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性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2018-09-10林映钏

关键词:传统音乐区域性文化产业

林映钏

[摘要]通过对区域性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梳理,归纳总结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从受众群体切入,提升区域核心产品的艺术质量与文化价值,突出区域性传统音乐资源的独特性,强调受众群体对于传统音乐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解析受众与产业发展、定位之间的互动机制,受众因素的影响与产业营销、推广策略的融合互动,以此来设定适合的发展路径与策略,培育优质受众,创造市场空间,深化产业发展,提升区域性传统音乐的知名度与品牌形象,扩大传统音乐的文化影响力。

[关键词]区域性;传统音乐;文化产业;策略推广

[中图分类号]J0-05;F06[文献标志码]A

20世纪中期以来,文化产业伴随着电影、音像制品的大规模生产,信息软件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商业化市场的结合而逐步发展起来。目前,文化产业同高科技产业已然成为世界上最具前景的两大产业。而音乐产业又因其独特的区域文化特征属性、良好的传播媒介方式、多元化的市场融合能力成为了文化产业中的核心层产业,具有明顯的社会与经济双重效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仅2016年中国音乐产业总规模就达到了3 253.22亿元,同比增长率为7.79%,并且在多种形式的文化产业发展中都有音乐产业的渗入。随着国家发展文化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时代文化发展的需求,音乐市场的价值需要,音乐文化产业也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契机。

在全球经济、文化多元发展的背景下,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在激烈的社会生产模式竞争中,区域文化的独特价值也日渐凸显,寻求差异化的市场生存与竞争策略就显得尤为关键。在今天的文化市场上,流行音乐已成为音乐市场上的绝对主导,而传统音乐文化作为区域文化的代表,却因全球化的冲击而导致生存环境消失,“生产性”衰弱甚至是衰竭。[1]在倡导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区域性传统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在经济文化产业发展的今天,对于提升中华民族软实力,努力打造海丝文化的复兴之路,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近年来,区域性传统音乐文化逐渐被重视,各地区都不断努力挖掘本区域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来提升区域文化品位,扩大区域性文化的影响力,例如陕北民歌、苏州弹词、京韵大鼓、昆曲、侗族大歌、东北二人转等。“我国区域性的传统音乐虽有所发展,但整体实力较弱、动力不足、发展缓慢,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低,人们的关注度也比较淡薄,产业化发展不具规模,有些优秀传统音乐种类面临着后继无人、即将消亡的危机。”[2]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体系。2016年以来,音乐产业的创作生产、培训教育和演出演艺与网络科技的结合,以及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音乐产业基地、园区之间的高度融合,碰撞和催生出了具有不同特性的产业发展新业态。同时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应用、O2O模式的不断创新、一带一路文化战略的复兴,传统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变革与机遇。

一、新时代音乐产业发展需求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政策与趋势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了文化产业概念。2004年建立了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根据这一统计,从2004年到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6年增加的绝对量达到了7 612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3.6%,文化产业成为新型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与增长点。即便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全球经济增长指数大幅下挫的情况下,我国文化产业却出现了国民经济中的逆势增长,成为亮点。2009年国务院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列为第十一个国家产业振兴规划。2010年10月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将文化产业正式列入国家战略支柱产业之中。这一系列的政策显示了国家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与期望。“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平台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起草了《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总方针,文化产业的发展出现了拐点与换挡,从2011年的21.96%到2012年的16.5%;2013年达到2.1万亿元,增速达到18%以上;2015年达到2.72万亿元,增速达到11%。“标志着我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机制的转换,走向以开放市场、调动市场内生动力为主,以产业政策干预推动为辅的新阶段。”[3]同时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2018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有5.5万家,实际营收91 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增速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营收为7 990亿元,增长34.6%。2017年12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首次将数字创意产业纳入其中。2018年1月,“文化部出台首个专门针对数字文化产业的文件《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推动‘互联网+文化的新业态、新模式、新趋势的发展。”[4]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的培育、发展、增长,都与文化政策有关,尤其是近年来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导致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获得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推广需求

区域性传统音乐是在特定区域环境下产生的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艺术形式,它与当地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活水平以及日常生活习惯、习俗都有深入的联系,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背景下,赋予了不同区域文明“互鉴共荣”的机遇,同时也提供了音乐文化发展推广的契机与动力。传统音乐产业的发展应该积极利用“一带一路”,“构建多维度常态化的艺术交流合作机制,例如以世界闽南语歌曲创作大赛、世界闽南青年文化节等契机,进一步组织开展系列闽台传统音乐艺术活动,为传统音乐的产业化提供更多机遇。”[5]此外,区域性的传统音乐文化展现了它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文化名片与符号,“我们需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突出区域文化特色,发挥传统音乐产业的规模效应与扩散效应,打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多赢区域发展格局”[6],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对外宣传交流与文化互动,促进沿线区域协同发展。

(三)现代商业环境下的价值需要

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依存随着世界多元格局的深入不断加强。区域性传统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它具有的文化属性之外,市场经济因素的考量也是其产业化的重点。它通过举办音乐相关的盈利性活动,销售与传统音乐相关的产品,从而实现其经济价值。区域性的传统音乐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受众人群,通过现代商业环境下的营销、包装、推广、宣传,伴随着音乐产品形态的升级,形式多元化的拓展,受众多样化的引导与培育,构建一个以经济链为依托的传统音乐产业生态,从而将传统音乐的核心价值进行物质化、符号化、经济化,以此来增加其商业与经济价值。同时,传统音乐产业所具有的产业链长、产业附加值大、涉及多个领域和人群等特点,“以产业链为依托,将政府机构、民间组织、教育平台、受众个体等联系起来,创造经济、社会、人文和谐发展的繁荣局面,既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形成经济时代的社会合力。”[7]

二、区域性传统音乐文化产业的现状

目前,傳统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欠缺的不仅仅是对区域代表性传统音乐素材的深度挖掘,更为欠缺的是产业模式的创新与管理、政策的扶持与引导、创作人才的培养与受众培育、技术的融合与突破等。然而,如何让其在新时代的文化语境下,更加贴近我们现在的文化生活,促进传统音乐在现代商业环境下的繁荣与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发现,2013年中国音乐产业市场总规模达到2 716.56亿元,2016年中国音乐产业总规模约为3 253.22亿元,与其他文化产业门类相比,虽然音乐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很多区域音乐产业增加值仅占文化产业总增加值的3%-5%,其主要产值依然是流行音乐。传统音乐的产业价值比重非常低,甚至可忽略不计。由于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及电子音乐的普及,使得传统音乐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陷入了受众缺失,产品质量欠佳,创作创新乏力,市场凋零没落的尴尬境地。同时,相关区域的管理部门对传统音乐的管理与政策扶植不到位,对发展传统音乐的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扶植与统一的步调和政策。近年来,文化部为了积极推广区域性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虽然推出了相关的文化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配套,例如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计划、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修计划等,努力加强对传统音乐的传承、保护、培育,特别是对于传统音乐人才的培养。通过配置表演创作与经营管理人才,表演艺术政策的研究与推动,表演艺术的交流与合作,对地方区域性的传统音乐文化团体的经营进行扶持保护,努力营造良好的商业市场环境,并以此提高创作与展演水平,但对于整个传统音乐文化产业而言,收效甚微,市场的缺失才是产业发展的痛点。

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之中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目前,传统音乐产业的产品开发涉及到网络相关的诸多产业,“需要大批的掌握现代网络技术、三维动画技术、数字音频和视频技术、数字排版印刷技术、宽带信息传输媒介技术、营销与推广技术的复合型人才”[8],目前国内的高校中音乐专业课程多是以音乐理论教育和音乐技能教育为主,缺乏创新精神与创意能力的人才培养渠道与方式。此外,产业发展缺乏启动资金,过于依赖政府的扶持与拨款,资金流动匮乏往往错失了发展的契机;相关经费申请相对较少,多用在日常的经济管理开销上,对于音乐作品及节目设计、宣传活动皆减少预算,导致整体成效大幅降低。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形式重于内容,内容和演出形式的再造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音乐文化价值的梳理与研究,过于强调新技术,缺乏有效的产业资源的整合、缺乏大型的综合型龙头企业与品牌塑造、缺乏有效合理的营销与推广策略。同时,专业与业余资源不平衡,进一步压缩了传统音乐的自发生长环境与土壤,资源的缺乏导致难以长久形成稳定的文化产业结构与层次,合适的展演场地与设备资源的缺乏也是目前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区域性传统音乐文化产业的价值挖掘与发展

区域性的传统音乐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与地域文化内涵,因而对于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发展而言,其发展策略与路径也有所差异。第一,不同的音乐形式适用不同的发展政策。例如木偶戏出现了数字影像化的舞台剧版本,一方面它在传统木偶戏的剧情上进行了深化与改编,另一方面在舞台背景特效方面也运用了数字虚拟技术,大大提升了作品的视觉效果与情境推入。第二,可以更好的解析受众与传统音乐产业发展与定位之间的互动机制。受众因素的影响与产业发展策略的融合互动,同时也能培育优质受众,创造市场空间,深化产业发展。第三,传统音乐文化产业的主要形态多是以音乐形式的展演及其衍生品的形式存在,而音乐产业的市场是其主要的产业发展方向与空间,对于音乐产业而言,合适的产业发展策略与途径,是其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与推动力。音乐市场的获取与培育,又多仰赖于高品质的音乐文化与产品设计、多元化的营销与推广策略。因而,针对区域性传统音乐产业发展策略的研究,其实质意义即是从市场受众的角度出发,结合时代与文化政策发展的需要,探寻区域性传统音乐的独特性特征与现状;打造提升核心产品的艺术与文化价值,鼓励其在当代文化与市场语境下的创作与再造;发展其产业展演市场与其产业衍生品的经济价值,寻找合适的发展路径与营销策略;扩大市场受众人群,提升经济增长收入,形成独具时代与文化特色的中国音乐文化符号与东方文化精神。

(一)打造提升区域核心音乐文化产品的艺术与文化价值

音乐文化产品的艺术与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作品的独特性与稀缺性程度,若产品越有设计、功能或品牌特色时,其反应的市场独特性程度就越高,市场的竞争力也越强。对于区域性音乐产业而言,如何挖掘本区域范围内具有较高地域特色,能够彰显本土文化魅力,能够创造潜在市场需求的音乐形式就显得尤为关键。例如贵州侗族大歌的品牌魅力,不仅创造了较高的文化影响力与知名度,也提炼推高了侗族文化的价值与魅力,同时以此为契机也带动了本地区域的旅游经济发展,正可谓是区域音乐文化产业的一种品牌塑造的典范。此外,区域代表性的音乐作品除了传承其独特的艺术与文化价值之外,也要重视专业表演与经济推广表演。专业性的展演能够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强化作品的设计与创新;商业性的推广表演对于提升本区域的的音乐文化形象,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府机构与商业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打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对于核心音乐文化作品的价值挖掘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层面:

1.结合本土文化发展

传统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本土文化是其根基。区域性的传统音乐文化是各个地区代表性的传统音乐形式,例如侗族大歌、闽南歌仔戏、河南豫剧、安徽黄梅戏等都代表了本土区域文化的特性与方向。因此,传统音乐形式的创作创新其实质是本土化在新时代文化语境下的传承与创新,其目的是希望可以借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创新来繁荣地域文化,创造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此外,本土文化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地方的文化特色,主要包括节庆文化、宗教庆典文化、特殊节庆文化等。

节庆文化:结合各区域不同的习俗和不同的节庆活动,传统音乐为配合各个节日庆典制作系列的节目,除了表演应景的曲目外,也会加入不同表演艺术领域的元素,如舞蹈、戏剧、歌唱等,有别于传统的单纯演出。

宗教庆典文化:各地区因历史、文化背景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宗教庆典仪式,一般此类的演出活动多为庙会活动。宗教庆典的演出行为多为宫庙本身附属的音乐团体,或有特定宗教乐团,借此保留与传承本地的宗教庆典文化。

特殊的节庆文化:特殊的节庆都可能成为重要的本土文化,当每年都举办之后,本地区的政府单位或民间单位可能将其视为例行性的重要活动。除了推广中国传统音乐外,还通过一连串的表演活动,使民众能更深入了解传统国乐在不同演出形式上,其所呈现的音乐有所不同,也发展出不同的文化创意。

此外,与本土文化结合,更可以通过区域传统音乐本身的特色,塑造区域的音乐风格元素,结合历史故事、建筑古迹、景观特色及人文风情等,创作更具创意的作品。

2.塑造区域音乐文化品牌价值

“文化消费除了其消费资源的可持续性之外还有对资源的求异性。”[9]因而在区域性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品牌的塑造是文化符号,也是区域性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与历史积淀。在发展区域性传统音乐文化产业的过程中,都应当努力挖掘本区域内有特色的优秀音乐文化资源,对其进行重点开发。加强音乐文化内涵建设,拓展题材与形式语言的转换、再造,积极整合、包装、宣传、推广,以此来塑造区域的音乐品牌与文化形象,提升区域音乐文化的竞争力,促进当地产业经济发展。对于传统音乐文化产业的挖掘与开发,从传统音乐素材出发,结合创意与方法,以新的形式与手法、体裁对传统音乐形式进行再创作,以此来展现传统音乐文化在当代的魅力与价值。经济方面则表现为,再创作的作品能够运用一种能导引技术、商业、市场的传播与推广策略的动态过程,从经济行为中得到竞争的优势,以此来反馈音乐创作,从而获得文化推广与经济竞争上的价值与文化优势。例如云南丽江古城对洞经音乐的挖掘与品牌塑造,开展旅游并大力开发以传统音乐为主的各种文化产业,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品牌榜样。

3.发展区域性的传统音乐文化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年龄群体的区分使得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日渐缺失。为落实本土文化素质、提升教育内涵,地方区域的传统音乐教育可从小学甚至社区开始推广,希望能使当地的孩童或居民,有更多的表演艺术选择的机会,增加对传统音乐文化内涵的认知,激发创意、创作思维,同时也能提升传统音乐文化在當代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此外,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当一个具有文化魅力与艺术特色的传统音乐形式及产业植入该区域,对于该地区也必然会创造无形的价值,也能间接的对传统音乐教育与产业发展形成良好的口碑,民众不论是从欣赏或学习的角度,都可提高参与度。

(二)鼓励创作新形态下的传统音乐形式转换与再造

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的群体也在变化,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复兴虽然能够维系一部分的老观众,但是传统音乐的发展与未来依赖于未来潜在的年轻化的受众人群,因而,如何培育潜在的受众人群是音乐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受众群体的年轻化导致作品的表现形式与表达方式的转变。从受众群体出发,寻求在符合潜在受众需求下的创作、再造与转换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木偶戏、歌仔戏等,出现了动漫、电影、电视、三维立体感知场景,连播网剧、歌仔戏形象的线下衍生品等多种形式;川剧变脸的各种文创产品的推广;侗族大歌品牌形象的包装等,都是传统音乐形式在产业化背景下的转换与再造。这种形式的转换与再造给予了传统音乐形式以新的生命力与市场的发展空间,能够获得更大范围的受众群体的支持。运用新科技与工具,在新时代的创作中,新的数字媒体技术、摄影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等都将为新形态的创作与转换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传统音乐与跨领域创作的结合,能够让区域传统音乐形式有更加多元的阐释与推广,也是未来创作转换与再造的方向之一。虽然跨界是一个发展趋势,但仍然应该以音乐为主体,把音乐、社会及文化整合在一起,作一系列情感的连结,以创造更高的附加价值。总之,传统音乐形式的转换与再造对于产业的发展和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三)建立区域音乐文化产业展示交流平台

建立区域性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展示交流平台,对整个产业生态链的发展意义重大。平台的建立应当在政府的主导下,以区域代表性龙头企业、官方及民间团体、代表性传承人等为组织个体,依靠政策扶持、经营引导、市场调节等有利因素,建立一个宽口径、多元化、大众化、专业化的展示交流平台。借助平台展示、交流的契机,将本区域的优秀产品、企业推送出去,扩大市场知名度,提升品牌竞争力。同时平台的建立、经营、维护对于建立区域音乐品牌,拓展营销市场,塑造区域文化形象,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与意义。它既是本区域音乐文化与艺术价值的展示平台,也是音乐产业经济发展的强力推手。

四、区域性传统音乐文化产业的营销与推广

传统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宣传、营销、推广策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销与推广策略的制定中,我们应当基于受众角度出发,充分考量市场的分级与定位,受众的维系与开发,营销与推广的渠道、路径等诸多因素,以此来制定合适的产品策略与价格策略。同时,各受众群体是否可以及时、准确的接收到信息,以及对于信息的接受度等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一)明确音乐市场分级、目标及定位

区域传统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要了解市场需求行情与期待,将市场需求进行分级,分割成不同类型需求的小市场,并评估不同的产品与营销策略,以选择其要服务的特定目标市场。市场经过不同类型与种类的划分后,针对特定区域的市场进行调查、分析评估,并选定具有可观性的市场作为目标市场。例如乐团对音乐市场进行考察之后将受众群体主要分为:偶然性观众、自发性观众、爱乐性观众等几类,受众群体的细分对于市场分级与目标定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特定区域性的音乐形式一定要了解市场对作品的需求程度与关系,从受众更易于接受的角度与方式选择音乐形式,呈现的音乐形式须与受众的类型相符,同时针对目标市场的需要,选定具有竞争性的定位,从文化素材、演奏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地域声音,来发展出多元的传统音乐形式,拉近传统音乐与普通市场受众的关系。但是在市场的分级与目标定位中,最关键的还是音乐作品本身,除了表演的品质外,如何运用合适的经营手法使其反馈到经济收入与票房上,更是经营管理的关键要素。

在产品策略方面,考量受众需求,依据受众群体的需求差异设计不同类型的节目内容。通过不同层面的观众类型,掌握既有观众并发展新的观众群体。针对传统经典音乐演出,主要的受众为对中国传统音乐有喜好或有强烈学习愿望的观众,演出的目的在于提升高度忠实的传统音乐高品质演出,产生艺术感动,并希望通过专业演艺的音乐活动移至其他海内外音乐殿堂,通过音乐营销与演艺训练的实质效能,进而提升该区域城市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针对社会推广演出应当通过推广教育性质来举办音乐会,如校园巡回演出、社区音乐会或公益表演等,来加强一般民众对传统音乐的认知,提高整体对传统音乐的接受度,通过整体节目设计,从市场导向的角度出发,制作符合观众口味的节目。此外,也可以通过邀请受众参与音乐产品前期规划,如票选最想听的曲目,期望看到的演奏家等,提高观众参与活动的意愿;设计不同演出方式及活动与观众互动,如以特定年龄群音乐会(儿童音乐会)、特定的节日音乐会(母亲节音乐会)等,强化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与教育内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观众心目中的理想节目内容,制作出更符合观众口味的节目,以此来提升观众对传统音乐整体的附加值。

在价格策略方面,制定符合节目内容及市场的票价。制定不同条件的定价方式,如提供老、弱及学生有较优惠的票价;制定合宜的折扣方式,在演出的成本与收取的票价中取得一个平衡点,以合适的折扣增加票房量,维持正常的运营与管理活动。

(二)产业发展中的受众定位与维系

受众群体对于产业发展的定位与维系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按照乐团对于受众群体的划分,其受众群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偶然性观众,主要是指受市场作品的便利性与受众的关注点激发,非特定目的或缘故,在偶然机会下前来参与演出活动的观众群体,人群较为分散,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自发性观众,主要是指对于所处文化环境的深层关心,认为本身有责任追寻传统民族文化的感受与体验,进而成为传统音乐活动的接受者,多为对传统音乐文化具有高度兴趣爱好,有需求的稳定性受众,为拓展受众的主要对象。爱乐性观众则对于传统音乐表演的形态、风格、文化生态等都具有高度的认知與了解,更多的强调对传统音乐的喜爱,它不拘泥于一种音乐形式,努力且易于接受不同的音乐形式与传统音乐的再造与改编,他们是传统音乐环境生态的主要对象,也是促进传统音乐文化消费市场的主力对象。

受众群体的细分对于市场产品的定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市场维系与长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受众群体的不同,其与市场的互动方式也有所差异。偶然性观众可通过问卷调查、资料收集与主动联系,或策划其他具有吸引力的后续活动,促进此类观众进一步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质量;自发观众可为其办理相关传统音乐的研习活动,以强化传统音乐与其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结关系;爱乐性观众为传统音乐发展运营的最主要支持者及消费者,满足其欣赏与知识增长的成就感,并提供更加完善的音乐服务。除却受众群体的划分与定位之外,现有观众的维系与互动、新观众的开发也是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三)新受众群体的开发与培育

在传统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留住原有的观众,并开发新的观众人群,是现阶段产业发展中必须讨论的重要课题。然而在传统音乐市场中常有许多变异的因素,导致观众常有变动的现象,因此在探讨开发新的观众群体时,应当了解市场产品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不同层面的观众类型,掌握既有观众类型,通过不同的营销手法来发展新的观众群体。乐团的一般做法除了举办社区音乐会及公益表演外,也进行跨文化领域的活动方案,借此来挖掘潜在观众,尤其是对年轻受众。此外,在新受众群体的开发与培育的过程中应当重点考虑到受众群体的便利性与成本。

1.便利性

传统音乐的推广一定要与受众群体保持高度的互动关系。利用开展校园或社区音乐会、音乐讲座、研习班、举办乐友会等活动考量观众属性,以迎合受众需求出发,提供诱因,借此扩大受众人群。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社交软件及手机信息推送相关演出及活动信息,强化与受众的互动联系,也可以开发新的宣传渠道。同时在专业团体、商业演出、社会推广下进行演出,场地、门票销售与配送的选择也要有所差异,充分考虑到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与便利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受众人群的增加与培育。

2.受众成本

受众成本主要包括受众对产品所认定的价值,其所涵盖的内容不仅包括货币成本,还包括获得产品的时间成本及顾客所预期的实践、体力和精神成本,其为受众对产品所需付出成本的评估。对于传统音乐文化产业而言,有效的做法是能够培养自己忠实的观众群,并使观众的满意度最大化。而受众的满意度主要建立在受众长期的消费,并获得满意的产品,而要让受众满意,就要了解受众满意的发生原因。乐团最能评估顾客满意度的即为每一场的演出,在每场演出前随节目单附上一份问卷调查,而观众可根据过去音乐会的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乐团可由此了解观众心目中理想的节目内容为何,未来在制作节目时参考其建议,制作出更符合观众口味的节目,以此来提高整体的满意度,即可降低顾客成本。

(四)營销与推广的渠道与路径

区域性传统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依赖于良好的沟通渠道与路径设计,依靠各种沟通工具加以整合协调,构建能够向行业内外传达有关产业组织及产品的一个有力的信息渠道。其主要包括广告、促销、公共关系、人员销售、直效营销和口碑营销六种。广告主要通过印刷品、广告、广播等形式散播给的受众,形成长期的品牌形象,也可引发偶然性观众消费。同时网络广告宣传以及自设网站的推荐也是重要的方式与渠道;促销则多是通过鼓励性体验或购买产品的一个诱因,如抽奖、折扣、赠品等多种形式,或者以一定数量的折扣及搭配其他产品的促销结合,以此来降低消费者成本,吸引受众;公共关系是指针对宣传、维系区域性个别团体或个别产品的宣传所设计的方案,如作品推荐会、赞助活动、年会等公关性活动;人员销售是指销售人员与受众群体从事展示活动,有互动关系并且有消费的行为,如作品发布会等;直效营销是指运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或网络等通讯软件,其主要通过特定或潜在的消费者直接沟通,有效传达信息,如通过邮寄、电子邮件或面对面等与受众直接沟通;口碑营销是指通过对个人沟通、书面或电子的宣传方式,叙述该产品的好处或好的经验,或是例行性的公益演出、社区演出、甚至推广儿童音乐教育,以及创造音乐工作者的工作机会等,都是建立好口碑的方式。

五、结语

区域性传统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其目的主要是促进传统音乐产业与环境的均衡发展。以受众为导向的产业发展策略,对于提升区域传统音乐形式的艺术与文化价值,扩大、培育受众群体,提高受众群体的艺术素养与鉴赏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尤其是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区域性文化品牌形象的构建,产业生态与结构的升级意义重大,也能够彰显地域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打造区域文化名片,发展区域文化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可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契机,努力建构多元、开放、文明、创新的中国文化形象。

面对传统音乐文化,我们应当重拾区域性传统音乐,抢救、保护、挖掘传统音乐的原生文化魅力,为传统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创作、创新、展示、交流的平台。通过组织编排、产业定位、受众维系与培育等策略的研究与分析,对传统音乐进行多维度的资源开发,挖掘其独特的地域与人文价值,塑造区域性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品牌,设定合适的产品策略,选择恰当的营销与推广策略,以此来提升其市场化运作与管理水平,使之成为各区域新的文化名片与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隋欣.传统音乐文化创意产业模式的内在矛盾及其对策——以“北京传统音乐节”为例[J].音乐传播,2017(2):32-36+50.

[2]李婷婷.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产业化建议与思考[J].人文天下,2016(5):61-64.

[3]张晓明.文化产业的新形势新思路新战略[J].人民论坛,2017(S2):96-97.

[4]田志馥.中蒙俄经济走廊视域下内蒙古文化产业的转型[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6):16-19.

[5]吴红叶.海丝战略背景下福建民间舞蹈的产业化发展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8-30+42.

[6]陈柯,于艳英.借助新海上丝绸之路 重塑中国城市形象[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72-78.

[7]乾直.自媒体时代下民间音乐文化产业整合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8):36-37.

[8]湛洋.传统音乐发展现状及其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以河北省为例[J].人民论坛,2012(35):206-207.

[9]李彦荣.建设文化产业、保护传统音乐和母语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3(3):77-78.

[10]王力力.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26-29.

[11]董济杰.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中西文化的差异[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1-4.

[12]魏志敏,单春晓.关于“文化自信”的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2-16.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egional Traditional Music Culture Industry

LIN Ying-chuan

(College of Art,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summarize the problems and defec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traditional music culture industry, summarize the problems and defec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cut the audience from the audience, enhance the artistic quality and cultural value of the regional core products, and highlight the uniqueness of the regional traditional music resources.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audi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usic industry, analyze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audience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positioning, and influence the influence of audience factors and industrial marketing and promotion strategies to set the appropriate development path. And strategy, cultivate quality audiences, create market space, deepe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nhance the popularity and brand image of regional traditional music, and expand the cultural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music.

Keywords:regiona; traditional music;cultural industry;strategy promotion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区域性文化产业
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作品精选
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性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建构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临夏州一次副高外围区域性暴雨天气分析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阿甫夏洛穆夫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所作的贡献
加强跨地域教育提升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研究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