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茶旅一体化”模式研究
2018-09-10戎天美
戎天美
摘 要:2009年以来,“茶旅一体化”在中国的主要茶产区发展迅速,成为突破县域经济发展瓶颈的一个新模式。本文介绍了“茶旅一体化”的内涵,阐述了安化“茶旅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对安化“茶旅一体化”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就安化“茶旅一体化”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加以总结。
关键词:“茶旅一体化” 茶经济 行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2(b)-151-02
1 “茶旅一体化”的内涵
茶与可可、咖啡并称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旅游发展的先行国家,茶文化与旅游文化源远流长。安化黑茶是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安化发展茶产业的历史、文化、及经济条件相对充分,“茶旅一体化”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茶旅一体化”的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并逐渐形成新的模式,为我国打破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提供了新的方向。
“‘茶旅一体化’是茶业与旅游业及相关配套服务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它是以茶为主题,以茶资源为基础、以茶基地为载体、以市场为动力、以旅游为内容、以一体化为目标、以产业化为导向,形成经济链是茶资源、茶产品综合利用的新方式,也是一种备受欢迎的旅游新模式。[1]”
2 安化“茶旅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产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物质、人力、创新和信息技术等要素的联络与流通。安化“茶旅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物质、人员、技术、信息等要素在“茶旅一体化”的系统中自由流动,形成有效、循环的动力机制。
(1)物质流。“茶旅一体化”发展的物质流是以茶株、茶企、茶产品为依托,通过实物资源的空间交换,促进茶旅一体的有机融合。“2016年,茶产业发展基础持续夯实,新改建茶园基地12.8万亩,总面积达31万亩。先后荣获‘中国茶产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等称号,稳居全国重点产茶县四强。规模工业企业由98家增至121家。茶产业成为首个百亿产业集群,实现产量6.5万吨、综合产值125亿元、税收1.8亿元。旅游逐步升温,2016年共接待游客23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2亿元。[2]”
(2)技术流。“茶旅一体化”发展的物质包括品种培育、田间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茶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技术、茶旅一体市场营销及品牌创新技术等,相关技术与人员管理贯穿“茶旅一体化”发展的全过程。安化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即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2012年安化被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授予“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称号,与杭州茶叶研究院、国家茶学重点试验室、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建立了长期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聘請国内著名茶叶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成立了湖南省安化黑茶工程研究中心,在新品种选择育、茶产品研发、保健功能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科研工作。2016年安化黑茶产业聚集区获批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安化黑茶夺得米兰世博金奖,安化红茶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安化黑茶、白沙溪、华莱健认定中国驰名商标。《花卷茶》《湘尖茶》等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3)信息流。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既是宝贵资源,又是一种重要生产力。“茶旅一体化”是将茶叶市场与旅游市场供求信息、价格信息进行有机的耦合,进而实现产业链融合发展。安化黑茶企业在稳定西北边销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中、东部黑茶市场,同时,还远销蒙古、日本、俄罗斯、韩国、德国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进行开发市场的同时,也建立健全了市场信息网络,为安化茶产业的发展及“茶旅一体化”模式的完善提供了信息保证。
(4)资金流。茶产业的种植与研发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而发展“茶旅一体化”也需要在工业投资的基础上,对相关基础设施进行配套投资,这需要在企业投入研发经费的同时,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也要有所增加。同时社会文化供给能力与供给模式也要有相应增加,这需要商业银行、相关政策性银行及政府财政方面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形成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资金流。
(5)文化流。中国茶文化底蕴深厚。在“茶旅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茶旅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依托茶文化,并结合当地特色,打造区域名片。安化的文化流有安化黑茶文化和茶马古道文化;梅山文化(梅山文化符号:张五郎、扶王扶汉阳、马路镇扶水清一家、民居特征、特色农具、老衣服等);暨武当道教文化—历史上湖南最盛名的道教文化中心;苗瑶文化遗存—夏家村民居;狩猎文化等。
(6)人员流。茶农、茶叶工人、茶科技人员、茶管理者相互之间通过各种方式促进“茶旅一体化”发展。安化县黑茶学校于2012年正式挂牌成立,与县技工学校、县工业职中、县农广校长及扶贫办、人社局培训中心等单位共同开展茶产业从业人员培训,每年举办茶产业专业培训班20期以上,培训了数千名茶艺师,这些茶艺师分布全国各地,对宣传安化茶文化、推介安化黑茶产品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同时对评茶员、制茶师、农艺师进行更为专业和有针对性的培训。为更好地实现产业专业化及现代化管理,培训了大量从事茶叶加工的熟练技术工人、管理和营销人才。
(7)其他。茶协会、茶学会等组织的相互交流,可以为一体化发展建设诸多正式或非正式的链接点,促进“茶旅一体化”发展。2006年12月,安化成立了安化县茶产业茶文化开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安办[2006]21号),并成立茶业协会(安民函[2006]26号)和茶业局(安办[2007]18号),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统筹协调全县茶产业发展。各乡镇成立了相应的茶产业管理机构,有分管领导。目前茶业协会发展会员单位80多个、个人会员198个。安化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意见》(安发[2007]1号)及《实施细则》(安政发[2008]113号)、关于在全县统一打造“安化黑茶”品牌的通知》(安政办发[2008]93号)等文件,编制了中远期安化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黑茶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安化黑茶标准体系由14个标准构成,现已编制完成《安化黑字茶加工通用技术要求》《安化黑字茶无权过问技术规范》等13个地方标准,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湖南省地方标准发布实施。
3 安化“茶旅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
安化“茶旅一体化”发展的可行性非常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黑茶自身具有多种经济功能
(1)黑茶自身的保健功能。安化黑茶在补充膳食营养,助消化、解油腻、顺肠胃,降脂、减肥、软化人体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延缓衰老、延年益寿,抗癌、抗突变,降血压,改善糖类代谢,降血糖,防治糖尿病,杀菌、消炎和利尿解毒、降低烟酒毒害等方面有显著功效。
(2)黑茶自身的旅游功能。安化黑茶从育种(云台山大叶种)、种植区域、种植技艺、采摘、炒茶、渥堆发酵、烘干、压制、包装、出厂销售、茶俗、茶器、茶艺表演及入口品茶有着一整套的程序,而这套程序本身又极具观赏性和体验性。同时,安化还有着重要的茶文物与各种茶文化遗迹,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及科考价值,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3)黑茶的商务功能。茶馆是大众聚会、休闲的场所,是文人雅士进行商务谈判的理想之地。
3.2 黑茶资源优势可转化为县域经济发展优势
安化黑茶本身有着悠久的历史,因“茶马古道”胜迹而出名。同时,安化基本形成了“一线三区”概念,“一线”指资江沿线,“三区”指茶马古道、雪峰湖和蚩尤故里三大景区。已拥有4A级旅游区1个、2A级旅游区2个、1A级景区1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省级茶业旅游示范点1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项。有风景与文化底蕴的支撑,安化“茶旅一体化”的发展将更具未来。
3.3 中国的茶经济具有世界潜力
安化黑茶被日本人称之为“瘦身茶”,韩国人称之为“美容茶”,东南亚人称之为“苗条健康茶”。安化黑茶已成为降“三高”的首选饮品,为安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契机。
4 安化“茶旅一体化”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安化在发展“茶旅一体化”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4.1 服务体系建设问题
(1)在服务资源方面,缺乏组织人才、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安化黑茶的发展得到了湖南省、益阳市及安化县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但“茶旅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需求与实际供给还存在缺口。其缺口主要在于本地云台大叶毛茶本身的供给量,发展“茶旅一体化”的资金缺口,安化本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古建筑修复及现代企业管理人才等。
(2)在服务功能方面,安化“茶旅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茶农、茶企与旅游企业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发展进程还处于市场初级竞争向产业分工过渡的阶段。而“茶旅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实现产业链分工与协作和跨产业链的融合。安化“茶旅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專业化合作组织在产、供、销与娱方面发挥纽带作用,强调社会化服务,品牌建设与市场开拓、产品研发同步进行,同时制定和维护区域内市场有序竞争规则,避免过度竞争带来的资源浪费与品牌沉没成本的增加。
(3)在服务管理方面,安化要想发展“茶旅一体化”,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需得到全面发展。在专业管理方面,需理清政府、企业与市场的关系,政府需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与管理、在社会治理方面需加强社会管理的创新机制研究与实施,同时做好市场监管,下放管理权。做好政策支持,但不能过度干预企业的市场行为。
4.2 市场建设问题
(1)市场准入。在茶产业标准方面,我国的茶产品有标准形式多,有些标准之间存在着自相矛盾的问题,同时,不同准入标准给茶叶市场也带来了无序竞争的负面影响。安化茶协会应会同中国黑茶协会及相关科研单位,就黑茶的生产工艺与行业标准进行总体梳理、统一口径,避免无序竞争,同时,也可以加强黑茶产业对外的进攻与防御能力。
(2)市场监管。黑茶拍卖市场尚未完善,公开透明的拍卖机制尚未成熟,交易的公开、公平和公正程度大打折扣,同时也影响国内外茶市场的价格秩序。政府要加强对黑茶产业发展的市场监督,而茶协会要引导黑茶市场的竞争秩序,建立公开透明机制,健康黑茶市场的发展。
4.3 产业链融合问题
(1)种植业与旅游业融合的问题。发展茶园旅游业,首先,扩大茶园面积。但扩大茶园面积,必然会挤占其他农作物和林业资源的空间。在扩建、改造茶园的同时,要科学、合理的处理好生态、经济与相关利益群体的关系。其次,茶园旅游业的发展,会出现旅游与产量增加的矛盾。主要是要处理好体验式旅游与茶园破坏与修复之间的矛盾。最后,是茶叶种植技术与旅游参观之间的问题。重点是参观的内容与形式是否单一,相关技术的保密等问题。
(2)加工业与旅游业融合的问题。工业旅游的推广,拓展了旅游的内容与空间。安化黑茶的标准化、工业化水平高,几大传统品牌的影响力很大,特别是白沙溪黑茶传统工艺制茶表演,更是可以作为工业旅游的示范点。但是就一般企业而言,工业旅游不仅要是体现工艺,更重要的是让工艺转化成可视、可听、可深入了解的艺术形式,在技术宣传的同时,更是品牌价值的提升。
4.4 黑茶文化开发问题
黑茶文化的开发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普洱茶对黑茶品牌的冲击。普洱茶与黑茶同属于发酵茶,但近年来普洱茶在文化开发、市场营销与旅游推介方面做大做深,使得安化黑茶失去了市场先机。同时,由于先期市场定位不同,安化黑茶主攻边销茶,普洱茶则主攻高端市场,这使得安化黑茶在高端茶市场有价无市。
二是黑茶文化的主体定位不明。一方面以梅山文化作为其发展底蕴,另一方面又以禅茶自称。既没做好与少数民族的文化关系,也没有突出与中央政府的贡茶优势。文化主题定位不明,黑茶文化不等于地方文化,这是安化黑茶文化开发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是黑茶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耦合。安化“茶旅一体化”发展,是黑茶文化与地方旅游资源耦合的结晶,这需要黑茶文化的准确定位与内涵的丰富,需要与地方文化的紧密融合,做到雅俗共赏的同时,又能体现出其深刻而独有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张义丰,刘春腊,谭杰,等.新时期中国“茶旅一体化”发展及前景分析[J].资源科学,2010(1).
[2] 2016年安化政府工作报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