福三家,最大的是梁福盛作坊,该作坊漆器产品制作最精,产量占扬州漆器总产量的一半左右。而后,梁福盛作坊因战乱、后继无人等原因,闭店不产。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沦陷,出口停止,漆器生产更趋萧条,生产作坊都相继歇业。大部分的漆器艺人都回乡务农或改行转业,扬州漆器濒于人亡艺绝的边缘。

扬州漆器企业沿革

1953年,文化部筹组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向扬州梁福盛、孙铸臣、梁德福等原有作坊买得浅刻、平磨螺钿、骨石镶嵌、雕漆、雕漆嵌玉等漆器屏风、漆柜及其他工艺美术品,送江苏省首届民间工艺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华东民间美术工艺品观摩会、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等展会展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也使得扬州漆器工艺重获新生。当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工艺美术家庞熏琴专门来到扬州,向扬州市政府传达了周总理的指示:“中国工艺美术有丰厚的传统,要赶快抢救,否则人亡艺绝。”

1954年,扬州市政府派市文联王武曾秘书负责对工艺美术失散的艺人进行调查摸底。城南区政府组织孙国云、翟富德、周顺和三人成立了扬州漆器生产合作筹备小组,由城南区手工业股长李玉祥负责筹建工作,于1955年元月经市手工业联社批准,建立扬州漆器生产合作小组。1955年农历二月初二在丁家湾三元宫正式宣布成立扬州漆器生产合作小组,由李玉祥任组长,丁长康、杭学文、孙国云、孙国权、王国志等任副组长,共16人。成立初期,政府给予无息贷款五千元的扶持,并出面请陈之佛、顾伯达、鲍娄先等著名画家来扬作艺术指导。为了扩大生产队伍,合作小组还吸收了部分工人和徒工,在老艺人和工人的艰苦努力下,漆器生产开始恢复,当年就生产了68套屏风,其他器皿1374件,创造了1.79万元的产值。

1956年,扬州漆器生产合作小组上升为扬州漆器生产合作社,在1957年召开的全国艺人代表大会上,社里选派的老艺人梁国海、王国志两位同志受到了朱德委员长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会上二人还获得了国家级艺人的称号。

1958年1月,邗江玉器生产合作社与扬州漆器生产合作社合并,改名为扬州漆器玉石生产合作社,同年4月,改名为地方国营扬州漆器玉石工艺厂,厂址从三元宫迁至广储门外6号,在厂内又成立了刺绣车间和剪纸小组,漆器生产年产值近10万元,比创建的当年提高11倍多。

1961年,由于全国性的自然灾害,苏联和东欧国家又停止了进口,漆器生产有所下降,职工人数从610人减至505人。1962年,根据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和《手工业35条》规定,地方国营扬州漆器玉石厂恢复为大集体性质,改名为“扬州漆器玉石工艺厂”。厂内剪纸小组和刺绣车间于1963年归绣品厂和民间工艺社。1964年,扬州城南玛瑙轴承生产合作社并入扬州漆器玉石工艺厂,当年为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扬州漆器玉石工艺厂划分为扬州漆器厂、扬州玉器厂。扬州漆器厂搬入位于沿河街50号的新厂址。

60年代末,周总理非常關心工艺事业的发展,为扬州漆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此后,扬州漆器的生产大幅度回升,出口量也不断增加,远销欧美和东南亚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扬州漆器的装饰侧重于南方之秀,造型则渗透着北方之雄,是南北方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流露出扬州特有的文化气息。扬州漆器以装饰手法见长,每种装饰工艺都要经过数十道工序。在扬州漆器装饰过程中,往往将各种装饰工艺混合使用,这样经过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创造出五光十色、精美绝伦的扬州漆器。

脱胎漆器

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脱胎漆器制作工艺繁复,一件成品的制作周期大约要半年时间。先用木头塑成胎胚,然后裱布,用麻布在胚胎上逐层裱褙,待阴干后脱去原胎,留下漆布雏形,再经过上灰底、打磨、髹漆等步骤,最后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如镜、绚丽多彩的脱胎漆器成品了。脱胎漆器的最大优点是:光亮美观、不怕水浸、不变形、不褪色、坚固、耐温、耐酸碱腐蚀。脱胎漆器最大特点是:轻。世界各方人士曾用“珍贵的黑宝石”、“东方难得的珍品”、“髹饰之光”、“人间国宝”等词句来形容福州脱胎漆器的精美。2006年5月20日,该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猜你喜欢

漆器扬州装饰
扬州茶韵
战国漆器的设计研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漆器收藏三问
不该屈尊的大美漆器
“扬州绒花”
DIY装饰沙漏
DIY节日装饰家
百花园地中的装饰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