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巴斯汀联合赛庚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9-07邹斐

医药前沿 2018年26期
关键词:睡前服斯汀荨麻疹

邹斐

(广西省贺州市皮肤病防治院 广西 贺州 542899)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表现为皮肤出现风团、红斑,部分伴有血管性水肿,均有不同程度瘙痒。本病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与饮食、精神、感染、理化刺激等有关,病情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抗组胺药目前仍是临床治疗本病的最简便有效药物,依巴斯汀和赛庚定均属于H1受体阻滞剂,本研究分析依巴斯汀联合赛庚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6月—12月在我院皮肤科治疗的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1.8±16.7)岁,病程6个月~5年;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9~77岁,平均年龄(42.4±16.2)岁,病程6个月~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每周至少发作2次,停药后24h内立即复发;排除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停药时间低于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荨麻疹发作次数、病程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用依巴斯汀片(杭州澳医保灵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0503),每晚睡前服用10mg,共治疗6周。观察组采用依巴斯汀联合赛庚定治疗,第1周使用依巴斯汀片每晚睡前10mg,并服用赛庚定(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309)2mg;第2周开始,第1d睡前服用依巴斯汀片10mg,第2d睡前服用赛庚定2mg,循环服用14d;第4周开始,第1d睡前服用依巴斯汀片10mg,第2d睡前服用赛庚定2mg,第3d停药,循环服用14d;第6周开始,第1d睡前服用依巴斯汀片10mg,第2d停药,第3d睡前服用赛庚定2mg,第4d停药,循环服用14d;第8周开始,用药间隔时间每周增加1d,直至7d仅需服用1次药物为止;若疗程中症状复发,则停止下一阶段的治疗,维持治疗1~14d后再行递减[2]。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瘙痒、红斑及风团数目、红斑及风团大小三项症状计算症状积分,再计算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愈:皮肤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SSRI降低超过90%;显效:皮肤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SSRI降低60%~89%;有效:皮肤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SSRI降低20%~59%;无效:皮肤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SSRI降低不足20%[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见表2。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n(%)]

3.讨论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致病因素复杂,很难确定过敏原,临床治疗较为困难,容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抗组胺药物是治疗本病的一线用药,采用不同类型的抗组胺药物联合治疗并逐步减少药量,具有良好的效果。

依巴斯汀属于长效、高选择性的H1受体阻滞剂,对组胺受体具有超强的亲和力,能有效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各种变应性及炎性递质的释放,并阻止嗜酸性粒细胞向炎性反应部位迁移,发挥强大抗炎抗过敏作用[4]。赛庚定属于短效H1受体阻滞剂,兼具抗5-HT和抗胆碱能的作用,服用2h即可达到血药浓度,通过睡前小剂量应用可明显降低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有效降低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两药合用能协同增效,通过递减疗法,达到使用少量药物控制临床症状,并使机体免疫功能达到自身平衡[5]。而不同患者的病情不同,递减疗程治疗的时间也因人而异,一般在递减第5阶段是最困难的阶段,渡过之后病情治疗会明显好转。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依巴斯汀联合赛庚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确切,能达到良好的减药增效作用,抑制复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睡前服斯汀荨麻疹
四类药物不宜睡前服
睡前服药的做法科学吗?
芦根甘蔗饮止磨牙
凯帕斯汀《变奏曲》的特点及启发
炎琥宁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
依巴斯汀联合胱氨酸、卤米松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
荨麻疹253例病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