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传媒学院综合实训楼项目方案设计

2018-09-05

山西建筑 2018年22期
关键词:用地平面成果

吕 晓 辉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3)

山西传媒学院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建、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省内唯一传媒类普通本科院校。山西传媒学院位于山西省高校教育园区,校区占地面积489 085.26 m2(合733.60亩),校区为学校现有教学、生活区域,主要建设基础教学楼、学生宿舍、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等设施。

综合实训楼项目是改善山西传媒学院实习、实验、实训条件,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实践育人的非常重要的实训创新平台及成果展示平台。

1 设计依据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山西传媒学院综合实训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晋发改科教发[2017]880号批文,建设规模和内容:总建筑面积25 795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1 592 m2,地下建筑面积4 203 m2。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16 420万元。资金来源为:除争取中央和省级投资外,其余由学校自筹解决。

山西省晋中市规划勘察局《山西省高校新校区传媒与艺术学院地块用地规划设计条件》市规设字[2011]23号。

2 项目概况

山西传媒学院综合实训楼建设项目位于晋中市高校新校区山西传媒学院内东南角。项目东邻新建路,南邻文华街,北为学院教职工周转宿舍楼,西为预留用地,用地平坦规整,位于城市干道交叉口,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建设用地面积 5 530.0 m2,南北宽70 m,东西长79 m。

综合实训楼建设项目主要功能用房分为四大平台:成果展示平台,地上5层;实训实践平台,协同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地上10层。实训实践平台,协同创新平台及创新创业平台三个平台之间空间上相互联系,与成果展示平台之间又相互独立。

3 方案构思

综合实训楼主要用于实践实训平台、协同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平台、成果展示平台等。建设目的是促进学校改善实训环境、实训条件,提高实训水平,使学生受到真实工作环境中的操作训练,提升在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实践能力。

本项目设计着眼于山西传媒学院艺术类高校特色,统筹考虑现有校园建筑风格整体和谐,形体上体现简约化、艺术化、几何化的现代设计理念,与校园西北角演播与制作中心的异型建筑风格相呼应,根据综合实训楼的功能要求,对建筑内部功能流线及外立面造型进行重点研究,我们提炼出“珠联璧合”这一方案构思理念。概括如下:

书本里飘出的音符,时空中传递的电波;传媒成果展示空间,学生实训创新场所。

珠联璧合几何简约,虚实构成阴阳共生;功能完善人本为上,形体色彩如花绽放。

它寓意为:实训楼建筑设计形体,寓意张开的书本;成果展示平台建筑形体,像飘动的五线谱音符;圆形立面手法采用中国红线条,如层层电波在时空中传播;成果展示平台与实训楼几何形态构成珠联璧合;内庭院与建筑体块,构成虚实空间阴阳共生;建筑功能完善以人为本至上;圆形红色建筑形体层层伸长,如花水中绽放(见图1,图2)。

4 建筑设计

4.1 设计理念

1)现代、简约、艺术。

突出山西传媒学院艺术类高校特色,体现现代设计理念,简约化,艺术化。

2)整体和谐,几何造型。

考虑学院规划总体布局,现有建筑风格特征,新建综合实训楼与学院现有建筑整体和谐,趋向几何造型。

3)人本性、实用性、经济性。

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的关怀,建设功能合理完善,注重实用性,注重建设投资的经济性。

4)构建绿色生态建筑。

充分利用用地条件,协调周边环境,构建外部水面景观,内部庭院空间。项目拟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级二星级。

4.2 建筑设计方案

1)建筑功能分区。

根据项目选址位置,用地尺寸,周边建筑,校园内外道路现状及环境空间特征,建筑设计方案将建筑功能分为两大部分:成果展示平台,位于用地东南角,面向城市道路,为对外展示部分;实训创新平台布置位于用地北面,西面为对内教学实训部分。二者有机统一,相得益彰,功能分区明确,流线组织顺畅,建筑形态珠联璧合。

2)建筑形态构成。

成果展示平台位于用地东南角,东面南面分别面向城市道路。平面形式采用圆形平面内切角,东北斜向延伸与实训创新平台平面有机衔接。实训创新平台位于用地北面和西面,在成果展示平台北侧,西侧呈“L”形布置,与成果展示平台内切角部分围合成建筑内庭院。

实训创新平台“L”形平面犹如展开书本,成果展示平台平面形态犹如书本里飘出的五线谱音符,也寓意传统乐器造型,极具艺术性。弧形的立面带状构图及水平线条犹如时空中不断传递的红色电波,具有鲜明的传媒建筑特征。

成果展示平台圆形建筑形态是“珠”,实训创新平台“L”形建筑形态是“璧”,二者有机构成,寓意珠联璧合,几何简约。成果展示平台周边围绕建筑设置水面景观,丰富室外环境,使红色展示馆如出水芙蓉,如花绽放。内庭院与建筑虚实构成,建筑空间与建筑形体阴阳共生,中国红的圆形成果展示平台建筑犹如绽放的花朵,点缀在校园的东南角,与校园西北角演播与制作中心,校园中心图书馆遥相呼应,象征传媒学子朝气蓬勃,夏花灿烂。

建筑形态和立面形象也是城市街景的重要组成,丰富了城市道路交叉口景观形象。

3)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布置建筑平面位于选址用地控制线(东西宽70 m,南北长79 m)内。东侧与新建路连接设对外出入口。北、西方向实训创新平台为对内部分,北侧设置主入口;西南侧设置次入口;东南成果展示平台为对外部分,正南设置主入口,东北侧设置次入口,西北侧为对内次入口(见图3,图4)。

4)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功能分区明确,人流线路通畅。室内大厅空间组合层层递进,空间有序,丰富变化。楼梯设计视觉舒适,尺度宜人。北面西面“L”型平面为实训创新平台,东南圆形平面为成果展示平台。

功能布置:1层为成果展示平台主次出入口门厅,实训创新平台主次出入口门厅。1层,2层主要功能布置认知实验中心及配套办公室。3层,4层主要功能为产教融合资料阅览室,储存室。5层主要功能为成果展示馆。6层~10层布置实训实践平台,协同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平台的设计实验室、设计工作室、策划实验室、创作实验室、艺术实训室等。地下1层平面为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库,设备用房。

“L”型实训创新平台建筑与圆形创新平台建筑切角构成内庭院空间是师生实训创新的交流空间(见图5~图8)。

5)立面设计。

立面造型设计强调与平面功能的一致性,立面设计中通过方与圆形体的错落,珠联璧合几何简约,突出建筑形体的几何性,形成主次分明变化丰富的建筑轮廓线。

立面形式采用水平带形窗及水平装饰线条,简约现代。建筑色彩红灰相衬,相得益彰。

6)剖面设计。

成果展示平台建筑地上5层,实训创新平台地上10层,建筑地下1层。建筑室内外高差0.6 m,建筑高度44.7 m,成果展示馆层高5.4 m,认知实验中心层高6.0 m,与功能要求相协调,实训创新用房标准层层高3.9 m,构建舒适宜人的空间尺度。

7)交通设计。

a.水平交通。

建筑的东侧和南侧紧邻城市主干道,总平面设计东侧与新建路连接设对外出入口,建筑周边布置环形消防通道,西侧与校园道路连接,满足对内对外车行、人行及消防扑救,建筑西南角布置地下车库出入口宽度7 m。

建筑平面的水平交通主要由内走道承担,成果展示平台交通流线与实训创新平台交通流线互不干扰,各自独立,交通顺畅。

b.竖向设计。

成果展示平台与实训创新平台交通流线便捷明确,充分利用功能使用空间,满足消防规划防火疏散要求。竖向交通连接方式有扶梯、电梯、楼梯等。在成果展示平台东北角设置一部货梯可达地下1层,同时设有通往地下7 m宽双车道。

5 结语

本次方案设计按照山西传媒学院提供的项目任务书,以满足实训使用功能为出发点,体现出简约化、艺术化的艺术类高校的建筑特色,同时,建筑形式为几何造型,与学院现有建筑整体和谐。在建筑功能上注重实用性,建筑造价上注重经济性,从各个方面均满足学院的设计要求,体现出设计的原创性。

猜你喜欢

用地平面成果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立体几何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参考答案
关于有限域上的平面映射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