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戏曲的新媒体传播途径

2018-09-05尹天然川

新闻世界 2018年9期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直播

尹天然川

【摘 要】戏曲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媒介的传播。安徽地方戏曲资源丰富,但在新媒体时代也面临着消逝的危机。学界对安徽地方戏曲的新媒体传播途径研究基本停留于理论层面,为了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技术推动安徽地方戏曲传播与发展,本文以“有戏安徽”为例,结合其传播特点和优势,分析相关浏览数据,探讨安徽地方戏曲新媒体传播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安徽地方戏;新媒体传播;有戏安徽;直播

安徽是戏曲大省,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梆子戏等本土剧种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在新媒体时代,安徽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学界对安徽地方戏曲的新媒体传播途径研究基本停留于理论层面。2017年6月,由安徽省委宣传部指导,安徽演艺集团主办,安徽演艺院线有限公司承办,安徽新媒体集团负责内容运维与技术支持打造的“有戏安徽”,是以网站、手机移动终端为依托的“互联网+戏曲”平台,为安徽地方戏曲传播探索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本文通过分析“有戏安徽”平台的传播特点和优势,探究安徽地方戏曲传播的新途径。

一、活用“互联网+”思维,提供多样化传播平台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1]其可移动、可互动、跨越时空限制、无限容量、可融合多媒体形式等传播特点,使它成为新时代的主流传播方式之一。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正面临着不可否认的生存困境,越来越多的地方戏曲开始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搭建戏曲传播的新媒体平台。安徽省戏曲类新媒体传播平台发展较慢,戏曲传播还局限于传统方式,剧场、戏曲类的网站寥寥无几,只有几家专业院团建立了专门性的戏曲类微信公众平台、微博,但仍没有戏曲类手机移动端应用软件。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戏安徽”新媒体矩阵应需而生。“有戏安徽”新媒体矩阵包括“两微一端一网站”,即有戏安徽微信公众号、有戏安徽微博、有戏安徽APP、安徽戏剧网,以及“有戏安徽”iTV直播专区等。

二、借力直播技术,创新传播内容和形式

安徽戏剧网于2017年6月23日上线,从表1中可以看出,安徽戏剧网的访问量自开通之后在稳步增长。2017年9月底,安徽戏剧网开通了“有戏安徽”直播专区,并且在有戏安徽微信公众号中开通了直播入口,观众可以通过关注有戏安徽微信公众号,直接在手机上观看直播。网络直播技术解决了传统媒介割裂演出现场和受众的问题。

“有戏安徽”直播专区对2017年9月28日至10月8日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2018年1月12日至3月4日“明日之星”青年人才系列展演、2018年4月18至6月15日“春之韵”安徽新创精品剧目展演都进行了直播。根据表1,安徽戏剧网的访问量在2017年10月、2018年1月和2018年5月这三个时间点有井喷式的上升。

仅以2017年9月22日的《红梅赞》直播为例,据统计,直播期间剧场内观众有1600人,而在“有戏安徽”专区通过电视和手机即时收看的用户达到25565户,相当于将剧场扩大了16倍。其中,通过电视端收看直播的有17191户,占比67%;通过手机端收看直播的用户为8374户,占比33%。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直播的常态化进行,通过网络直播收看戏曲演出的人数呈稳步增长趋势。

戏曲是活的艺术,“以歌舞演故事”是戏曲的本质,如果某一个戏曲剧种脱离了“演出”,那这一剧种就可能濒临灭绝。在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用有限的空闲时间走进剧场去欣赏一场戏曲演出对现代人来说不再是首选。久而久之,戏曲观众越来越少,剧团的演出量也越来越少,戏曲传播的“观演”链条断裂,这对戏曲的传承与创新来说都是严酷的生存挑战。“有戏安徽”正是提供了這样一种常态化网络直播的可能。从受众层面上看,一方面,戏曲观众打开电脑、打开手机就可以观赏到现场戏曲演出,解决了戏曲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另一方面,让戏曲艺术走进千家万户,培养日常收看习惯,扩大了受众群,为安徽地方戏曲艺术培育新的观众群。从创作团体层面上看,也给戏曲剧团创造了生存的机遇,“有戏安徽”上线以来,安徽演艺集团已策划了“安庆黄梅戏展演周”、“明日之星演出季”、“春之韵演出季”等系列演出,促进了安徽戏曲的创作,推出了《惊魂记》《遍地月光》《徽班进京》《小乔初嫁》《龙女》等新创剧目,让剧团有戏可演,让观众有戏可看,创新让安徽戏曲真正“活”了起来。

三、整合安徽戏曲资源,传承和保护地方戏曲艺术

安徽地方戏曲资源丰富,根据最新的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结果,安徽省共有31个地方戏曲剧种,现有33个国有戏曲院团,273个民营戏曲院团。地方戏曲来自于田间地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传统地方戏曲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地方戏曲越来越边缘化,剧种大量减少,剧团不断改制缩编,优秀剧目和优秀演出渐少。一些小剧种依靠艺人们口口相传,剧本和戏曲音乐鲜有书本记载,随着传承人的相继离世,很多剧种都在消逝,成为“遗失的艺术”。互联网时代,传统戏曲受众流失、生存面临困境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传承和保护安徽地方戏曲艺术,建立安徽戏曲资料库迫在眉睫。“有戏安徽”承担着传承与保护安徽地方戏曲的重任。当传统戏曲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就能激发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安徽戏剧网开设了“稀有剧种”专栏,并探索建立安徽戏剧艺术传承保护资源库,整理优秀传统剧目,挖掘采集原始唱腔,推进数字化保存和传播,达成弘扬安徽地方戏曲文化,振兴安徽戏剧事业的文化目标。稀有剧种相较于流传较广泛的徽剧、黄梅戏、庐剧和泗州戏等剧种,流传范围较小,在戏曲剧本和音乐风格上浓缩了当地传统文化与风俗,是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9月30日,“有戏安徽”直播了全省稀有剧种展演,通过互联网的传播,稀有剧种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出现在成千上万的家庭电视画面中,让更多的观众欣赏到了每一个稀有剧种的独特魅力。

“有戏安徽”新媒体矩阵的出现,填补了安徽地方戏曲新媒体传播的空缺。在“有戏安徽”之前,安徽省内没有专业权威的戏曲类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更没有专门的戏曲演出网络传播渠道。“有戏安徽”区别于以往单个的、零散的、分离的戏曲网络传播方式,而是形成了一个整体,不仅有传播最传统的传播戏曲类新闻的功能,更是一个全面的戏曲文化传播的矩阵。在这里,可以了解到安徽戏曲的全貌。“有戏安徽”从安徽传统戏曲出发,辐射到安徽戏剧,成为省内戏剧文化资讯发布、宣传推介、汇集典范的重要窗口与传播桥梁。

四、“有戏安徽”新媒体矩阵前景可期

“有戏安徽”新媒体矩阵以“安徽戏剧网”上线为起点,至今已有一年多的发展历程,它拓宽了安徽戏曲的传播渠道,也扩大了安徽戏曲的传播范围,更吸纳了一批新的受众,但“有戏安徽”尚还在摸索和发展阶段,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完善。

首先,“有戏安徽”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安徽戏剧网、有戏安徽微信公众号以及“有戏安徽”iTV专区,尚有各自为营的趋势,除了“有戏安徽”戏曲演出直播外,三者间没有更多的结合,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安徽戏剧网偏重于戏剧新闻传播,有戏安徽微信公众号偏重于演出消息推送和手机直播观看打赏,“有戏安徽”iTV偏重于戏曲演出直播,而“有戏安徽”作为安徽戏曲传播新媒体的品牌,有赖于这三者发挥各自的优势,最终达到“有戏安徽”品牌的传播效果。这需要通过有组织、有创意的策划,以“有戏安徽”为主体,根据各新媒体形式的特征,策划出相应的品牌活动。通过“有戏安徽”的号召力,吸引更多的戏曲爱好者,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其次,缺乏线上线下的联动。虽然“有戏安徽”是依靠互联网传播,但是并没有打破传统单向的传播方式,没有利用互联网即时、双向的特征,实现与受众的互动。例如,“戏曲进校园”、“戏曲進社区”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在线下正在进行的文化活动,而安徽戏剧网作为官方戏曲传播网络平台,仅限于对“戏曲进校园”进行信息报道,并没有实现“线上传播、线下联动”的功效,如何打造以社团、社群为基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新商业模式,为戏剧创作者、戏迷粉丝、社会观众、演艺院团、剧场搭建起互动交流、商业合作的新平台,推进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演艺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营销等各环节的巨大效用,是“有戏安徽”下一步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7月 11 日发布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对于加强戏曲保护传承明确指出“发挥互联网在戏曲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通过新媒体普及和宣传戏曲”。“有戏安徽”新媒体传播矩阵正是安徽省顺应时代发展,用好互联网这个工具,切实贯彻国家对戏曲保护传承的要求,走文化自信之路的一项新举措。

注释:

[1]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安徽新媒体集团)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新媒体传播直播
新媒体传播平台对职教人才培养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基于城市意象方法的武汉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与新媒体传播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概率统计教学改革探究 
浅析移动端视频的发展
电子游戏直播的著作权问题研究
广播二次传播和可视化路径探析
基于微时代的公安院校网络舆情监察课程建设探索
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图片说明的创新趋势
新媒体信息筛选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