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乡村治理的研究综述

2018-09-10余利利

大东方 2018年8期
关键词:述评乡村治理研究综述

余利利

摘 要:学术界关于研究乡村治理的学术专著,期刊杂志,硕博论文都非常的丰富,笔者主要将乡村治理的研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关于乡村治理主体的研究、关于乡村治理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模式研究、乡村治理困境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乡村治理;研究综述;述评

一、关于乡村治理主体研究

张艳娥从分析乡村治理主体的含义出发,认为乡村治理主体指的是在乡村治理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机构、组织和群体。进而把乡村治理主体为两大类,制度性乡村治理主体与非制度性乡村治理主体,制度性乡村治理主体主要包括四种: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村基层党委会和村民代表会,其中张艳娥认为乡镇政府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主体,村民委员会是乡村治理实际上的主体,村基层党委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民代表委员会是乡村治理重要的主体之一;非制度性乡村治理主体为:各种农民组织、市场企业、农村宗族,他们对乡村治理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并且越来越重要。[1]

盖乾运用实证研究,从协同治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乡村治理主体以及主体的功能,将乡村治理主体分为:政府、村委会、社会组织、村民四种,其中政府在乡村治理中主要是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贯彻国家政策,指导村委会工作等;村委会需要协助政府管理村庄,反馈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改善乡村环境,为乡村发展提供服务;社会组织需要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力量,协调好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参与乡村治理;村民要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民主决策。[2]

郭彩云从分析我国的国情和乡村治理的实际现状出发将乡村治理主体分为农村民间组织、乡村基层组织、传统宗族组织、农村精英以及企业和市场,她主要重点分析了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在乡村治理中的困境以及作用,认为民间组织在乡村治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周浩通过分析基层党组织的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指出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治理主体之一,在多元共治的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要采取各种措施,面对现实问题,巩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4]

二、关于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模式研究

易承志、李涵钰分析乡村治理面临着消减乡村自治组织行政化趋向,在乡村空心化背景下促进城乡治理资源的平衡配置,促进乡村精细化治理等新要求,指出要将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嵌入于乡村治理实践,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厘清三种治理方式在乡村治理体系的功能,其中自治是核心,法治是支撑,德治是融合,要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必须发挥自治的核心地位,以法治治理乡村,以德治促进乡村治理文化的现代转变,才能更好的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5]

魏后凯认为乡村治理的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乡村治理的顶层规划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乡镇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导致城乡差距较大;乡村治理体制机制不完善,乡村治理中的各主体矛盾冲突不断,群众的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对乡村治理体系进行创新,实现乡村善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所追求的利益;坚持民主法治,全面完善基层民主治理与依法治理,建立高效的新型治理机制;加强政府与乡村社会的互动和协作合作,引导广大群众参与政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要推进治理方式和手段的多元化,因地制宜探索具有特色的乡村治理体系。[7]

三、乡村治理困境及对策研究

朱明锋以多元治理主体为研究视角,指出当前乡村治理的困境主要有:乡村关系扭曲;基层党组织与村委会关系复杂;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不强,能力不足;宗族势力影响过大。其对策主要有: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基层政府规则治理;发展经济,改变乡村生活面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乡村精英培养。[8]

王培刚、余丹从相关学者关于中国目前的村民自治的治理机构应该加以创新转换,建立“县政、乡派,村治”的结构,并将自治权扩大到乡镇一级展开讨论,指出乡村治理面臨着财政紧张;发展导向等问题;[9]需加大乡村农协等中介组织的重构;增强对乡村人才与领导人才的培训力度。李应、高满良通过分析农村的现实状况后指出,乡村治理存在着公共产品供应不足;乡村治理行为消极;乡村干部在治理中的行为较弱;乡村资源匮乏等困境。应该建立需求决定资源的乡村治理分配模式;建立合理的乡村综合考核机制,选拔乡村治理人才;各项财政政策要向乡村倾斜,支持乡村各项事业的发展。[10]

四、研究述评

关于乡村治理研究,国内外学者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乡村治理各方面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概况而言,对于乡村治理主要从三个取向展开:一从整体上描绘乡村、社区之内的治理状况;二探索发现乡村治理的内在特征,以及影响乡庄治理的本土性资源;三归纳乡庄治理模式、治理主体,面临困境,改善乡村治理现状。笔者认为学术界关于乡村治理的研究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在学科类型上,乡村治理的研究多由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专业的学者完成,很多研究者只从政治,经济或单方面研究,无法实现乡村治理综合目标;第二在研究视角上,以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与乡村空心化为视角来研究乡村治理的期刊论文较多。因此我们要在前任研究乡村治理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研究,深化对乡村治理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艳娥.关于乡村治理主体几个相关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10(01)

[2]盖乾.现阶段我国乡村治理主体协同治理研究-以J镇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2017

[3]郭彩云.农村民间组织与乡村治理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2012

[4]周浩.多元共治下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17

[5]易承志、李涵钰.健全“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6] 魏后凯.乡村善治要求创新乡村治理体系[J].农村工作通讯,2018(02)

[7]甘庭宇.转型时期的乡村治理机制问题[J].农村经济,2014(11)

[8]朱明锋.我国乡村治理的困境与出路研究-以多元治理主体为视角[J].中共中央党校,2016

[9]王培刚、余丹.中国乡村治理:反思,困境与对策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5(01)

[10]李应、高满良.当前乡村治理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04)

(作者单位:南充市顺庆区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猜你喜欢

述评乡村治理研究综述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