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研究
2018-09-07佟晓敬
佟晓敬
(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 内分泌,河北 唐山 064000)
0 引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指糖尿病引发视网膜发生血管性失调病变,属于糖尿病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主要症状表现为视野缺损、视力降低、视物闪光、上睑下垂等。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失明人群中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失明的占比大约为5%左右,因此早期及时给予有效治疗,降低致盲率,意义重大[1-2]。近年来,我院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血栓通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虽获得了突出疗效,但医学界对此仍有异议。现纳入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组讨论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血栓通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10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病历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组(53例研究组vs53例对照组)。对照组:女25例,男28例,年龄42-68.5岁,平均(55.25±13.25)岁,病程时间1-11年,平均(6±5)年;研究组:女26例,男27例,年龄42-68.2年,平均(55.1±13.1)岁,病程时间1-12年平均(6.5±5.5)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
患者均适当运动,食用低脂、低盐类饮食,血糖高者,可注射胰岛素或服用降糖药物,控制餐后2 h血糖<10.0 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
对照组接受羟苯磺酸钙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088,生产单位: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0.5 g)治疗,3次/d,2粒/次。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血栓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50245,生产单位:东莞广发制药有限公司,药品特性:中药,每粒装0.74 g)治疗,3次/d,3粒/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
1.3 指标判定
治疗疗效依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与治疗——2015年ADA诊疗指南解读》[3-6]判定疗效,显效:眼底病变症状均全部消失,视力提升>2行;有效:眼底病症状改善程度>30%,视力提升1-2行;无效:未达到有效、显效标准,或有恶化。
记录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如食欲降低、胃部不适、肝肾功能异常等,并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版本)分析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χ2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疗效
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0.57%高于对照组71.70%,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详见下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n(%)]
2.2 不良反应
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66%低于对照组7.55%,但组间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下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n(%)]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病理变化为新生血管和微动脉瘤形成、内皮细胞增生、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周细胞选择性凋亡[3-5]。临床常用玻璃体手术和激光光凝治疗,但仅可挽救部分视网膜功能,现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本研究中所探讨到的羟苯磺酸钙胶囊和血栓通药物则为常用药物。但若单一使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疗效不理想。裴瑞学者[6-9]也曾在研究中证实了此观点。
羟苯磺酸钙胶囊药物对微血管壁生理功能有调节作用,血浆粘稠度得到降低,抑制血小板聚集,进而改善因糖尿病因引发的视网膜病变。血栓通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效应[6-7]。药物中含三七成分,具有双向调节功能,可止血活血。药理研究表明,此药物可扩张血管,阻止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明显改善视网膜血流,进而避免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遭受高血流损伤,降低新生血管形成和血管阻塞,改善缺氧、缺血症状,进而发挥治疗疗效[9-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总疗效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提示,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血栓通药物可在确保治疗安全基础上提升疗效。且结果与马京平学者[10-11]报道结果相符。综上所述,建议临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采用苯磺酸钙胶囊联合血栓通药物,疗效突出,视力改变明显,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