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研究
2018-09-08杨辉
杨 辉
1 前言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需求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国民素质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工程,也是社会主义教育在社会转型中的重要探索。国民素质决定国家竞争力,国民的核心素养决定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地位。国际组织与许多国家或地区相继构建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其中身体素质是各国关注的重要素养点。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是关乎全民健康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都把加强学校体育放在国家战略的重要位置。
初中体育教育作为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的中间环节,是衔接小学体育和高中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纽带,在培养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核心素养,推进“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体育项目的学习体验,树立正确的运动意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1-2项体育项目进行长期学习,养成终生自主健身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并能将体育运动素养转化为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有助于全面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真正发挥体育健身育人的功用。
2 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
2.1 初中体育改革的历史审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府在对旧教育接管和改造的基础上,初步确立了“健康第一”的初中体育发展理念,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体质,但片面重视运动知识技能的传授。全面建设社会时期,初中体育经历了“大跃进”发展,不但确立了“两课、两操、两活动”初中体育工作模式,还将体育课、体育课余训练和竞赛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但仍单纯强调增强体质和提高技术。“文革”时期,初中体育改革受到重创,各项体育工作一度处于停滞状态,取消体育课,以劳动和军训代替体育是这一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工作走向深入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素质教育”“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使初中体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由“单纯注重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转向“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重视发展“学生个性”。新世纪以来:初中体育改革秉承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思想,坚持“健康第一、全面育人”、“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树立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和社会适应”五维度学生体育培养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表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初中体育改革的历史分期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8年的发展历程和教育改革思潮的推进,初中体育先后进行了5次改革。通过总结历次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不难得出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应始终坚持“健康第一、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终身受益”的改革理念,真正做到让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力,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2.2 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体育教育也在进行改革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和影响,初中体育教学中仍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没有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很多学校把工作重点放在升学率上,忽视体育教学,体育课用于文化课教学、自习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二是体育资源有限。一些学校的体育场馆和运动器材不齐全,且缺乏定期维护,导致体育教学局限于让学生去操场跑步、教师讲解运动理论、多名学生共享一项运动器材等枯燥的方式。三是师资力量薄弱。部分学校不不重视体育教师的作用,未引入高素质体育人才,导致部分体育教师因自身素质和能力有限,仍采取单一的、“填鸭式”的体育教学方法,甚至出现“糊任务”教学行为。四是体育课程设置单一。很多学校在选择体育教学项目时,往往选取篮球、田径、足球等传统体育项目,或仅教授中考体育中涉及的几个体育项目,体育课程设置缺乏新意。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不合理之处,严重制约并阻碍着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诉求下,亟待改进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
2.3 初中体育教育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一词源自国外,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认为核心素养是促进个人实现成功和社会良好运转所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情绪和价值观的集合体。[2]“初中体育教育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初中体育教育中的具体体现,主要是指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参与学校开展的一系列体育活动,教师在体育活动中教授学生相关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并帮助学生培养对其个人长远发展产生影响的体育综合素质能力。具体来说,“初中体育教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正确的运动认知、扎实的运动知识和技能、自主的健身实践、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等。
3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思路
3.1 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终身受益”的体育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确立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终身锻炼习惯,掌握独立健身能力,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力为初中体育的基本目标。通过“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充分挖掘体育核心素养,稳步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真正发挥体育全面育人价值。
油田物资供应处标准化的第三步是推进油田全物料标准化招标采购工作。本着“决战步”更稳健、效益更长远的目标,物资供应处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油田1024个小类或品种的标准化采购工作,总金额达134亿元,使油田真正实现了全物料、全覆盖标准化采购工作。
3.2 “初中体育多样化”的内涵
“初中体育多样化”是指在初中阶段,各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校自身的资源条件,进行多样化的体育运动项目设置,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教学课程和内容,采用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形式和方法,配备多样化的体育教学设备和师资,以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和手段等,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1-2门可以终身锻炼的体育项目,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健身的习惯和能力,形成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最终发挥体育全面育人的核心价值。
初中体育多样化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 “体育多样化”是有条件的。“初中体育多样化”不是毫无根据、盲目的“多样化”,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个性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身心素质为基础,以学校资源为辅助。二是 “初中体育多样化”是多个方面的多样化,包括:体育项目、体育资源、师资队伍、教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教学评价方式和手段等,不是体育项目的多样化,而是将其理解为一个整体概念,融入初中体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三是 “初中体育多样化”的核心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并能快速适应社会。
4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实践
4.1 完善校本课程建设,丰富学生体育体验,树立正确运动认知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实践,要求将学生的长远健康发展纳入“以学校为本位”的体育类校本课程建设中,构建科学合理的多样化、可选择的体育校本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的体育体验,培养正确的运动认知。
一是在显性的体育校本课程建设中,学校能够积极开发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新的体育课程。即在对本校学生体育爱好和需求调查、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学校地理位置、教师专长等因素,开发出满足学生个性需求、身体特征、运动特长的新的体育课程。例如:内蒙古体育校本课程建设中广泛吸收博克、蒙古象棋、射箭、毽球等特色体育项目;[3]甘肃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体现民俗和历史文化的民间、民族体育项目。如:大型藏族锅庄舞、“永昌节子舞”、“民间武术”、“抖空竹”等特色运动课程。二是,在隐性的体育校本课程建设中,学校要在积极响应国家、地方体育课程安排的基础上,科学选择、整合、拓展,并开设出更符合本校学生体育诉求的本土化体育课程。如:上海市众多“初中体育多样化”改革试点学校积极依托由上海市政府主导的上海“阳光体育大联赛”活动平台,将上海“26个大联赛项目”科学、合理地纳入体育校本课程建设。在具体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时,采取穿插、错时、编排组合等方法,实现“长课程”和“短课程”相结合,“主课程”和“多项自选化体育项目”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多体育项目体验学习的机会。
完善体育类校本课程建设,丰富学生多样化的体育体验,需要将显性的和隐性的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结合起来。既开发出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新的体育课程,又要开发出符合国家和地方体育课程设置要求的本土化体育课程。
4.2 丰富课外延伸活动,开拓学生体育视野,培养正确运动意识
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完全依赖课堂教学,需要依托丰富的课外延伸活动。为此,初中学校需要探索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并与学生家长合作,全面做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监督、指导工作。
课外延伸活动主要是一些趣味性强、参与度高、运动形式多、运动时间自由的体育活动。具体来说,学校可以在大课间、放学后、双休日等课余时间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如:花样跳绳、咏春拳、跆拳道、空手道、射击、体育舞蹈、素质拓展、体育游戏等,并有专业老师给予指导,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1-2项报名参加学习。在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后,学生可自行进行体育锻炼,学校和家长分别做好校内、外的指导督促工作,保证学生每周有一定强度和频度的体育锻炼。考虑到初中生自身控制力不强,可能难以对一项体育活动保持长期的喜爱和坚持,学校和家长需要不断向学生传输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价值,并记录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获得的每一次进步和成长,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乐趣与成就感。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外延伸活动,进行长期的运动训练和正确的体育核心价值引导,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意识。
4.3 加强体育竞赛组织,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发展良好身心素质
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也离不开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合理的体育竞赛活动,不仅可以检验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提高学生体育技能,而且在运动竞技的过程中,能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勇敢拼搏和合作竞争精神。
为此,初中学校应该整合多方体育资源,构建体现地方和本校特色的体育竞赛体系。具体来说,初中体育竞赛体系可以分成三个层面:一是校内、校际层面;二是省市级层面;三是国家及以上层面。首先,学校可根据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技能和身心素质等因素,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体育竞赛,如班级间的足球赛、武术比赛、校运动会等。这类比赛不仅可以吸引众多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而且能及时为学校各运动队输送高质量的体育人才。其次,学校可结合自身和其他学校运动队建设情况,组织校际间的体育联赛,在运动竞赛中给予学生切磋技能的平台。最后,学校可对其招收的体育特长生或其他具备极强运动能力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配备专业的教练,给予专业训练,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省市级、乃至国家及以上级别的的各类体育赛事,如:市球类联赛、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等,不断提升学生运动技能,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无论参与哪一层面的体育赛事,都是对学生身心素质、运动技能和体育品格的锻炼和提升,都能丰富学生参赛经验。各学校应加强体育竞赛组织,提升学生技能。
4.4 培养特色体育品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千校一面”的教学现状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一校一品”特色学校的教学理念则逐渐深入人心。在体育教育方面,学校要充分整合本校的师资团队、体育资源、地理位置特点等资源,开发出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特色体育办学道路。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更是要坚持“一校一品”的特色体育理念,将体育工作与本校特色体育项目结合起来,培养特色体育品牌,充分发扬学校特有的体育文化和个性特征,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学校培养特色体育品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学校领导重视;二是足够的经费支持;三是学校拥有特色的体育项目,且该项目受学生欢迎程度高;四是有高素质的师资团队;五是家长支持。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中心中学为例,该学校打造的特色体育品牌是——篮球。学校为打造篮球特色体育品牌,营造了积极的校园篮球文化,开发了实用性较强的校本篮球教材,篮球特色操、篮球课、篮球活动、篮球校、年级、班级竞赛随时随处可见[4],配备高水平的指导老师,学校领导和家长重视并支持篮球工作。该校甚至开发了小学、初中、高中衔接的“一条龙”模式,并与全国很多高校联盟,学生升学全线畅通无阻,学生体质、学习成绩、品德陶冶全面丰收。[4]该校篮球竞赛成绩一直雄踞江苏省前三,国家前八,为国家、省市培养了众多优秀体育人才。可见,特色体育品牌的树立,有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5 探索教学评价方式,稳固学生体育热情,培养自主健身习惯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纳德充分肯定了教学评价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他认为只有对学生各认知阶段和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评价,才能充分发挥课程改革的作用。受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等因素影响,单一、重复的教学评价方式难以科学评价出每个学生的运动能力,需要探索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以结果为导向、单一化”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转为“结果与过程并举、多样化”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
具体来说,“多样化”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构建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等多样化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并逐步将学生发展成为主要的体育教学评价主体,让学生成为体育课的主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其次,实行结果性和过程性相结合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做到既评价学生最后体育成绩,又评价学生体育学习过程和进步程度,客观公正的给予每一个学生科学的体育运动评价结果。再次,实行差异化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虑到学生个体间差异,针对不同体育运动能力、不同身体素质和年龄层次的学习实行有区别的考核方法。最后,拓宽体育教学评价指标,构建包括体育课堂表现、体育课程成绩、体育态度、体育活动参与度、体育意识、身心素质、体育运动技能、自主运动习惯、社会适应力等要素在内的多样化、多维度的教学评价指标。总之,“多样化”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有助于科学评价学生的体育运动综合能力,并不断激发和稳固学生的运动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健身的习惯。
5 结论和建设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是衔接小学体育和高中体育的重要纽带,也是全面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终身受益”的体育教育理念指导下,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长远健康发展,主张以课改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多样的体育项目学习体验,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使其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本研究探索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为今后更好地全面推进初中体育多样化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