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弄清这五个问题,你就读懂了“组织力”

2018-09-07

当代党员 2018年16期
关键词:组织力党员队伍党组织

“组织力”是什么?

组织力是一个管理学概念。

管理学大师詹姆斯·穆尼曾这样定义,组织是特定人群为了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一起努力实现目标的形式——而组织力,就是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

作为一种政治组织,政党的组织力决定了政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正如美国学者福格森在《组织与国民权力》一书中所定义的那样:“一切政治力量,皆依赖与出自组织。”

作为政党执政最前端,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的强弱,也成为决定政党组织力强弱最重要的参数。

“组织力”如何构成?

党的“组织力”现状如何?

宏观上结构不断优化:

党员总量实现稳中有升,全国党员总数为8956.4万名,比上年净增11.7万名。在少数民族、生产工作一线、大专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员、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比例有新的提高,35岁及以下党员是新发展党员的主体,党员队伍的分布和结构不断优化。

党的组织生活更加严格规范,党员管理基本制度进一步落实,党员培训力度加大,党内监督执纪日趋严格。

广大党员政治觉悟得到提高,党性锻炼进一步增强,在本职岗位上尽责担当、攻坚克难,在脱贫攻坚、抗灾救灾、重点工程建设等重大任务中冲锋在前、忘我奉献,充分展示新时代共产党员先锋形象。

微观上建设成效显著:

党的基层组织总数为457.2万个,比上年增加5.3万个。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等领域党组织组建力度进一步加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进一步扩大。

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力度培训农村党员,狠抓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普遍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强化活动场所建设,切实提高基层干部报酬待遇,基层基础保障显著加强。

基层组织力建设尚存哪些“短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時代。对于各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新时代也催生出新挑战、涌现出新需求、提出了新要求。

面对新挑战、新需求、新要求,一些基层党组织在提升组织力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

问题一:党委履行职责“虚化”

少数基层党委(党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强,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上存在不坚决或不到位的现象,核心作用发挥不足。履行党建主体责任说得多、干得少,安排部署多、狠抓落实少,工作方式只会年初开会、年中发文、年末考核“三板斧”,压力传递存在层层递减现象,一些工作要求停留在乡镇(街道)一级,没有真正落实到党支部。

问题二:党支部作用发挥“弱化”

有的农村党支部“一年开不了几次会,一开会不是举拳头就是收党费”,凝聚力战斗力无从谈起。有的基层党组织做工作对“上”负责多,对“下”负责少,对基层干部的工作生活关心不够、给群众办实事不多,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有待提高。有的党员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带头致富、带动致富的能力不强,在群众中威信不高。

问题三:政治功能“淡化”

部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尤其是企业、机关、学校和非公党组织负责人摆不正位置,存在“不干不够意思,多少干点意思意思”的错误思想,存在“不占用党员太多时间和精力,不给中心工作添乱”的错误思想,对于抓党建促进中心工作认识上含糊不清,措施上缺乏创新,效果上成绩平平。有的党组织很少在党内生活中组织党员汇报思想,组织监督和批评,自我批评不够,党内政治生活空洞化。部分党员满足于“独善其身”,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足。

问题四:队伍建设“软化”

有的党组织班子成员团结不够,协调不足,“你敲你的锣,我吹我的号,整体不成调”。有的农村党支部党员队伍“青黄不接”,老的由于身体原因出不了门,年轻的常年在外打工回不了家。有的党员在党不言党,利益来了抢着显示党员身份、讲条件、要待遇,组织需要时“躲猫猫、玩失踪”。有的党员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未真正入党,“党员不党员,就差几块钱(交党费)”。有的党员自我要求不高, 党员意识淡薄,责任感、使命感不强,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山头主义等不同程度存在。党务工作者尤其是社区干部晋升空间狭窄,工作积极性调动难。

问题五:制度落实“形式化”

有的党组织负责人民主意识不强,不能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要么独断专行、搞“一言堂”,一个人说了算;要么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一群人谁说了也不算,没有形成凝聚力。部分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执行不到位,特别是党小组会议不能按时召开。部分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形式“涛声依旧”,教育上宣读式、灌输式教育多,引导式、启发式教育少,缺乏针对性;管理上讲从严管理多、讲关心激励少,不够人性化;监督上监督工作学习多、监督日常生活少,没有形成全天候。有的单位、机关、学校没有专门设置党务工作部门,党务干部培训制度落实难,接受高层次培训机会少,整体素质偏低。

问题六:工作基础“薄弱化”

突出表现为一些基层党组织硬件不硬、软件偏软,投入不足。

问题七:党建创新“碎片化”

党建工作创新浮在表面,零碎而不系统,只抓“点”的选树,在“线”的延伸和“面”的拓展上做得不够。有的只侍弄“盆景”、不培育“森林”,整体效应发挥不足。有的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效果,只讲理念创新、实践载体没有配套,口号喊得响、工作无实效。有的片面追求标新立异,提法过时、不准确,甚至还有明显错误。有的只搞体内循环、自娱自乐,群众认可度不高、参与率不高,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不大。

问题八:问责机制“缺失化”

党建责任落实和问责机制不完善。部分党委(党组)抓党建的主体责任履行不够,抓党建成了个别部门的事情。党建考核结果运用和问责力度不够,对基层党组织不作为、慢作为的问责机制不健全。近年来,因为环保、信访、安全工作被问责的干部不少,但几乎没有因为不抓党建而被问责的干部,致使基层干部对抓党建认识不够、重视不足,基层党建抓得不够深入、不够扎实。

新时代如何提升组织力?

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集中轮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提高政治觉悟和履职能力。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培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下大力氣选好配强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对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坚决予以撤换。加强日常管理、跟踪指导和保障支持,促使第一书记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一线工作中。引导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重视发现和树立脱贫攻坚一线先进典型。持续整顿贫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

大力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认真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推动乡村移风易俗,改进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注重补齐群众“精神短板”,坚决抵御封建迷信。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造血功能。

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加强国有企业党建,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坚强保证。认真落实部门党组领导责任,提升机关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落实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质量。

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力。聚焦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坚持和完善支部主题党日制度,着力提升质量,活跃组织生活。给支部交任务、压担子,在攻坚克难、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让支部成长起来、强起来。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使每一个支部有变化、有进步。

建设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新时代党员队伍。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强化基层党委和县级党委组织部门领导把关作用,确保新党员质量。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改革党员队伍宏观管理,完善考核评价,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有效性。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

持续用力夯实基层基础保障。着眼于解决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有制度理事等问题,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发展,积极推动基层党建传统优势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基层。

(综合摘编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相关报道,参考文章:《党员队伍活力持续增强 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全面提升》,作者党建平;《影响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八个问题及解决措施》,作者 任建华)

猜你喜欢

组织力党员队伍党组织
关于加强疗养院党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清华党组织公开
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有效性的思考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如何提升二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基层党组织如何提升组织力
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
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坚持标本兼治 纯洁党员队伍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