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2018-09-07周秋燕
周秋燕
一、互联网时代
1.互联网概念
互联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定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互联网就是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完成一项工作,也可以共同娱乐。我们在互联网上寻找自己学业上、事业上的所需,从而帮助我们的学习与工作。
2.互联网的特点
随着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它的迅猛发展能够给学生带来巨大而无形的积极影响:网络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互联网以它丰富的信息拓宽了中学生的思路和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当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来洞悉不断发展的科技时,我们不难发现,科技从未成为“中间”力量,它往往充当一把“双刃剑”的角色,在给我们创造无限美好未来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种种负面的影响。网络文化把世界联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整体,个体只要进入网络,就进入了“人—机—人”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得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与社会接触的机会。特别是对于基础较薄弱的中职学生,他们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沉溺于虚拟空间,与亲属、邻居、同学之间的感情会淡化,与现实中的生活也产生了距离感。他们从网络走出来的时候,面对不理想的社会现实感到悲观失望,极易导致情绪紧张、孤僻、冷漠以及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二、互联网时代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1.网络成瘾问题
通过对中职学生问卷调查,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大部分学生每个月上网时间超过144小时,即一天4小时以上,这可称为网络过度使用症(即网瘾)。存在网瘾的学生,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网络之外的事情都没有过多的兴趣,从而影响身心健康。
2.网络社交问题
心理学家称网络上交友的方式为“松绑效应(Online Disinhibition Effect)。“松绑效应”是说,网络由于不直接看到人,大家身份平等、一切都像在游戏,因此人们在线上真的可以将自己完完全全“松绑”,一些在实际世界很害羞或有社交闭锁症的学生,可以轻易地在网上“变成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说一些平常说不出口的话,和其他人生成实际上做不到的交互。这样的网络交友使意志力、判断力和自控能力差的中职学生更容易沉迷于网络交友,排斥现实社交,轻者在现实中沉默寡言、没有朋友,重者是让社会上的不良分子利用网络交友将其骗出社会,出现早恋、进传销等。
3.网络自残问题
自虐分躯体自虐和精神自虐,是当心情郁闷时,自己加于自身的行为或方式,是一种非常态心理。自虐者多数对自己不认同,有对自己进行惩罚的意思,并且很难用其他的方法摆脱,他们获得的是精神上的快感。
美国自残心理学家彼特认为:世界上大概有一半人具有自虐倾向,他们觉得自己浑身都是缺点,事事与愿望相违背,丧失自信心,心甘情愿让别人压在自己头上。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初中阶段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差的学生,也就是别人眼中的“问题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浑身都是缺点,事事与愿望相违背,丧失自信心,从而做出叛逆、偏激的行為。
网络上传播的蓝鲸死亡、人体刺绣等游戏对正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们来说,似乎是一股新鲜的潮流,是另类非主流的“艺术”,并且,越是叛逆的人越有可能用这样的行为标榜自己的特立独行,至于是否对身体造成伤害,他们并不考虑。学生性格比较内向、缺少沟通,平时压力较大,于是做出如此偏激的行为。
三、互联网时代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发生的原因
互联网时代中等职业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普遍共同点:缺乏生活目标和毅力,逃避现实的生活责任。病因很多,可以总体归纳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主要是指社会环境、学校因素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内因主要是指满足感缺失、生理及人格方面的影响。
1.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包括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等;专家们认为,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和家长的“榜样”有关。
家庭教育不当是导致青少年网瘾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家长因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或是父母本身就是网迷,更加滋生了孩子上网的欲望;另一方面,很多家长对于已经染上网瘾的孩子,实施打骂及家庭暴力,或是干脆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最终错过了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的最佳时机,毁了孩子的学业。
2.学校因素
学校对手机的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和教师的人数相差大,教师对学生难以全面管理;二是学生的手机管理和心理辅导,主要靠班主任,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三是家校联合教育步调不统一,有些家长不理解学校的教育,有的家长不参与家校联合教育。
3.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包括网吧的出现、网络游戏的流行、同学之间的攀比等。随着高科技的出现,网络已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除了满足我们正常工作、学习、沟通交流外,开发者也始终不忘对游戏和娱乐项目开发,因此出现了惊险的网络游戏、激情的色情电影和有趣的网络聊天等。鉴于青少年意志力薄弱,善于群体活动的心理,他们会更多地相互模仿、攀比。
4.内因
(1)满足感缺失:学业失败、孤独感、人际障碍等。学生的学业失败,就会导致心理空虚,缺乏自信,长时间会有一种孤独感,经历这些情况的青少年为满足自己的内心,通常会选择逃避,最容易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重新找到失去的自我和可以满足的成就感。
(2)生理及人格:人格特征和生理特点等。互联网时代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多为12~18岁的青少年,以男性居多。这个时期的孩子,本身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意识也比较薄弱,理解判断力差,自控能力也比较差。他们大多都处于青春期,反叛心理严重,对新鲜事物又充满了好奇,寻求刺激、惊险和浪漫。而网络出现之后,网络游戏、色情和聊天,恰好对应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自然容易出现互联网时代的心理问题。
四、对互联网时代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家庭教育方面的建议
在使用网络的问题上,家长不能对孩子是一个标准,对自己又是一个标准,家长先要健康、文明运用网络,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
家长应该紧跟时代,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综合知识,与孩子共同享受网络带来的知识与快乐,引导孩子健康正确地使用网络,与孩子共同成长,让孩子知道适时使用网络。通过网络应用,孩子只有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学会自控,才能达到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目标。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知道他们想从网络中获得什么,给他们介绍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有特色的、健康的网站。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网络家教的网站,学习和了解更多的家庭教育方法,不断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对学生上网不采取单纯的粗暴禁止,而是正确引导。
2.学校教育方面的建议
第一,学校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培养识别信息、选择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信息的主人。同时,要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让网上的信息在他们成长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二,要适时评价网上内容,引导大学生积极关注现实社会生活,促进其情绪社会化的成熟、完善,培养他们对家庭、社会和自己的责任感。
第三,丰富校园生活,正确引导大学生对待网上人际交往,充分利用网络扩大自己的社会交往面,而不是将网站当作唯一可以依赖的“朋友”。
3.社会方面的建议
要制定系统的网络行为规范,加强对网络的管理。第一,要制定网络行为规范或者立法。这要求我们制定系统的、完整的、统一的网络行为规范,积极推进网络伦理宣传教育,减少网络对中职学生的负面影响。国家应努力做到网络的法律法规建设和网络的发展同步,向学生普及网络知识。这样,才能约束人们在网络中的一些道德失范行为。第二,要对互联网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要建立国家“网上信息海关”,建立骨干网、局域网及校园网的安全“防火墻”,对涉及政治、军事、宗教、民族、外交和易引发“社会争议的焦点”问题要及时进行审查;对违反四项基本原则和上级管理部门明确禁止的内容要尽快清理,对散布不良信息的用户要予以警告,严重者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4.学生方面的建议
中职学生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我心理调适。第一,中职学生要学会自我教育,塑造中职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人格。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要分清是非,增强抵御网络负面影响的抵抗力,能有效自律,有效地在网上生活中自我管理,能学会自我调节,能正确对待人际关系,正确对待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区别,塑造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第二,要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要把网络作为知识的来源和学习的手段,而不是猎取不良信息的途径。要调整好上网的精神状态,要把上网聊天和玩游戏的时间用来汲取丰富的知识,要合理地根据学习和生活规律规定自己上网的时间,养成有计划、有目的地上网习惯。只有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才能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才能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才能适应工业4.0时代。
参考文献:
[1]崔 林.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借鉴途径[J].教育论坛,2008(1).
[2]梁佩仪.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
[3]刘桂香.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J].南昌教育学院报,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