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 国土绿化风声水起
2018-09-05龙岩市林业局
文/龙岩市林业局
近年来,龙岩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国土绿化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取得了较好成效。龙岩森林覆盖率77.91%,居全省首位;先后荣获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等称号,实现了省级森林城市(县城)全覆盖,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模式”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
一、坚持绿上发力,保障措施同步推进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每年将国土绿化工作列入政府绩效考核,通过领导率先垂范、建立义务植树示范点和出台造林绿化优惠政策、免费赠送苗木等工作措施,激发群众利用荒山、坡地和“四旁”地植树造林,高位推动国土绿化工作纵深发展。
(二)强化科学规划。坚持以绿化规划为导向,以“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为原则,编制印发了龙岩市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规划、龙岩市绿地系统规划、龙岩中心城市环城森林景观美化(2016—2018)三年行动计划、龙岩市城市绿化导则等,确保国土绿化工作有的放矢、有据可依、科学绿化,推动构建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国土绿化体系。
(三)强化责任落实。坚持绿化是底线、规划是保障线、生态是红线的“三线”建设原则,突出全市一盘棋,坚持“政府牵头、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实现各县(市、区)、各部门(行业)绿化建设无缝对接。严格落实森林资源和城乡绿化管理目标责任制,将森林覆盖率、蓄积量和林地减少率列入市对县政府绩效考评,并将绿化工作列入市级文明单位创建考核内容。
(四)强化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完善国土绿化建设投入机制,将建设资金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与城乡基础设施、美丽乡村建设等捆绑实施,形成共建合力。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鼓励社会参与,对造林绿化工程和示范项目建设,采取先建后补、政府代建、大户承包或树随地走、谁种谁有等造林形式,彻底解决造林机制不活、主体不明、积极性不高等短板,确保树“种得下、栽得活、长得美”。
(五)强化行业管理。坚持依靠合理规范的机制来保障国土绿化工作的长效管理,在国土绿化过程中,积极摸索和创新建设、督查、考核等工作机制,出台了《龙岩市义务植树管理办法(试行)》《龙岩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龙岩市公共绿地养护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确保国土绿化工作沿着健康、长效的轨道发展。
林荫大道 林建德/摄
二、坚持绿上增绿,红土地上绿意盎然
(一)不断推进造林绿化。“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造林绿化16.7万m3,其中阔叶树种植面积达174.9万m3,占造林绿化总面积的73%。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74.3%提高到2017年的77.91%,在基数已超过70%“高森林覆盖”情况下,森林覆盖率每年仍以0.7个百分点增长。森林蓄积量由2012年的0.85亿m3增加到 2017年的 1.21亿m3,净增42.4%,每年净增近600万m3。森林质量不断改善,林分结构渐趋合理,森林自然度逐年提高。
(二)科学推进城区绿化。把绿化作为“有生命的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统筹规划,积极拓展城市绿化空间,从追求园林景观逐渐向经济、生态、美观转变。大力实施中心城市一重山绿化美化三年行动计划和绿道建设,目前全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5453 hm2,绿化覆盖率达41.42%,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41m2。广大市民“开窗赏绿、出门入林”的愿望已基本实现。
(三)整体推进镇村绿化。按照“森林进城、公园下乡、城乡一体、全域绿化”的理念,实施绿色村镇和美丽乡村等工程建设,着力抓好村庄庭院绿化、水岸绿化、乡村生态景观林和乡村森林公园建设。全市成功创建省级绿色乡镇47个、省级绿化示范村86个、市级绿色乡镇105个、市级绿化示范村149个、美丽乡村示范点174个,营造乡村生态景观林266.7hm2,完成乡村森林公园建设17个,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四)统筹推进通道绿化。统筹推进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路、铁路以及村道绿化建设,全面提升绿色道路建设水平。做到绿化景观与公路等级相匹配、绿化布局与城乡人文环境相协调,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努力构建集景观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绿色通道。开展了高速公路绿化断弱点和高速公路出口周边绿化建设。目前,全市道路(高速公路、铁路、公路)的林木绿化率达99.3%。
(五)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进则全胜、不进则退”重要批示要求,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打造“长汀经验”升级版,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近5年来,全市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8万hm2;江河水系、水库库岸林木绿化率达到96.7%;切实加强矿区生态植被恢复工作,构建“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矿山水土流失治理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工程或生物措施治理,完成矿山恢复植被复1320hm2。
(六)全力推进生态资源保护。不断加大生态公益林、天然林、水源地的保护力度,林分质量和蓄水固土的功能得到明显提高。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占全省总个数的23.1%,保护小区 455个,面积 12万 hm2,受保护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湿地保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建成汀江国家湿地公园,漳平南洋、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在建设。在全省率先暂停天然阔叶树采伐和全面禁止炼山造林。率先在全国应用多普勒雷达监测森林火灾,建成全国首条电力线路生物防火林带,已建成以木荷为主的生物防火林带1万hm2。对全市7874株古树名木进行建档挂牌保护。
三、坚持绿上享利,生态民生齐头并进
(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后,积极构建“评估、担保、收储、流转、贷款”五位一体的林业金融服务平台,森林保险实现全覆盖,发放了全国首张惠林信贷卡,进一步贴息补助和利率优惠。林改使农民成为山林主人,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盘活了森林资源,广大农民育林护林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加快绿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多元化林业产业,不断增加林业在农民增收致富中的贡献率。“一县一品”发展林下经济,水果、茶叶、油茶等名特优经济林不断涌现,花卉苗木、木竹笋加工、林产工业等形成品牌效应,森林旅游蓬勃兴起,上演了一幕幕以国土绿化推进生态产业发展的华彩乐章。全市建立了2个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县、3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3家林业上市公司;西洋杜鹃、国兰、蝴蝶兰、富贵籽、红掌等五大特色盆花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全国重要的盆花生产基地。2017年林业产业总产值351.7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128.9亿元,比增58.6%。走出了一条“生态受保护,人民得实惠”的新路子。
(三)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始终把国土绿化宣传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积极传播绿能量,率先在全省开展“龙岩市率先在全省开展“古树王”、“十大魅力风水林”等生态文化建设评选活动。大力推广普及县(市)树县(市)花。近5年来,全市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48个、面积 1173.3 hm2,建有可供社会各界认建认养的林木绿地和古树名木,全社会“植绿、护绿、兴绿、爱绿”意识明显提高,认建、认养、认管蔚然成风,义务植树活动空前高涨。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全市国土绿化取得了显著成效,森林资源大幅增加,城乡生态环境大幅改善,绿色富民成效显著,生态文化日益繁荣。
“叶新林换绿,花落地生香”,龙岩,这座红色圣地正随着持续开展国土绿化的旋律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