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伪译蹭翻译之热度与文化的互动
2018-09-08邱彦
【摘要】伪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许多人通常对其有一定的误解,因而伪翻译在人们的认知中常常带有贬义色彩。但无论人们对其有什么样的认知或误解,其仍是社会文化中一个真切的存在,而且似乎将长期存在,并与真正的翻译一起促进文化演进。本文试图从对三个问题的论述揭示伪译与翻译及文化的互动。
【关键词】伪译;翻译;文化
【作者简介】邱彦(1993- ),女,汉族,河南正阳人,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2016级翻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翻译学。
一、引言
翻译的引进是因为目标文化系统中缺少某种东西。但单纯的引进往往不能解决实际性问题, 因为原文本的权威性使译者常常在翻译时会遵循原文, 而不会做大的改动。同时原文本也有可能满足不了目的语文化的需要。此外,当引进译本的目的是向传统文化或诗学发起冲击时,真正意义上的译本有时恐怕承担不了这个任务。因此, 伪译也就理所当然地应运而生并成为了一些人的选择。伪译像翻译一样,是伪译者在特定的文化历史情境中进行的话语实践活动。这种托名翻译的现象, 事实上, 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 尤其是在本地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时, 伪译就会蹭翻译之“热度”产生并发展, 与真正的翻译一起促进文化演进。本文旨在从对三个问题的论述探讨伪译在露出真面目之前与翻译及文化的互动关系。
二、伪译是否对翻译的地位提出了挑战
虽然伪译在许多方面与真翻译一样,会受到意识形态、诗学乃至赞助人等行为的制约,而且通常起到与后者并无二致的作用,甚至在打破旧的传统方面更胜一筹,但因其本质及尴尬归属问题,伪译不可能“喧宾夺主”对翻译的地位有所威胁。
其一,翻译是伪译生存之根本,是伪译得以“存活”的“土壤”,如若没有翻译,伪译则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一个更加不伦不类的存在,这样,伪译可能就不会被称之为伪译,其名称可能有千千万万但不可能再被称为伪译。
其二,虽然伪译像真正的翻译一样,能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很多伪译在被发现是伪译之后,虽不一定会立即消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通常会从大众的视线里慢慢消失。
三、伪译是如何作用及反作用于文化制约机制的
以巴斯奈特和勒菲弗尔为代表的文化学派主要关注文学内外部因素对于翻译主体的译者的制约作用。其中以勒菲弗尔为代表的操控学派将翻译定义为一种改写,从文化语境视角阐述诗学、赞助人、意识态对于翻译的制约作用。事实上,文化学派忽视了译者对文化制约机制的利用及反作用,主要重点阐释了文化制约机制对翻译的影响。伪译的产生及存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翻译之特性。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对翻译,人们总是宽容待之,这使得翻译作品受到的意识形态、诗学的约束作用相对比较小。翻译的这一特性无形中为伪译做了嫁衣。据此,当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及思想不被特定的社会文化所容忍和接受时,译者便可利用这一特性,披翻译之外衣,以伪译的形式实现作品的呈现。这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由此可见,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并不仅仅是遵循规范,同时在翻译过程中也会主动地运用规范。伪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现象不只是借翻译之名遵循相应的文化规范,更是以自身之存在生动的展示了译者对于文化规范的操控。例如,译者通过利用已有的有关翻译的约定俗成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内容安排,实现对于读者接受和译作批评的操控,从而实現在相对较为宽容的环境中引入较为有争议的文化价值、意识形态乃至诗学观点。
四、伪译对目的语文化的影响是趋向于积极还是消极
伪译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尴尬的存在。因其特殊性,伪译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学术不端的行为,甚至至今仍没有得到国内翻译研究的承认。但伪译的产生,传播与作用的发挥与翻译密切相关,尤其是翻译在目的语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而也极具研究价值,尤其是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伪译行为体现了外来文化与主体文化之间的互动。伪译作者利用读者对翻译作品的心理期待,利用主体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定位,利用翻译作品所呈现从文本特点,从而使自己的作品被主体文化所接受,甚至发挥着同翻译几近相同的作用。可以说,伪译和翻译一样,是向目的语文化中引入创新和异质性因素的方式之一,它和翻译一样促成本土思想文化创新。因而伪译对目的语文化的影响多是趋向于积极的。
五、结论
本文从主要从对三个问题的论述主要探讨了伪译与文化的互动关系。两者之间不是单向而是双向关系。伪译的产生不仅仅是一个个人行为,它其实是文化内部运作的结果。一方面,文化对伪译的产生及长期存在有些重要的影响。而另一方面,伪译对促进目标语文化的革新,演进也有着重要作用。
伪译是借翻译之名才得以存在的,其实,这种存在方式就决定了它不可能获得名正言顺的地位。但伪译像真正的翻译一样,受目的语文化制约机制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伪译也会像真正的翻译一样,具有一定的文化功能。文化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伪译者的效仿能力。就像仿真名牌包,伪译“仿真度”的越高,就越受欢迎,这样就越有利于伪译的“生存”和作用的发挥。这需要伪译者高度的洞察力,有效利用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等操纵要素将作品内容的语言表达,结构安排,文本风格等方面向真正的翻译文本靠近。这样,一方面,伪译作品以假乱真,被民众广泛接受。而另一方面,伪译可以不动声色的向目标语读者传达一些新事物,新思想。在伪译者的有效操控下,伪译会对目的语文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目标语文化内部的整合与完善,丰富充实目的语文化,促进目的语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记.“伪 翻译”的再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