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文本阅读中随文学习语法知识的尝试

2018-09-07肖贵云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

肖贵云

【摘 要】 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借助语法现象理解语言,能让学生更自觉地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美妙、表情达意的精妙、文脉结构的奇妙,从而享受到汉语言文学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 文本阅读;随文学习;语法知识

一、在成分解析中,揣摩语言丰富的关联

在阅读教学中,有时对于较为重要的单句或短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语法成分的分析,在“语感”形成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语理”,逐步走进语言理解的纵深处。

朱自清的《春》中这样写初春的小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个句式学生读起来会觉得怪怪的。那么,我们不妨带着学生做一个句子结构的分析。显然,这个句子常态的表述是这样的:“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句子中“嫩嫩的,绿绿的”作为定语修饰了中心词“小草”,但在全句中,突出的是谓语中心语“从土里钻出来”,体现了小草成长的状态,这显然不是作者想要表现的本意。现在将“嫩嫩的,绿绿的”调整到句子的后部,整個句式发生了变化,成了一个定语后置的倒装句。好好的定语为什么后置了呢?这样的句式,凸显的便是最后的这两个修饰性的定语所表现的小草的质地和颜色。初春的小草,那生命的稚嫩与活力,跃然纸上。小小的句式转换,换来大大的表达效果。

二、在句式品味中,感受语言独特的张力

不同的句式呈现不同的表达效果。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关注句式的变化,体会文意的表达,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如《爱莲说》中作者总结人们对不同的花的情感喜好时说,“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里三个句子运用了三个句式——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变化。首先,以陈述句客观呈现了陶渊明后很少有人再喜爱菊花,喜爱那逃避现实的田园,保持个人情操的现实,冷静陈述,直抵人心;接着,以反问句表达了作者难觅知音的痛苦和无奈,仰天反问,无人可答;最后,以感叹句结尾,将情感推向了高潮,作者慨叹追逐富贵、趋炎附势的世人是那样之多,世风是那样的颓废, 强烈感叹,无情批判。

三、在修辞鉴赏中,领悟语言高超的艺术

修辞鉴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然是一个为大家重视的方法,但如何透过简单的技术分析,走进深层的语言研析呢?这便需要我们多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修辞手法?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有“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一句。这是一个拟人句,很多人读到这里都会认为作者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山薄雪的美丽景象。仅此而已,是远远不够的。在这句话中,老舍只用了“忽然害了羞”来修饰阳光下的薄雪,读者便可以感受这是一个妙龄少女的羞怯,可以体会这一个美丽少妇的娇羞,亦可以想象成是其他什么人……只要读者的心灵能为之悸动,有何不可呢?一个“羞”字,不仅画出了雪景的“色”,与“粉色”相贴切,而且繪出了雪景中的情,将读者的心灵与文意完全融合,披文入情,缘文入境,美不可言。如转换成比喻,在这里就显得太实了,太固化了,反而破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境,至少说难以达到拟人所实现的那样的意境之美。

【参考文献】

[1] 彭春萍. 如何指导学生随文学习语法修辞的知识[J]. 新课程(教师版),2010(6).

[2] 李月菊. 浅谈阅读教学中语文知识的随文学习[J]. 语文天地,2015(32).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
语文教学中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源于文本 思于文本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探析
通过文本阅读促进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
高中语文文本阅读的元认知能力培养
浅析小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你看见那笑了吗?
优化文本资源与初中英语多角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