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音乐教学的审美取向价值
2018-09-07王妮
王妮
摘 要:音乐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审美观念的培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还能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但是现实情况却差强人意,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审美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因此要正确的指导,确保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文章先介绍了意义,进一步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音乐 审美取向 价值实施策略
引言
高校音乐教育旨在发掘学生的潜能,通过学习具有良好的审美价值观念,成长为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人。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注重理论和技巧的传授,忽视了审美取向价值的培养,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自身缺乏判断力,容易受到新思潮的影响,使得对音乐的理解存在不足之处,所以要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提升高校音乐教学水平。[1]
一、高校音乐审美教学的意义
1.培养学生创造力
音乐通过优美的旋律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感受,有助于提高大脑思维的活跃度,从而激发出创新的意识。欣赏的过程中可以领略到音乐的魅力,与自己内心产生共鸣,真正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培养看待事物的正确态度。强大的感染力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的思维需要开发,因此教师要抓住他们的身心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引导,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是前进中强大的动力支持,有效实现自身的突破。[2]
2.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学生对事物的喜好往往依据个人的主观感觉,不会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所以经常会有不正确的认识。教师要选择优秀的曲目,带领他们走入艺术的殿堂,感受到其中的美,实现情感上的交融。作品中一般会体现出优秀的思想品质,例如团结友爱、顽强拼搏、乐于助人等,可以让学生受到积极的影响,不断地完善自身。精神上感受的美好会传递到心灵中,转化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拥有健康乐观的心态。审美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会对音乐有深层次的理解,不斷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二、高校音乐教学审美取向价值存在的问题
1.重视技能学习,忽略人文内涵
高校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分别开展特色的音乐课程体系,主要是传授不同的音乐技能,严重忽视了人文内涵的培养。在这种机械化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只会简单的操作,根本不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只重视技能的训练,缺乏一定的音乐修养,会使得演奏过于死板,很难流露出真实的情感。另外高校将音乐技能作为考试的主要项目,直接决定了音乐学习的水平,因此会投入大量的时间,觉得人文内涵无关紧要。要积极的改变这种现状,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自身的艺术造诣。
2. 把音乐教学作为娱乐活动
受到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对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比较重视,认为学习音乐就是放松身心,并没有太大的作用。课堂中教师只是让学生听歌曲,没有对其全面的讲解,对其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达不到真正的目的。虽然一节课都在学习,但是学生都抱着玩的心态,没有意识到其中的文化内涵。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音乐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可以促进自身健康的成长,能够形成审美价值观念。要突破原来基础上的限制,要对音乐充满热情,在欣赏的过程中实现心灵净化,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音乐教学德育化倾向严重
音乐教育中一般会渗透道德的内容,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规范他们的行为规范,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这对学生是非常有利的,但是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审美,如果道德学习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就会偏离正常的轨道。因此要将重点放在审美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会接受各种美的观念,自然也会自主学习道德品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创新优化策略,将学生从原有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在音乐中获得美的感受,避免德育化倾向严重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不断地改善学习效果。
4.教学方式单一
高校音乐教学已经开始重视审美取向价值的培养,但对此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感觉不到具体的作用,因此重视程度会慢慢下降。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导致课堂效果不佳。审美取向价值培养不能强行的灌输,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大部分教师没有对此引起重视,教学手段过于死板,根本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要结合音乐审美教学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加自觉的投入进去,学习中获得美妙的体验。[3]
5.学生不能理解审美教育
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双方的有效配合,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大部分学生不理解审美教育,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无法吸收,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他们自身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教学任务很难完成。审美教育是比较抽象的,再加上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无法准确的去理解,不知道如何去学习。由此可见,为了实现师生之间的配合,要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明白它对自身带来的好处,提高学习的兴趣,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要进行深入的了解,掌握每个人的情感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审美教学效率。
三、高校音乐教学审美取向价值的优化措施
1.体现人文精神,培养学生自主性
音乐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演奏、歌唱、表演等形式上,要挖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可以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明白其主要表达的情感,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的学习,通过探究发现其中的奥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内心会充满动力。同时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发现每个人身上的优点,调动起对音乐审美学习的积极性,从感官、认知、情感上获得深刻的体验。知道音乐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上,这样才能永葆生命力,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高校设置的音乐课程比较固定,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家长期望,完全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相同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处于同一水平层次,对音乐已经形成定势思维,缺乏自己独特的见解。要让课堂变的更加自由和开放,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用发散的思维看待问题,这样得到的答案会更加全面。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对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的肯定,增强他们对音乐学习的自信心。创造性思维会得到新的东西,总结出丰富的经验,在音乐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3.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
高校音乐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地创新完善自身,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要坚持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实现灵活运用,可以极大的提高学习质量。音乐包括语文、历史、地理等各学科的内容,所以要进行有效的整合,丰富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来展示课件,声音、图片、视频的形式会增强教学效果,加深在脑海中的记忆。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才能培养出全面型的艺术人才。
4.坚持审美取向的作用性
正确的审美取向对人有促进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明辨是非、惩恶扬善,实现健康的成长。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去发现身边的美,例如秋天的落叶、清澈的河水,盛开的桃花等,这些都是美好的景象,让人产生美的体验。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感知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审美能力会转化为一种强大的动力,达到对任何事情都抱着乐观的心态,用正确的价值观去评判。当然教师要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减少前进道路上的阻力因素,受到音乐审美的积极影响,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变得更加优秀。
5.挖掘美的间接引导因素
音乐审美教育只停留在课堂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不断的拓展才能有更好的效果。从社会性目标找出可以引导学生培养审美取向价值的因素,例如要遵守交通规则、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捡起地上的纸屑等,虽然都是小事,但却彰显出一个人良好的修养。要将其引入到音乐教学中,让自身内涵变得更加丰富,从艺术层面上升到社会层面,不断拓展审美的范围。音乐审美取向价值培养是完善的一个过程,通过采纳不同方面的理念,提升自身的审美诉求。充分挖掘出一切美的因素,为音乐教学更好的服务,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而且有利于优化知识结構,增强音乐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音乐教学审美取向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以后学习生活有指导作用。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进行有效的审美取向培养,不断提高自身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肖雯庭,徐震宇.高校音乐教学的审美取向价值培育研究[J].北方音乐,2017,(11):197. DOI:10.3969/j.issn.1002-767X.2017.11.171.
[2]黄芳.试论高校音乐教学的审美取向价值[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6):167-170. DOI:10.3969/j.issn.1003-2614.2016.06.047.
[3]张敏.试论高校音乐教学的审美取向价值[J].黄河之声,2017,(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