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比喝咖啡还贵!
2018-09-06姜浩峰
姜浩峰
茶馆——如果提起这个词,你脑海中还是台上说着评书,台下嗑着瓜子的场面吗?
与想象中不同,上海如今精致的茶馆,已经是另一番景象。而喝一杯茶的价格,常常要高过咖啡。
在生活方式越来越现代的中国都市,为何喝茶再次变成了普通人追求的“雅趣”?精致的茶馆中,都是些什么样的茶客?
老茶馆,既文雅又市井
提及上海的茶馆,著有《老上海琐记》一书的杨忠明先生曾考证,最早出现在清末同治年间。“第一家,是洋泾浜上三茅阁桥边上的丽水台。”杨忠明说,“当年这家茶馆有一副对联——‘绕楼四面花如海,倚遍栏杆任品题。可见是个文人雅士有铜钿人消费的地方。”
出生于1845年的英国人阿绮波德·立德(MrsArchibaldLittle)曾在她的著作《穿蓝色长袍的国度》中,写到晚清时期上海的茶园:“上海最好的地方莫过于茶园。茶园远看像英国柳叶图案碟上的图画,有水,有桥,还有亭子和假山。这些桥曲曲折折,这一座,那一座,十分精致。”
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在上海,伊丽莎白二世体验到了阿绮波德·立德当年的感受。在豫园湖心亭二楼靠近东窗的一张红木圆桌旁坐下,不待服务员端上特级狮峰龙井,女王先赞叹了一句:“这儿的风景真美!”品饮着紫砂壶中冲泡的龙井,耳畔响起江南丝竹的调调,实在是嗲!
之后,湖心亭成了来沪外国首脑的热门去处,先后接待了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以及西班牙、加拿大等近二十个国家的总统、首相、总理等政要。
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上海的年代,尽管上海也有—些相对高端的茶楼,但更多的是遍布街头的小茶馆。特别是在南市老城厢,以及—些老城区,有老虎灶的地方,必然同时开设有茶馆。
所谓老虎灶,亦即熟水店。一般是用烧木柴或者煤炭的大灶烧水,供应给住在里弄的居民。木桶挑水,舀子打水,人工烧火,成为上海街头的一道风景。以闸北为例,1950年,当时的闸北区与北站区并区,统计资料表明两区合并时共有346家老虎灶。
因为老虎灶开水供应充足,附设茶馆简直成了必然的买卖。许多人知道当年上海人早餐有吃泡饭的习俗,殊不知有些经济条件稍好的人家,特别是有点空闲时间的上海爷叔,他们的早饭会在老虎灶解决。从大饼油条摊头买一两只大饼,到老虎灶点一杯茶,就是一顿早饭。贵一点的是高绿,全称应该是“高级绿茶”——那时候的商家可不敢将所有的扁茶都叫做龙井;便宜的有炒青,也是分级别的,起码可以分出六级。更有人自带茶叶——反正一热水瓶开水只要三分钱。大饼配绿茶,这吃法一点儿也不输给面包配咖啡,甚至老虎灶本身就是个半露天茶座,只要感觉对,情调不要太好哦!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特别是住房条件的改善,老虎灶越来越少,2016年,安庆东路103号老虎灶由相关地块动迁而拆除,上海市区再也不见老虎灶。与此同时,老虎灶附设的茶馆也成了明日黄花。
如果还想领略此类茶馆店的风采,跑到远郊青浦、金山的一些非旅游热点的老镇上,还是能领略一番的。记者近日在青浦练塘就发现这么一家老茶馆,清晨。多有附近镇上的老人,主要以男性为主,前来孵茶馆。一玻璃杯绿茶,售价几块钱,天南海北家长里短,就能消遣一上午。
江南古镇茶馆,古来大多男女分设。一方面,男性吸烟的人多,女性并不喜欢到茶馆吸二手烟。另一方面,茶叶在早年间算是稀罕物,譬如到上海人家做客,如果主人家说“请吃茶”,说不定端上來的是一杯白开水。只有说到“请吃茶叶茶”,那杯子里才有可能有几片绿茶。在水乡古镇,妇女们得空会聚在一起喝一杯“阿婆茶”,茶杯里时而有红茶绿茶类的茶叶茶梗,时而只以青豆笋干之类替代。如今的旅游景点,反倒以“阿婆茶”的名头做起了生意,大多用红茶,算是“阿婆茶”之“升级换代”版。
素有“海上第一茶楼”之称的湖心亭,并不是高不可攀的。陪公司德国客户去湖心亭的上海人李蒽,有些小感慨:“要不是陪老外,我还真没想到去湖心亭喝茶。想着那是英国女王去的地方,我去可能会被宰一刀。哪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人均百把元的价格,尚能接受。套餐除了茶以外,还有香干、话梅、鹌鹑蛋等佐茶的小食。”
记者近日也到湖心亭探访,发现此地平日里销售的龙井茶,从几十元到两百元不等。廉价的自然是较为细碎的茶叶,但却并不欺客——是正儿八经的龙井品类。当然,豫园是上海的主要旅游景点,坐在湖心亭上看风景,往往看不到太多九曲桥的模样,只看到桥上满满的人流。
喝的是一份感觉
在上海市区,随着老虎灶的式微,继之而起的是一些装修洋气的红茶坊。其经典款是泡沫红茶。论其色香味,感觉上与传统茶饮有所差别,有点甜,有点酸,还有点涩,且用模仿西式摇酒器的摇茶器加工处理后,泡沫丰富,看上去较符合2000年左右“新新人类”的审美。最火爆的岁月,仅上海一地即有300家以上此类红茶坊。但这些源自台湾地区的泡沫红茶之类,使用红茶粉、植脂末等调配而成,终究不是茶之正道,逐步式微。
前不久,一份源自“DT数据侠”的报告显示,更新换代后的中式茶馆正在崛起,成为隐匿在身边的消费升级。DT数据侠分析了大众点评上的评论数量,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成都五座城市,茶馆评论数量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不同程度上扬,其中上海和杭州的中式茶馆评论数呈爆发式增长。
记者注意到,在上海,从2014年底开始,从延安中路到徐家汇路肇嘉浜路一带就已聚集了大量的茶馆,如今这一带已成为茶馆最密集的区域。其中,隐溪、浅遇·1913百年茶馆、陆羽会等,无不打造中华茶文化概念。以隐溪为例,记者在余庆路店看到的情况是——室内面积较大,曲径通幽,人造的潺潺流水,再现了阿绮波德·立德笔下上海茶楼的感觉。
市场真正需要的,是有着合理定价的、支撑消费升级的茶馆。
记者在网络上查询,发现上海各家精致的茶馆,人均消费一百多元的定位比较多见。此类茶馆大多在市中心,比较重视装修、装饰。对于商务人士来说,此类茶馆远比一般咖啡馆安静,适合谈生意。
到茶馆喝茶,很大程度上是去喝环境、喝情调。经营茶馆生意的黄蓓丽女士告诉记者,她开设的然舍轩茶馆,总体上客人没有天山茶城多,客人主要是冲着环境而来。此地本是旧上海杜月笙三星公司的所在地,如今成为高端精品酒店。“来这里喝茶的,并不考虑价格是否便宜,而是要考虑感觉——感觉上是不是值。”黄蓓丽对记者说。
黄蓓丽回忆,上海茶业品类,从流行龙井等绿茶类扁茶,到改革开放一段时间以后流行福建铁观音,后来又流行福建岩茶,最后登陆上海滩的是云南茶。“这与地方远近、交通物流条件有关。”黄蓓丽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认知度逐步提高,懂得了品鉴更多品类的好茶。”
湖南安化红鲜溪茶业有限公司华东营销中心市场总监邓迪波先生则认为,近几年,人们的消费更理性。邓迪波告诉《新民周刊》记者:“过去茶叶经常被用来送礼。现在,则主要是消费者自费购买作为礼物赠送给亲戚朋友。”
茶叶市场红火过后,则是茶馆行业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