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农教育”有益学生成长

2018-09-08林日新

科教新报 2018年16期
关键词:农忙学农北京市教委

林日新

为了更好的落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北京市教委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了改革探索。“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从每年的春季开始一直到秋季,让全市的學生们走出学校,放下课本,进行一周的学农教育。(4月12日 央视新闻)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中国学生往往成绩很好,但面临实践活动时,常常不知所措。他的话虽然针对的是中国大学生,然而,我们的中小学生们何尝不是如此呢?

社会实践是中国教育的“短板”。如今中国独生子女多,孩子太过于娇惯,动手能力极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由于缺乏实践能力,学生刚迈入社会时不是盲目自大、眼高手低,就是无所适从、一筹莫展。这与现在学校实践教育存在的“短板”有很大关联。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今大多数城市学生对诗歌描绘的农耕生活毫无概念,就连很多农村学生也没有切身体会。笔者记得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到农忙季节,许多学校都会放一周的“农忙假”,让老师与学生一起到农村参加“锻炼”。而如今,笔者在乡村中学任教,在教“青松挺且直”时,学生们竟分不清松树、杉树和柏树等极为常见的树木。暑假前布置“一次艰辛的劳动”作文题,大多数学生写的是帮奶奶洗碗、摘菜或扯草,没几个学生写挖地、插田或割稻的艰辛活。由此看来,北京市教委所倡导的“学农教育”确实为学生们提供了社会实践平台,是不可多得的实践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学农教育”即是“教学做合一”理论的践行。虽然一周“学农教育”的时间很短,但给学生们带来的认识和体验是几本书、几十堂课都难以替代的。此外,“学农教育”还可以让中学生通过体会劳动的艰辛了解国计民生,这是有益学生成长的人生体验,对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人才,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农忙学农北京市教委
鼓励学农实践不只为避免五谷不分
从美育视角谈城宫计划舞蹈教育
初春农忙
2019年首都体育学院推广普及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和冰雪运动情况总结
农忙
学农活动是极好的实践育人途径
大寒农忙
学农教育的意义远大于活动本身
英国人热衷农场开放日“学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