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蟳埔女传统服饰结构及特点

2018-09-07陈芳吴志明陈方芳

服装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衣身红衣制图

陈芳, 吴志明*, 陈方芳

(1.江南大学 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 无锡 214122;2.江南大学 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无锡 214122)

蟳埔女生活在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位于中心市区东南部的一个渔村,其传统服饰特色显著,蕴含了闽南地区特有的风俗、宗教、美学文化。蟳埔女服饰结构与其劳动需要相契合,注重“美用一体”[1]。近年来,随着现代都市化建设的推进,蟳埔女的主业从滩涂养殖变换为其他社会工作,对蟳埔女服用传统服饰的环境和心理产生影响。目前对蟳埔女传统服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造型、审美及风俗,而针对其服饰结构方面的研究较少。蟳埔女传统服饰结构内含着蟳埔人生活习惯和文化,对解析闽南文化有着深刻意义。文中从服装设计的视角,对蟳埔女服饰大裾衫、红衣、宽腿裤、仗仔等的结构及功能进行阐述,以期为蟳埔女服饰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一定作用。

1 蟳埔女传统服饰类别

蟳埔女传统服饰在闽南服饰文化中独具特色,是蟳埔女劳动生产的结晶,是区域文化族群识别的符号。蟳埔女传统服饰主要特征为:大裾衫斜襟掩胸右衽,立领贴边;宽腿裤以黑色为主色,搭配白色或蓝色腰头,裤身肥大且前后一致,无正反之分;讨蚵装的对襟外套整体呈黄赭色,短小简洁,衣身无装饰图案,称之为“红衣”[2];下装仗仔由薯榔汁液染制,与红衣配套,款式独特,呈对称式结构,另有普通仗仔是由青黑色棉布直接裁剪缝制而成,拼接白色或蓝色腰头,裤口内侧偶有装饰蓝色滚边。

1.1 大裾衫

1.1.1大裾衫结构特点 大裾衫如图1所示。蟳埔女所穿大裾衫造型为斜襟掩胸右衽,结构是传统服饰典型的十字平面形,沿袭传统十字形、整一性、平面体的总特征[2]。大裾衫衣身与袖身连裁,肩部不破缝;袖为接袖结构,长至人体小臂位置;门襟滚边宽约2~3 cm;衣身两侧开衩;下摆、侧缝、大襟、领圈内贴边;长度在人体腰臀之间,可遮盖腹部。其结构主要特点表现在衣身横、竖的拼接[3],即“出手”(衣袖)1/2处的垂直拼接和左、右襟水平拼接,其中前身拼接左侧比右侧高约2 cm。就大裾衫而言,其拼接结构主要是为方便易磨损衣片的拆换,节俭性能突出。

图1 大裾衫Fig.1 Daju shirt

1.1.2大裾衫结构分解 大裾衫前后胸围线设有横向切割线,因此大裾衫衣身主要结构可参照右前片上半部衣片A,即以A裁片(里襟)为制图基础,有序展开其他部位制图。衣身A片结构如图2所示。在对折好的面料反面确定好A片衣身主要部位尺寸并作图:衣长37 cm、袖长26.5 cm、胸围24 cm、袖口宽17 cm,修正缘边时注意过渡应自然。衣片B与衣片A连裁,在衣片A尺寸的基础上,以肩线为对称轴,向上对称画A片的形状,从前中心线延长8 cm做横向垂直线,画衣片B。按照画好的轮廓线将A,B衣片裁剪出来,肩线不裁开。

图2 衣身A和B片结构Fig.2 Clothing body A and B structure of Daju shirt

大裾衫衣身其他衣片结构如图3所示。参照衣片A,在剩余面料上画门襟弧线,上凸下凹,可得到衣片C的结构(见图3(a));以衣片B作对照,纵横向分别向上、向右2 cm,1 cm绘制大身左侧上半部衣片D的结构(见图3(b));用第2种面料制衣片E和F,将裁剪后的衣片D作为参照,得到衣片结构图E(见图3(c)),最后,再以C片为对照,作延长线并修正,画出衣片F(见图3(d))。

图3 大裾衫衣身C,D,E,F结构 Fig.3 Clothing body C,D,E, F structure of Daju shirt

大裾衫采用传统接袖方式。参照A片袖口宽度,选取合适大小的面料,绘制长30.5 cm、宽26 cm的接袖袖身G,具体如图4所示。大裾衫的领圈贴布是指沿领圈用其他布料贴缝于衣身内侧的环形贴布,贴布的运用有助于领圈部位的定型,起到抗压耐磨的作用,满足生产劳作的需要。领圈贴布H结构如图5所示,取一块其他颜色的零星布料,沿丝缕方向对折并熨烫,画长23 cm,宽11.5 cm的矩形,在长边对折线中部位置再绘制出长16 cm、宽5 cm的矩形,沿内外矩形画弧线,得到衣片H;立领结构可直接取长36 cm,宽7 cm的矩形;侧缝贴边为2片宽3 cm的矩形,门襟贴边为一条宽3 cm的矩形。蟳埔女家务颇多,衣裳也多为自制衣,简单明了的服饰结构既美观舒适又能满足其快速成衣的要求。

图4 接袖结构Fig.4 Jiexiu structure of Daju shirt

图5 领圈贴布结构 Fig.5 Neckhole structure of Daju shirt

1.2 红衣

1.2.1红衣结构特点 蟳埔女在讨蚵时所穿对襟外套即红衣,具体如图6所示。红衣具有鲜明的结构特点,整体呈对称式,简洁工整;立领对襟,前后衣身连裁,前后中破缝;袖为接袖,袖身上半部与前后衣片连裁,袖中不破缝,袖身合体;红衣斜插袋既深且宽,有装饰效果。蟳埔女不仅能够在袋中放置小剪子、绳结等杂物,还能放置捡拾的海物,既解放双手,又能高效率作业,充分体现了“备物致用”[4]的造物观念;红衣衣长小于袖长,下摆与胸围同宽,衣摆起翘弧度小,整体呈箱形。

1.2.2红衣结构分解 衣身A和B结构如图7所示。图7中红衣前后衣身相同,裁剪时可把准备好的面料熨烫平整,沿经向反面相对对折,再沿纬向对折,折叠后上下共4层;取衣身长54 cm、宽24 cm,肩袖长36 cm,留取合适的纵横向尺寸,画左前片结构,四周留取适当缝份,沿前中线将面料破开,裁取衣片A;参考衣身A的袖口宽度,可绘接袖B的结构,接袖长29 cm,袖口宽12.5 cm。

图6 红衣Fig.6 Hongyi

图7 红衣衣身A和B结构Fig.7 A and B structure of Hongyi

红衣插袋C的结构制图较复杂,插袋结构如图8所示。图8中插袋尺寸为宽18 cm,高15 cm,因袋口较大,为保证袋深,修正袋形轮廓时底座起翘弧度要大,以此缩小袋口直径。立领衣片可直接绘制一条长40 cm、宽7 cm的矩形。领圈结构如图9所示,红衣的领圈贴布E一直延伸至门襟处,可参照领围弧度绘制,领圈从后至前由4 cm向6 cm逐渐加宽,正中打剪口对位。门襟处贴布与领圈贴布衔接,可通过衣身边角料进行弥补,裁出2条宽3 cm的衣片D。在剩余面料中选取适合的位置裁出一条6 cm宽的搭门,缝合时采用内包缝法将缝份嵌入贴布与门襟之间,辑明线缝合。

图8 红衣插袋结构 Fig.8 Pocket structure of Hongyi

图9 红衣领圈结构 Fig.9 Neckhole structure of Hongyi

1.3 宽腿裤

1.3.1宽腿裤结构特点 蟳埔女日常所穿的长裤称为宽腿裤,如图10所示。宽腿裤展平后,其形态变成直筒型,前后相同,在穿着的自然状态下呈“A”字型[5]。宽腿裤裤身由两个裤片拼合而成,较为肥大,劳作时为避免海水打湿裤身,可将裤腿挽起。宽腿裤结构特殊之处是其插裆设计,裆部拼接的三角插片增加了裆部活动空间,便于渔女捡拾海物、挑担行走。宽腿裤腰头为双层面料,高度可遮盖腹部,腰头不收省,长且宽,穿着时需将腰头向腹部拉拢折叠,再用两侧的细带系紧,因折拢产生的褶量会遮住裤裆插片,故常被误以为无裆。

图10 宽腿裤Fig.10 Trousers

图11 裤身结构 Fig.11 Pants sheet structure of Trouser

图12 裤裆结构 Fig.12 Crotch structure of Trouser

图13 宽腿裤衣片缝合 Fig.13 Crotch piece suture

1.4 仗仔

1.4.1仗仔结构特点 仗仔是蟳埔女在夏日可外穿的短裤,主要由腰围、三角插片和裤腿3部分组成,其结构与清代抿裆裤相似,左右对称,合裆、高腰、裤腿肥大[6]。仗仔如图14所示,仗仔裆部为平面结构,与现代裤子中立体裆弯的结构不同,它是由一块呈等腰三角形的裁片直接制成,穿着后裤腿向中心靠拢,随人体形态自然下垂,裆部堆出纵向的褶量,增加了两腿行走的活动量,减少裆部摩擦,便于腿部活动,且通风排湿性能良好。仗仔与宽腿裤不同,其腰头尺寸合体,裤身与腰头连接处需做省道,穿着时也无需折拢。

图14 仗仔Fig.14 Zhangzai

图15 裤身结构 Fig.15 Pants structure of Zhangzai

图16 裤裆结构 Fig.16 Crotch structure of Zhangzai

2 蟳埔女服饰结构构成方法

2.1 比例制图法

蟳埔女上衣的结构沿袭了中式服装以通袖线(水平)和前后中心线(竖直)为轴线的“十”字型平面结构[7]。目前蟳埔女服饰还沿用前人的比例法制图。比例法是日本原型法还未在中国普及时,国内普遍沿用的制图法。中国早期的服装生产多是手工制作,并且制作方法普遍以招收学徒的方式通过口授延续传承,比例法是教授学徒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比例法需要凭借裁剪者多年的经验判断,依据人体测量的各部位尺寸,通过固定公式推算放松量,运用各种轮廓线,直接在面料上绘制服装平面纸样结构图,属于一步式制图。与此同时,制图者也会根据服装款式与穿着者习惯等要求灵活变通,调整服装各部位放松量。比例裁剪法的运用简化了服装制作过程,在服装款式、审美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只需把规格尺寸代入公式,就能快速推演完成服装制作,有利于服装复制。蟳埔女服饰以定寸来确定服装结构,文中将单位换算成厘米以方便阅读理解。

2.2 几何制图法

几何制图法,即在设计制图阶段最大程度运用几何图形绘制服装裁片,从而免去繁琐的计算公式及难以准确把握的各种弧线。例如红衣的衣身裁片左右组合成“T”形,无省道、无褶裥,腰围与胸围同宽无需收省,制图时能够从腋下直接做垂线至下摆,只在袖笼和底摆部位才运用了少量的曲线;宽腿裤与仗仔裤片的几何制图更加明显,尤其是仗仔,其裤片结构主要以“梯形”、“菱形”、“长方形”构成,裤身主要是通过腰头收拢,以简单的辑缝转化为立体造型,呈现上窄下宽的效果,类似灯笼裤造型。几何式制图方法呈现平面化的特点,一般不注重凸显人体曲线特征,用料较多,成衣与人体之间会形成不规则的多余空间,因而显得宽松。有的服装即可以穿正面,又可穿反正,即可做上衣,又可做裙装[8]。另外,简易直接的“板块”制图不仅满足了造型、结构所需,而且巧妙避开了版型制作的难题。几何式的应用,是在尽可能利用布料宽度的基础上,以平面几何构成的方式制成服装,面料利用率高,即使产生零料,其形状规则整齐,便于二次利用,符合东方传统制衣理念,并且因为裁边完整利落,衣片相接缝制也无需过多技巧,在制衣效率上具有优越性。几何式裁剪法制成的成衣结构变化保守,但不乏东方含蓄和合之美,如山本耀司所言:“东方美学的动人之处,大概就在于保存了一点自然、朴拙的东西。”

3 结语

通过对蟳埔女4种服饰形制结构的分析,总结出蟳埔女服饰的上装结构都以简洁精练为主,且衣身都较为合体,窄袖、宽腰、紧胸特征显著;下装结构则基于生产劳动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宽腰头、深裆、大裤腿、宽脚口。蟳埔服饰在人们劳动过程中不断演化,服饰结构的节俭、便利功能性表现突出,有着重要的传承与创新文化意义,对其服饰的探究不仅有利于对蟳埔传统服饰的保护,而且有利于其在现代服饰结构中的开发和应用。

猜你喜欢

衣身红衣制图
鸳鸯相对浴红衣 有趣的雌雄两态
《红衣少女》中的人文关怀
无声手枪如何消音?
女装连身型翻驳领的纸样设计研究
穿红衣的火烈鸟
小明巡山记
女西装翻驳领造型与衣身的结构关系研究
二向反射模型在土地覆被制图中的应用
新文化原型衣身浮余量消除与衣身平衡
红衣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