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慕课建设
2018-09-05黄亮侯建军刘颖邓涛白双
黄亮 侯建军 刘颖 邓涛 白双
【摘要】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重视。慕课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优质的廉价的学习资源,吸引了大量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本文在慕课电子教案制作和教学视频录制方面介绍了开放式网络课程建设方法,总结了北京交通数字电子技术慕课建设经验。
【关键词】慕课 数字电子技术 网络课程
【基金项目】2017年度北京交通大学“双培计划”虚拟教研室项目“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技术系列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号:356005535)。
【中图分类号】TN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7-0246-01
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智能计算机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1](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英文缩写:MOOC,中文缩写:慕课)凭借移动学习的便捷性和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重视。慕课在很多方面符合移动互联网和继续教育的特性,融合了丰富的多媒体资源[2],提供了视频、电子教案、作业题、思考题、考试题等学习资料,增强了优质资源的共享性。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类、通信类[3]和自动控制类等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从研究方法、系統综合、工程应用[4]的学习角度出发,介绍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分析和综合方法。通过学习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可以加深对相关理论的深刻理解,提高分析和评估数字电路与系统的能力,掌握利用新技术设计标准集成电路和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构成数字系统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各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系统打下良好基础。
北京交通大学数字电子技术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和北京交通大学优质课程。课程负责人侯建军教授是北京市教学名师与宝钢奖获得者,主编教材十余部。侯建军教授主编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为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交通大学数字电子技术慕课团队[5]在深入掌握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扩展知识,将多年编写的思考题、例题、习题、研究性学习项目引入了本课程。慕课团队其他成员有黄亮副教授、邓涛副教授、白双副教授、任杰博士和朱明强博士等。本文结合慕课教学的特点,在慕课电子教案和教学视频方面总结北京交通数字电子技术慕课建设经验。
一、慕课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PPT是慕课教学的重要工具,要求内容充实、知识脉络清晰、播放形式简约和格式规范。规范的慕课电子教案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电子教案幻灯片尺寸比例必须符合慕课网站的要求。目前大多数慕课网站建议幻灯片大小为宽屏16:9模式。因为很多高校的教室投影幕布尺寸仍然是4:3标准模式,所以需要将原来的电子教案进行大幅度修改。
2.电子教案中的图片清晰度必须符合慕课网站的要求。目前大多数慕课授课录像使用大屏幕液晶电视,显示设备和摄录设备的清晰度越来越高。当然也不必为了追求高清晰度,造成电子教案存储空间过大,增加后期慕课平台在线上传与在线下载的负担。
3.电子教案内容丰富、背景简洁,动画要适量。可以在幻灯片中设计必要的动画,使讲解更加生动和清晰。学习者在学习慕课时,精力应该着重放在知识点和主讲人上,如果在幻灯片中设计过多动画,不利于学生在线学习。如果慕课网站只能上传PDF格式的电子教案,制作者需要注意PPT页面动画不要遮挡其它文字内容。
二、慕课教学视频
录制慕课教学视频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视频录制形式包括课堂随堂实录、专业演播室录制、户外场景拍摄、录屏(主讲人不出镜)等。每一种慕课教学视频录制方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教学团队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和主讲人习惯进行选择。慕课教学团队需要针对课程知识点对视频进行碎片化,每段视频时长可以控制在5~10分钟左右,一般短于15分钟。每段视频时长过短会影响学习者对该知识点的系统学习,时长过长会降低学习者的专注度。
因为大多数慕课学习者不是以获取课程结业证书为目的,所以慕课教学视频应该增加工程实践、行业动态和理论应用等方面的讲解内容,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慕课教学视频课程时长与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大不同,慕课省略了传统课堂授课中的开场白、回顾、提问、中断、收尾等教学环节,同样的教学时长涵盖了更多的课程知识。
北京交通大学数字电子技术慕课采用了专业演播室录制的形式,由北京市教学名师侯建军教授主讲,制作了90个视频,包括基础理论教学、课程简介、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和常见习题等环节。在视频录制时有两个摄像机分别录制主讲人和显示屏的全景和近景,同步录制电脑的PPT屏幕。在后期视频剪辑过程中,选取三个视频信号进行编辑加工,需要视频制作团队和课程主讲团队协同合作。
三、总结
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网络教学模式,符合移动互联网和继续教育的时代特征,为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提供了丰富的优质学习资源。学习者可以在任意时间和任意地点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参加学习,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本文根据开放式网络教学的特点,总结了北京交通大学数字电子技术慕课建设经验。慕课教学活动需要有一流的教学团队作为支撑,需要主讲人、课程团队和视频制作团队紧密合作。慕课以短视频作为主要学习资源,短视频按照课程教学计划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知识点模块。慕课需要提供符合规范的电子教案、测试题、作业题和研讨题,帮助学习者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师生之间的答疑、讨论和互动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质量都有着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温剑锋.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智能在线教学平台的设计[J].高教论坛,2017(5):77-79.
[2]梁业生,胡华进,孙青霭.网络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实现[J].高教论坛,2011(5):81-82.
[3]刘颖,陈后金,张宏科,等.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方案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9(10):27-29.
[4]黄亮,侯建军,马庆龙,等.模拟电子技术故障模拟实验箱开发的创新实验[J].高教学刊, 2016(1):175-176.
[5]刘颖,侯建军,陈后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课程设计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4):75-77.
作者简介:
黄亮(1978-),男,汉族,山东省临沂市人,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电子科学与技术、电路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