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2017-01-07黄学荣
黄学荣
内容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有其重要的实践意义,这能极大提升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积极性。本文首先分析了激发文本阅读兴趣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区,基于此探讨了有效的策略,以期促进学生阅读文本的热忱和动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文本阅读 兴趣激发 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文本阅读兴趣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这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心理特征,结合阅读教学目标,展开语文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
一、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误区
爱因斯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古以来,文本阅读都是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篇章行文能力、遣词造句能力以及想象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随着现代化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吸引儿童注意力的兴趣的新奇事物愈来愈多,小学生投入到文本阅读中的时间和精力随之减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也正视了这一现象,教师也开始应用更多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但实质上还是会存在一些不足和误区。
(一) 过于依赖感官刺激
教师为了更好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因此常会借助于多媒体等技术设计精美的课件材料,通过优美的图片及音效来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这一方法固然有其优势作用,但如果过于依赖声音图像等要素的感官刺激,则仅能在短期内引发学生的关注兴趣,较难引起其感情层面的阅读兴趣和依赖,无法激发其内在动力。
(二) 不注重想象能力的挖掘
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本质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语文人文知识学习的内在动力。但这并不拘泥于当前的阅读文本材料,而是需要基于材料的阅读来激发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以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本质兴趣,这需要基于文本阅读材料,不断挖掘可以吸引学生兴趣的驱动点和生长点,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热忱及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一) 立足于文本,挖掘其内在兴趣生长点
为了能提升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兴趣,首先便需要教师立足于文本,融入自身的思维感情不断挖掘文本材料中的内在兴趣生长点,以促进学生能够被兴趣点所吸引,从而进入文本阅读情境。首先教师可以选择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及阅读偏好的阅读材料,与阅读教学目标进行结合,创新出优化的文本阅读教学模式及手段。在小学语文读本中,课本课文都是经过了精挑细选而选择出的上佳之作,因此教师可基于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精彩点,例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中,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忘不了那一幕幕……”教师可有意识地以这一句点睛之笔来连接起整篇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去感受文本中作者记忆中的一幕幕珍贵场景,从而通过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情感实现情感层面的交融,增强学生继续文本阅读的内在兴趣。实质上这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也非常有帮助,通过遣词造句的揣摩不仅能深刻感悟文本阅读的精妙之处,也能帮助阅读兴趣的增强。
(二) 构建生动的阅读引导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加强备课的准备工作,构建生动的阅读引导情景,选择高效的导入方式,设计好极具趣味性的切入点,帮助学生能够更加迅速地进入阅读情境。针对儿童的生理特征及心理特点,可采取极具童趣的导语,应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动作来增加趣味性,同时结合针对性的问题式导入模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首先可以通过有效语言构建情境:“小蝌蚪和妈妈走丢了,要怎么才能快点找到妈妈呢”,激发学生的同理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心理状态下提升文本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找到问题答案的热情,从而在潜移默化之间形成阅读的习惯,提升语文学习的素养。
(三) 提升想象能力,感受到文字及阅读之美
首先文本阅读具备极强的语言美、音律美以及遣词造句之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和培养文本朗读的习惯,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到文字阅读的内在美感。以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安排角色扮演朗读、戏剧排练朗读以及演讲式朗读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融入感情,更为深入地感受文本阅读的朗读魅力。
另外在教学中,要带领学生与文本展开心灵对话,拨动学生的心弦,善于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更好地感悟文本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帮助学生用心感受阅读中的美感,同时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能够举一反三,将学习到的阅读能力应用到写作之中,激发语文素养的互通性。例如在景色描写的文本阅读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于不同景物场景的描述引导学生欣赏其中优美的描写词句,通过此类文字的积累,应用至日常的写作之中,通过想象能力的发挥激发学生的文本感悟和语言构思的兴趣和热忱。
(作者单位:江西宁都县固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