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财政支出对农业自然灾害救助影响作用研究
2018-09-06白兰
白兰
[摘要]农业自然灾害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财政支出作为农业救助的最重要的力量,既能够体现政府的职责所在,又能够保障农民生活,稳定农业发展。鉴于此,文章以农业自然灾害作为出发点,分析云南省农业自然灾害救助的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市、县政府工作进行分工、加强灾害监测、应急的建设、规范资金的使用等策略。
[关键词]云南省;农业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
[DOI]1013939/jcnkizgsc201821057
在云南省的农业发展中,经历了不少农业自然灾害。就2017年农业自然灾害而言,云南省先后遭遇干旱、洪灾、病虫害、低温雨雪霜冻等自然灾害,灾情的发生程度、范围及损失程度仍为常年水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1]
1现有研究综述
11国外现有的研究现状
自然灾害以及救助问题一直受到国外学者的深入研究。在马克思学说中也曾经提到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政府具有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就要针对自然灾害问题及时做出反应,为受灾地区的灾民提供保障。因此,经济活动是必要需求,但是由于市场的原因,也会造成这样的具有公益性的救助过程出现众多问题。从微观的角度来看,针对文章研究的农业自然灾害来看,农业保险、供给、监管等方面对于应对农业自然灾害至关重要,并且借助政府财政的支出与税收政策进行农业灾害补偿是重要的,与此同时还要掌握好发展其他渠道的金融机构或者个人的融资工作,这是对政府财政的功能性的补充。
12国内研究现状
农业自然灾害救助的理论模式有三种:保险、政府财政、经济市场。在这三种模式中,最重要的就是利用政府财政对农业自然灾害进行救治。就我国而言,政府财政支出依旧是救助的主要来源,这也是我国的现实选择。但是利用多元化的救助方式来替代以往单一模式的救助工作是大势所趋,针对我国的农业灾害有优势与劣势,保障救助工作的规范化与法制化。可建立起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政府财政与市场相互辅助的农业自然灾害救助模式。[2]
2云南省财政支出影响自然灾害救助的现状及问题
21财政支出的安排不合理
财政支出安排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财政支出的规模不足,随着云南省经济的不断發展,和对农业自然灾害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在财政救助的支出方面也在逐年地增加,但是财政支持的规模还是有限的,很难满足农业的需求。②财政支出的结构不合理,政府在“灾前预防”和“灾后救助”支出投入比例严重不均,这就使救助的结构不合理。农业方面只能够进行灾后救助而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应对农业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研究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在不断地扩大,这能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人类活动对于农业的影响。
通过表1、表2可以看出,这三个省份的农业自然灾害的抚恤、社会福利救助支出数据。云南省农业自然灾害的抚恤、社会福利救助支出规模等都较高于其他两省。这主要与云南省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受灾程度等信息密切相关。就云南省的经济发展程度而言,财政支出还是没有跟上实际的农业发展的水平,农业自然灾害的救助支出依旧占据较小的比例,发展落后于云南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因此在政府财政救助的规模上还远远不足。[3]
22救助资金使用不规范
首先,在灾前灾后的使用中,财政支出就显示出极大的不合理性。造成这种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农业灾害财政支出的不合理性,导致没有对救助专项资金进行合理的使用。其次,资金管理的不当,导致资金去向不明,没有设立单独的灾款适应项目,就造成不能够进行重点有效的管理与建设。灾害的救助等级评价机制不完善,就会出现谎报灾情的情况。因此这样的不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就会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提供契机,导致贪污腐败现象的出现。
3云南省农业自然灾害救助的财政支出应对策略
31对市、县政府工作进行分工
财政支出必须以强有力的政治分工为基础,为了加强应对农业自然灾害的及时性,避免出现权责混乱的情况,通过厘清权利指挥责任,明确各级政府权责至关重要。在发生农业自然灾害时,以当地政府作为一级指挥主体,在救灾方面当地政府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灾害能够及时有效地被控制,保障应对突然性灾害的即时性。只有保障有序的政治责任分工,才能够保障财政支出的利益最大化,救助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32加强灾害监测、应急建设
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备灾、预警、减灾、救灾、灾后重建的农业自然灾害救助体系。预警机制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加大财政的支出,利用高新技术加强对预警系统能力的提升;改进农作物品种,加大研发应对自然灾害的力度;建立大型的自然灾害的信息储备库,能够凭借往年的经验加强对灾害的分析,通过信息的共享,建立信息化的防灾资料体系。加强农村地区的防灾建设,从最基层提升防灾的能力,提升农村的现代化水平是提升抗灾能力的关键。
33规范资金的使用
通过设立单独的灾害救助项目,将受灾的资金按照用途区分开,如备灾防灾、救灾抗灾、灾后补偿等。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定对资金进行灾前、灾中、灾后财务信息的公示,保证财务的透明。通过建立预算制度,对执行进行监督,保障监督救助过程中的长效性。同时进行资金适应的转型,将粗放型变为精细型,提高救灾资金的使用率,保障资金使用的合理性。[4]
4结论
在此过程中,对市、县政府工作进行分工,加强灾害监测、应急建设,规范资金的使用等策略的提出,能够不断地促进云南省农业自然灾害财政救助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邵祥东基于VAR模型的自然灾害财政救助波动测度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1):134-139.
[2]朱雁春,黎磊,龚映梅,等云南省农业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基于微观融资的视角[J].农村金融研究,2017(10):72-76.
[3]张莉,许龄珏,郑新业,等财政分权如何影响政府防灾减灾?——基于中国31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3):3-15.
[4]王瑛,刘天雪,李体上,等中国中小型自然灾害的空间格局研究——以地震、洪涝、旱灾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17(4):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