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引流固定器的设计与应用
2018-09-07冯清亮柯以铨刘艳君
冯清亮,柯以铨,刘艳君,李 冰
(1东莞市黄江医院,广东东莞523750;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广东 广州510280)
1 脑科引流器固定装置现状与发展方向
1.1 脑科引流器固定装置现状 目前临床上脑科引流器悬挂在输液架上或自制标杆上。脑科引流器是一种特殊的引流器,包括腰大池引流装置及脑室外引流管,要求全封闭及保持恒定的高度。脑科危重患者常需行腰大池引流或脑室外引流术(相对应医用耗材为腰大池引流装置及脑室外引流管),引流血液脑脊液或感染性脑液,要求引流管口保持在外耳道口平面以上 10~15 cm[1],每小时引流量约 10 mL,以便保持颅内压的相对稳定。若引流过量或过快,可能造成患者因高颅内压的骤然降低而发生意外,诸如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甚至出现颅内出血、硬膜下出现血肿以及小脑幕切迹疝[2]。引流不足达不到治疗效果。医护人员要仔细观察引流通畅情况,保持引流管口恒定的高度及引流液性状、引流量。该类危重患者多为昏迷状态,容易合并肺部感染、褥疮、深静脉栓塞,按护理常规,需要每两小时翻身拍背,以促进排痰、防褥疮及深静脉栓塞。同时,对该类患者要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将床头摇高约30°,目的是降低颅内压。临床上摇高床头角度靠目测,有作者制作床头角度仪以便准确观察床头角度[3-7]。
目前脑科患者术后翻身拍背流程如下:①关闭脑室外引流管或腰大池引流装置,将床头摇平,翻身拍背;②摇高床头约30°(目测,估计角度),重新调整引流管口高度(用直角尺度量,常规高于外耳道平面口10~15 cm),再开放引流管。脑科患者术后测CVP临床操作流程如下:①首先关闭引流管,摇平床头,调液中线为零点,测CVP;②重新将床摇高约30°(目测,估计角度),重新调整引流管高度(用直角尺度量,常规高于外耳道平面口10~15 cm),再开放引流管。
常规每名患者两小时摇平床头翻身拍背,每天12次,每次用于开关闭引流管及重新调整引流管高度的时间约3 min,每天耗费时间约36 min,假如一名患者每天测CVP每四小时一次,则要重复上述操作6次,则每次用于开关闭引流管及重新调整引流管高度的时间为4 min,每天需耗时18 min,合计每一例患者耗费人力54 min,费时费力,另外现有操作存在以下弊端:①忘记关闭引流管,可能会导致反流,增加颅内感染率;忘记开放,增加颅内压,可能诱发脑疝事件。②床头角度凭目测,不准确,误差大。③直角尺度量CVP及调整脑室引流管高度也有不少误差。
1.2 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国内临床上脑科引流器悬挂在输液架上或自制标杆上,如杨萍萍等[8]设计的一种多功能可调式脑室引流架,王美玲等[9]的脑室引流袋固定调节架,李少莲等[10]的可调节式脑室引流管支架,蔡飞虹等[11]的脑室引流装置固定
架,金英爱等[12]的专用脑室引流固定架,高淑平等[13]制作的脑室引流固定架,陈孝英等[14]设计的脑室引流量标尺,以上这些引流固定架与传统悬挂比较,具有固定方便、调整高度较准确的优点,但尚未减少因体位改变而需多次反复调整引流管高度的护理工作量,未能杜绝遗忘开放及关闭引流管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无测量床头角度功能,测量精准度也不够准确。因此,亟待研发一台小设备,固定于床板上,要求该设备轻巧,利用简便机械原理及红外线定位原理,实现固定脑科引流器,兼有三测功能(测颅压、测中心静脉压及床头角度)。可以精准测定床头角度,无需重复开放与夹闭引流管,无需在摇高摇低床头后反复调零测定引流管口高度,杜绝了脑脊液反流导致气颅、颅内感染等医疗不良事件,利用红外线仪测量减少了误差。
1.3 研究方向与目标 研制一台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脑科引流固定器,实现“三合一”功能,即测颅内压、测中心静脉压、测床头角度功能,以减少颅内感染等医疗不良事件,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减少测定误差。改变目前临床上脑科引流器悬挂在输液架上或自制标杆上的传统观念。
2 脑科引流固定器的设计与制作
2.1 脑科引流固定器的设计 该脑科引流固定器的主要结构(图 1)专利号:ZL201621334729.3[15]。 装置由固定底座、螺旋固定钮、重点线调节器、固定杆、床头角度量尺、固定杆上的刻度尺、激光笔、激光笔调节器和引流袋挂钩组成。其中“固定底座”由上下两片金属组成,通过旋转其上的“螺旋固定钮”调节两片金属间距,使其夹紧床板,使装置与床板成为一体,保持摇高或摇平床头时引流袋的恒定高度。
图1 脑科引流固定器
2.2 脑科引流固定器的制作 按行业标准选择材质,生产出脑科引流固定器。要求固定器底座长10 cm,不影响其它操作。固守牢靠,材质坚硬,可360°旋转,以便左右两侧均可以安装,刻度准确,红外线定位器结构灵巧、耐用。可通配各种病床及各种脑科引流器。
2.3 多功能引流固定装置的操作方法 ①分离“固定底座”的两片金属板夹住床板,旋紧“螺旋固定钮”,使装置与床板固定一体。②将脑室外引流袋悬挂在“引流袋挂沟”上,旋转“激光笔调节器”,调节红外线与外耳孔成水平线,遵医嘱调整引流管口高度。③摇高床头30°,“床头角度尺”动态显示角度,调整重力线调节器,使之与地面垂直。④测CVP前,摇平床头,调整红外线平腋中线,以下操作同传统CVP测量。⑤在摇平摇高床头的过程中只需调重力线即可保持引流袋恒定高度。
3 临床测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脑室外引流术患者8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35~75岁;均为自发性脑出血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分别使用脑科引流固定器及传统悬挂固定引流袋。计算引流管开放、关闭以及调整引流管高度操作时间,观测床头角度与引流管高度的准确度,统计两组遗忘开放、关闭引流管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例数。研究组患者24 h用于引流管开放、关闭以及调整引流袋高度的平均操作时间为(6.33±3.51) min, 而 对 照 组 的 平 均 操 作 时 间 为(57.54±11.21) min,研究组的操作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使用的脑科引流固定器有床头角显示尺,动态显示角度值;而对照组使用传统悬挂固定引流袋,只能目测评估,误差明显。研究组有红外线定水平线,比较精准;对照组使用直角尺测量,较研究组测量方法粗糙,欠精准。对照组因遗忘开放及关闭引流管而导致的不良事件7例,其中血压急剧升高、心率加快4例,血压急剧升高、心率加快并瞳孔散大1例,血压急剧升高、心率加快并脑脊液皮漏2例;而研究组无此类不良事件发生。脑科引流器是一种特殊的引流器,脑室外引流需通过监测颅内压分析病情[16-19]。脑室引流术后引流管口需保持相对恒定的高度(10~15 cm),引流过度可导致低颅压,严重者甚至可诱发颅内出血等不良事件,引流不足则达不到治疗效果[20],防止引流过快、过多造成颅内压过低,也是预防再出血的重要措施[21]。本科室研制的脑科引流固定器使用平行角及重力线原理,将装置固定在床板上,装置上配有角度显示尺及红处线发射器,在摇高摇低床头过程中动态精准读取床头角度,同时保持了引流管口恒定的高度,无需开放和关闭引流袋,也无需调整引流管高度,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可实现一物多用,具有“三测”功能,操作简单,测量准确,杜绝了因遗忘关闭及开放引流管而诱发的灾难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适合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