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论坛的方式探索当代书法的创作、理论与批评
——大观论坛·书法六十家创作实例研究活动纪实
2018-09-08潘丽
潘 丽
书法,是传统文化当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形式,如今书法发展已经进行了三四十年,无论从观念到笔墨都真正走向了对书史的全面开放,也成为参与阶层最广、人数最多、最具活力的时期,各种书体、模式、花样已被书家娴熟掌握,于是进入到一个发展的瓶颈期,如何把书法发展推向深入成了大家需要静下心来思考的课题。
2018年4月21日,《大观·书画家》杂志社、《中国书法报》、深圳书法家协会、深圳画院在深圳市联合主办的“大观天下”——大观论坛·书法六十家创作实例研究活动就是在这样一个书法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本次论坛及展览由王春新、刘年新、李世俊、陈钦硕共同策展,并由书法界极有影响力的胡传海、姜寿田做学术主持。活动当日,各界人士、“各路名嘴”齐聚深圳,约二百余人参加了开幕式活动。
上午的开幕式由中书协理事、广东省书协副主席、深圳市书协主席陈钦硕先生主持,首先由《大观·书画家》杂志主编胡传海先生介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专家和新闻媒体的嘉宾,接着是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瑞琦先生、广东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颜奕端先生、深圳市洪涛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刘年新先生分别致词,尤其是本活动的策展人、原陕西省武警总队司令、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王春新先生进行了精彩的发言,并明确论坛活动将每年持续下去,赢得现场热烈的掌声。最后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金海先生宣布“《大观·论坛》暨当代六十名家作品展”开幕。
开幕现场热闹非凡,名家、名嘴、各界人士齐聚深圳画院,展览展出全国60位名家的60余件作品,让来宾大饱眼福。
大观·论坛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以60家书法文本出发,从书法多元化层面,展现出当代书家的主体性风格及流派意识,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当代书法对话交流的平台,让大观论坛的讨论及评价由此展开。
下午14:20大观论坛准时开始,王春新先生首先介绍论坛筹备情况,陈钦硕先生阐述承办论坛的意义,接着是胡传海先生宣读论坛主旨及发言规则,姜寿田先生担任学术主持。因时间有限,每人发言浓缩成5分钟内。
书法理论界人士与书法媒体人齐聚一堂,就60位书家的作品展开深刻的阐述与激烈的讨论,讨论在宏观上不仅涉及到书法流派、书法本体、展厅文化、书法群体、书法表现、书坛反思、地域书风、书法融合等诸多方面,在微观上直接拿展览作品来剖析其笔法、章法、墨法、继承与创新。
因篇幅有限,现对每个发言人的重点内容总结概括如下,权当作抛砖引玉吧,具体内容,有兴趣的朋友请关注大观论坛的论文集。
胡传海老师首先开言,说了我们大观论坛的规则,因时间有限每个人发言不能超过5分钟,以六十书家的创作实例为基础,结合自己的理论观点,浓缩凝炼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王春新老师发言首先明确了大观论坛的想法来源于胡传海老师,并评价说胡传海老师是一个极有思想、创意,做事高效的人,在他手下举办的大型展览及活动不胜枚举,此次论坛也是他围绕书法艺术这个主题一手操办的;同时提到深圳的陈钦硕主席在这次活动中体现的能力及肯定他在深圳书协的作用;最后说到下一届大观论坛的接棒人已确定,就是张掖市政府。
陈钦硕老师发言说近年来深圳协助中书协举办过很多活动,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感谢大家对他的信任,把大观论坛交给他们承办,目前来看,早上的展览很成功,深圳文化界的很多领导也亲自来祝贺,希望下午的论坛也获得圆满成功。在后来的学术讨论中,他主要简述了地域书风与深圳书法现状,并总结了地域书风的要素:一是要有相对集中的地域基础条件;二是要有一批承上启下的代表书家;三是艺术观点和审美标准要基本趋同;四是要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创作队伍。
颜奕端首先代表广东省书协欢迎大家来到岭南福地深圳,然后介绍了2017年广东书坛的工作成效,并肯定继承与创新始终是书坛工作的永恒主题,同时明确2018年要响应习总书记指出的“艺术家要以服务群众为天职”这一主旋律,摒弃传统文人士大夫的“自娱”式的创作,让书法从庙堂走向大众、走向社会,举办更多的惠民活动,尤其肯定了大观论坛这样的活动意义,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
学术主持姜寿田老师说到书法的史论与批评的重要性,当代书法的高度是由批评家和实践家共同参与的结果,尤其指出现在的书法批评处于一个无序的、混乱的状态,只有找到时代的主题,让理论家、批评家、创作者三方面展开互动,进行合理而恰当的书法批评,才能让书法有其成长性。
李廷华老师主要对当下书坛现象及趋势刍议,以曹宝麟先生获“风云榜”评选中获“书法批评奖”一事展开述说,提到书家应有道义担承,又从“流行书风”总结到友谊不碍学术切磋;接着提到官员书家的澹定化成,以及青年书家异军突起警醒书坛,最后寄言未来书坛技法沉潜与学术研寻应该并重。
吴振锋老师的发言较长,他的主题是“新时代书法审美的文化向度”问题,他从新世纪书法现状谈起,说到书法国展的利弊,又谈到展厅文化唤醒新中国沉睡的书坛,迎来了四十年的大繁荣。接着其论述又回归到如今的书家第一要务是“寻找自己”,让艺术回归本体。最后阐述作为书法文化传统的继承,有两大策略,其一是守常知变,推陈出新;其二是传承保护,文化守成。
傅德锋老师简要阐述了当代书坛多人联展及个展的特点及现实意义,拿本次“大观论坛·书法六十家创作实例研究”为例子,说明了群体性展览的特点及优势,并提及了张海老师与胡传海老师在策划和举办规模不同的联展和个展时,在书坛上形成了的影响不容小窥。
张波老师的主题是“刍议当代女性书法家的创作维度”,他述说到中国书法史大体是以男性为主导的书法流布传播史,三千余年的书法长河中,女性书法家寥若晨星,所以对于女性书法,他是抱着怜惜心态来对待的。在论述中,他拿林玉梅、胡朝霞、顾柯红作品来进行风格解析,客观地评价了她们作品中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体现了一个书法评论家应该有的立场和见解。
毛羽老师则以展览中翟万益、张学群、丁申阳、朱培尔、王厚祥及陈海良的作品为例,从笔法、墨法、结字、章法等处细致分析,来阐述当代草书创作的先锋性和探索性,尤其提到在草书作品块面上的探索及由块面组合产生的变化尤值得关注,并赞赏书家通过墨色、块面以及有意识的留白空白,计白当黑等方面对当下草书创作进行有益的尝试。
杨勇老师则针砭时弊,提出当下的书法创作现状,有两个问题最为明显,即学者型书家在技术上存在比较严重的短板,高明的理论一落实到书写上则败笔满纸;二是专业书家大都遇到了上升的瓶颈,难以突破,甚至寸进尺退。从而提出了书法必须有文化支撑的重要性,未来书法存在文墨互补的无限可能。
林玉梅老师从展览作品中张宇老师的作品谈起当代楷书的创作现状与发展刍议,评价张宇老师的楷书作品“以行入楷,笔精墨妙”。同时兼及对“全国第四届青年展”的评析,并总结出此次青年展作者创作情况是重状态、讲意境;重法度、讲传承;重个性、讲创新;重文化、讲时代性;重章法、讲形式;重人品、讲书品。
张锡庚老师此次坐着轮椅来参加大观论坛,让全体人员肃然起敬,他以王春新、胡传海、王厚祥、颜奕端等人的作品为例,说出了他们作品的闪光点,又展开谈到写文章与写书法的不同状态,并着重说会写文章的书法人特别值得敬佩,随后他也提及中青展的情况,并强调书法作品中经典含量的重要性,尤其强调写字是养出来的,提倡自由自在地自然书写。
王晓光老师则以陈海良、林玉梅、韩少辉等人的作品为例分别肯定了他们作品中营造的气息及书写的趣味性,并围绕书法永恒的话题——继承与创新来展开叙述,总结了当代中青年精英创作指向及启示,并提出当下创作中借鉴传统方面的不足之处,如对新出书法资源、书迹资料关注借鉴不够、近年“二王”一路写法成书坛主流,传统取法视野显得狭窄等。最后呼吁出对未来书坛的企盼:张扬主体精神,书写率性真情。
郑荣明老师则独树一帜地从刘文华、朱培尔、张公者、陈海良等人谈到了京派书法的创作倾向,并总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实际上正是“京派书法”的优势。并判断在过去的一个个节点,北京不一定是中国书法的中心和制高点,但以当今之势,荟萃各路诸侯豪杰的“京派书法”,将必然成为中国书法的中心和制高点。
吴川淮老师的发言主题是“当代陕西书风的多元表现”,并对陕西的书法群落的个案进行分析,归纳出陕西书风的三大特点,第一是以帖学为主的表现,深入于二王帖学系统,表现俊雅的一路书风,这一路书风中,王春新、张红春是其中的代表。其二是碑帖相融的表现---以唐宋法帖入手,汇融碑学的某些元素,在重新解构与翻新中走出新路,这方面以吴振锋、遆高亮、张胜伟为主。其三是从自学到自适的独立性,走一条自我的探索之路,独辟蹊径,陕西马河声现象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
蔡树农老师的发言有点沉重,他提到了书家道义担当的问题,让我们开始反思,为何我们现在的书家无法与古人抗衡?无法与民国时期的文人抗衡?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道德系统、价值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并在短时间内难以修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自身做起,学会忏悔,以宽容心态来接纳书法批评,只有这样,我们的书坛才能良性发展下去。
刘成老师以自身参展作品说起,着重解读了篆隶作品的评价与欣赏,并指出当前的艺术批评氛围存在一些问题,常常以世俗化的审美标准攻击高格调的艺术取向,缺乏客观与包容。大观论坛着眼于当前,敢于直面书坛面临的矛盾与困惑,以书法艺术作为本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本身就是激浊扬清、弘道养正的壮举。
陶然老师则从自身多年《中国书法》杂志编辑工作的角度出发,总结到从平时的工作来看,美学批评的文章是最少的,因为此类文章是我们艺术的难点、痛点、盲点,而此次大观论坛以实例研究为主体,这让她满怀期待的心情而来。她在发言中呼吁大家对书法要有赤诚之心,多学习王春新老师与胡传海老师对书坛的担当精神,也希望更多媒体多多关注论坛的学术成果。
纪松老师的阐述针对地域书风中领军人物的作用和影响,他的发言博古通今,从历代典型地域书风中领军人物的作用与影响,谈到当代典型地域书风发展情况,最后总结,地域书风的形成、演变、发展有着一定的地域、人文、历史等原因,但其中领军人物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如何创造条件和平台,让领军人物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车帝麟老师的发言比较简短,他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例如我们组织的学术讨论有多少能让这些“大师”级的书家真正采纳,因为我们的书家绝大多数是很有思想主见甚至有些是固执的,而开诚布公地批评与自我批评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则是个艰难的过程。
张宇老师也是从自身的创作出发,谈了谈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书风创作感想,同时梳理了褚书的发展脉络,并坦言他的书法研习主要侧重从整个唐代的文化和整个唐代楷书脉路的角度来理解褚书,并提出书法家应与作家一样,具备“作品意识”,要有的放矢,只有持续积累才能不断提高。
贾光老师着重谈了金石文字书法创作,前提是解决好识篆、用篆和善于书篆的问题;在金石文字书法创作的具体技法上,则应注重用笔、用墨、结体、章法诸多要素,并指出细节的重要性,注意强化每一字的观感独立性、使每一单字的美都能获得充分展示。
叶韵霖老师则结合自己近年来魏碑学习的经历,谈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从康有为、沈曾植、赵之谦等先贤聊起,总结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学养书、兼容并蓄、去前贤之狭隘、疏通碑帖交融之道、启迪来者。并鉴于往事返观当下书坛,提醒大家凡书法繁荣时期,无不具有开放、融古通今和强烈的创造意识。期待当下书坛有更多博大胸襟和深邃眼光的书法家脱颖而出,再创一个书法艺术的高峰。
薛元明老师以曹宝麟、胡传海、张学群、朱培尔、马河声、王家新、颜奕端等七位书家为例,肯定了他们各自以成熟面目示人,展示出不同的个性特点。同时对当下书法创作个性与共性展开反思,指出目前书法创作所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就是盲目跟风,书风雷同,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对于个性过度强调而忽视了共性。
呼吁书法创作不在于爆发力,更在于持久力,如何走的更远。
王好君老师作为一个企业界的书法家,他的主题则是“浅论草书与性情的辩证关系”,重点说到由于草书的文字辨认性较弱,相较于其它书体而言,其抽象的形体更具思想承载力和情感表现力,与个人性情结合的更为密切,因而其造诣及风格受个人性情的影响。反过来,个人性情也在草书的学习与创作过程中不断得到改变和提升。所以书家需以修身为基础,方能在草书艺术之路上抵达更深远的地方。
张玉林老师是张掖来的公职人员,他从政府的角度说了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建设文化设施的重要性,并提到前段时间张掖“风云榜”活动对张掖的重大意义,因此张掖未来会更加重视文化交流,也欢迎更多的艺术家到张掖传授经验。
大家结束发言后由姜寿田老师作学术小结,最后由王春新老师与胡传海老师总结发言,胡传海老师在发言中引用毛泽东的一句名言,书法创作不能“低头走路,也要抬头看路”,我们举办论坛的意义就是让大家边走路也要记得看路,既要向前看也要回头看,最后诙谐地说,大观天下就是让大家开心的,一句话让三个多小时的学术探讨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