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互助”学习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2018-09-06杨志
摘 要: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学校也需和谐。一个班级的“和谐”乃学生快乐之本,能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感觉到幸福、健康,也让老师找到教育工作的成就感。“和谐”互助学习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价值及学习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习;课堂;主旋律
我在20多年的教育教学中,一直和学生共同学习语文,共同成长,可以说语文锻炼了我的品格,提升了我的素质。我从中也悟到了许多的学习方法。这些年一直尝试“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具体地说:就是学生同桌两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学习各方面优秀的当“师傅”,学习等方面较弱的做“学友”,课堂上通过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一帮一不留死角,亦师亦友,最终实现师傅和学友双赢,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谁当“师傅”,谁是“学友”不是单凭学生考试成绩来确定的,而是综合考虑学生的素质,才把学生进行大致的划分归类。一个班级中,师傅和学友确定后,并由师傅挑选学友。这样师傅乐意带学友,达到“一对一”的辅导,“师傅”和“学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师傅”各方面落后了,胜任不了就调整为学友,而有的“学友”进步大而升为师傅。在考虑确定“师傅”和“学友”时是综合考虑的。开始时,想到学生是小学阶段,课堂上只用于合作讨论问题和作业检查上,慢慢地发现学生积极性提高了通过检测和月考学生的考试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班级纪律、学生自觉性等都比以前好了许多。学生都争着想当师傅。老师节省了时间,轻松多了,学生充实多了,整天搜集问题,查阅资料,想当一名称职的师傅,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在课堂各个环节,倡导“和谐相助”学习“师傅”和“学友”,很快地尝到了学习的乐趣,愿学、乐学积极参与。“当了一年的师傅,我开心极了!我也体会到当师傅的不容易,在老师的启动下,我认真总结,最终形成了我自己的学习方法——语文学习感悟法。同读一篇课文后,聊课文背景,聊课文内容,聊感受,聊优美语句。数学动手法,动手演示数学模具,动手同解习题。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我们的想象力,使我们的学习不再枯燥,变得更加简单!”五(3)班的卢汉成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骆永豪说:看到我三、四年级的成绩,父母经常说我不可救药,因为我上课时总是犯迷糊,不用心,作业不能完成,可到了四年级第二学期,我摊上了一位好“师傅”陈中心,他认真负责,他的鼓励和帮助引发了我的上进心,上课时我认真听“师傅”讲解,积极参与讨论,成绩提高很快,爸妈说我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夏俊宝曾经是首批优秀“学友”之一,在“师傅”的帮助下,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晋级为一名“师傅”,面对自己的“学友”,除了用“师傅”的帮扶方法之外,还同“学友”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互相比对,列出不足,“学友”进步迅速。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的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个性得到互补。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学生成了最大的学习资源。互相帮助大大增加了学生表达交流,思维碰撞,展示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变得特别自信。学生和学生之间没有了师生之间的神秘感,没有了老师一统班级的独尊感。学生更喜欢问同学,同学之间的话语系统是一致的,这样的学习小组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学习中的旁观者,多人一组容易有学习死角,这种“一帮一”学习形式针对性更强。“和谐互助”教学模式让学生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了以互助学习为主,“以讲为主”的课堂被“以学为主”的课堂所取代,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互助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教师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和谐全面发展。以前课堂上是优秀学生回答问题,学习较弱的学生几乎没有机会的,现在的课堂实现了展示机会的均等。以前是我自己盯全班的学生,有时顾不到,现在是“师傅”和“学友”相互监督,实现“人盯人”。几年来,通过运用、摸索、实践、总结,深受学生的喜欢。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给老师在课堂上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发扬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发扬了雷锋精神。所带班级学生成绩和精神风貌彻底改变,现在这种“师友”互助学习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上,还延伸到纪律、生活等方方面面。学生李浩是“学友”,他说,以前老师讲究往往会问他们还有哪些不会的。然后再强调几遍,现在课堂只要有学生会,老师就不讲。和我带一个班的数学老师马玲重新诠释并同桌的含义,以前的同桌只是坐在一起的人,现在的同桌是真正的合作学习的人。看到的是“师傅”帮“学友”,看不到的是“学友”促“师傅”。
作为一线的教师必须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创新教育实践,课堂的体质不是知识的学习与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在学习中生命成长的过程。学生理所当然是课堂的主體,教师的作用在于唤醒、激励与引导。我们要善于发动和点燃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普通平常的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课堂里实现生命的成长,我们在课堂中实现价值的浓缩。
作者简介:
杨志,安徽省阜阳市,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第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