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跑步社团发展战略研究
——以北京14所高校为例
2018-09-05曾飘黄亚玲通讯作者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84
□ 曾飘 黄亚玲(通讯作者)(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4)
早在19世纪末,体育社团就将发端于欧洲的现代体育转播到了全世界,20世纪50年代体育社团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府文件促进体育发展,中国田径协会以简政放权的形式促进马拉松及相关运动的开展 。2014年全国高校纷纷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群众性健身活动,积极倡导和组织课外体育锻炼,帮助同学形成健康体魄、培育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 。全国政策宽松利好,上至田协,下至学联社,国内群众跑步活动风生水起,因此高校跑步社团或协会(以下简称跑团)在校内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出现的诸多问题是由制度缺失、学生社团自身的复杂性、发展环境多样性等因素所致 。通过调查了解北京十几所高校跑团发展情况,为改善现有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带动全国各地的高校跑团蓬勃发展,服务全民健身。
1、研究对象与方法
北京地区14所高校跑团作为研究对象,它们活跃于北京跑步活动圈,且具有一定时效性。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三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首先,借助中国知网、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等平台查阅并并引用数篇资料。其次,通过“星问卷”在线问卷调查网站,借用“北京高校交流会”不到30人的微信群,发放给各大高校跑团高层管理人员 (社长/副社长/秘书长/秘书长助理等主要负责人)。最终回收问卷22份,包括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北京体育大学等14所高校的跑团,剔除废卷,并对重复学校不同人员作答卷合并成一份,获得14份有效问卷。问卷设计了16道题,其中包括5道全文本题(3个主观题)以及4道选择附补充文本题,其余7道为单选或多选题。调查内容包括:跑团内部管理情况、与所属院校社团管理联合会等组织的关系、传统特色活动、成员参与情况和管理层人员发现的跑团发展问题等相关内容。最后,统计分析问卷星回收的14所高校跑团负责人的有效问卷,基于SPSS的统计解读出这些高校跑团发展规律和现存困境。
2、结果与分析
2.1、相关概念及分类
高校体育社团是指在高校范围内,由大学生自发组织的、自主参与的、以特定体育活动为载体的群众性体育组织,或为高等院校内部建立、以大学生为主体并以体育为共同特征的学生自发的社会组织,具有同一性和互益性,是大学生中的非正式团体,具有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功能、促进高校体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促进社会体育文化建设的功能。北京体育大学黄亚玲教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体育社会组织属社会事业大类、体育门类,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法人登记的体育社会组织,包括体育社会团体、体育民非(体育服务机构,如俱乐部)、体育基金会;另一类为备案的体育社会组织(又称作草根体育组织)。
因此,高校跑团是指在高校范围内,由大学生自发组织、自主参与、以跑步活动为载体的群众性体育组织。主要分为两大类:分为挂靠备案登记(主要在学校青年团或社团管理委员会)的跑团和并未在学校登记注册的网络化草根跑团。
2.2、北京市高校跑团情况
国内外的学校社团研究,为研究高校跑团提供了可借鉴依据和建议,如美国一流高校体育社团就涉及组织结构、成立与审批制度、资金来源、社团活动管理、风险管理等内容。本研究主要从三方面讨论:跑团基本情况、传统特色活动、现存管理问题。高校跑团的高层管理人员,除了跑团的初创人员,大多需要在团队中有一年以上的活动经验。调查中近八成人员在社团活动两至三年才晋升为高层管理人,他们对社团内部情况的了解,也一定程度保证了此调查的有效性。
(1)跑团概况。
14所北京高校跑团,近5年成立的有9个,存在5-12年的有4个,而清华大学的跑步社团则已有14年历史。各高校跑团其他信息详见表1。
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颁布前后,北京地区高校中的跑团踊跃出现,一半以上在社联团备案登记进行活动,新晋跑团的形式各异:北京建筑大学的跑团属于草根组织、中国农业大学的备案于社团联、中央财经大学的则备案于其他单位。可见,政策宽松后,越来越多样化的跑步团体正在兴起。而跑团人员组成上,长期活动人数大致为管理团队的两倍多,活动规模一般在30人以内。另外,在活动经费的调查中,超过七成来源于学校或事业机关的报销,其次为外界企业赞助,而活动报名费、人员会费等占近三成,还有极少其他来源如校友捐助等。北京地区高校跑团赞助商,主要是多威体育用品公司,已经赞助了至少三所高校跑团。
表1 14所高校跑团管理基本情况汇总表
(2)传统特色活动。
调查中只有35.71%的跑团具有特色活动,而其中最年轻的跑团:北京体育大学跑步爱好者协会早在其成立之初就有了特色活动“Water Run”并延续至今;最具历史的跑团来自清华大学,其传统特色活动也最有影响力。
5个具有传统活动的院校跑团,在特色活动中,超过半数并未长期采用风险规避措施。尽管北体的跑团成立时间短,但特色活动类型是以上5个跑团之最,有3种新兴的趣味性活动。凡有特色活动的跑团,均会邀请兄弟院校跑团参与,邀请数在5个以内和10个以上兄弟跑团参加传统特色活动的概率均为40%,可见北京高校跑团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相互交流较频繁。
表2 五所高校跑团的特色活动情况一览表
(3)现存管理问题。
先从跑团管理人员进入跑团初衷看,尽管多数领导人进入跑团是以跑步和瘦身塑形为由,但超过两成人员想锻炼个人综合能力,不足两成人员为服务社会获得认可和增强体魄,极少数是为了放松心情、扩充人脉而进入管理层。比起大众参与跑步活动的健身初衷,跑团领导人更倾向于锻炼自我、服务社会,可见他们极具社会责任感,大都致力于促进跑团的发展。于是,本研究增加了对管理人员认识范围内的跑团管理状况及发展困境,以开放式填空题调查,并归纳成表3结果。
表3 跑团管理高层认为自己跑团满意和急需改进的地方
随后,在跑团发展及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调查中,资金和场地物资是所有跑团面临的共同问题,近三成的跑团认为这种情况经常发生;管理层内部的协调合作中,例如干事成员间合作低效、不能达成共识,调查中认为没有此类问题、有时存在问题的各占一半;活动难以获得大众响应和会员的严重流失,是高校跑团中有时或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有少数跑团活动无大众认可度的担忧,35.71%认为人员流失不算跑步中的问题。
3、发展策略
3.1、人员管理要精兵简政
长期活动会员人数仅为管理人数两倍多的现实,呈现出管理层的臃肿性。高校学制的流动性,对管理人员更替的特殊作用,使管理风格变化大,且大多为学生自我管理,因此需注意提升管理层的素质能力,如举办体育知识讲座、培训班等;定期举行优中选优的换届推举活动,并将此纳入跑团管理制度中;同时加强与其他高校的管理层的学习交流,全面加强跑团管理层的能力。
3.2、财务运作开源节流并公开透明
高校跑团须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改变以往主要依靠校园、单位报销或学生自费的方式。比如:向附近体育用品、食品等相关联公司寻求活动赞助;通过参加校外竞赛活动,获得团体奖金;或与某单位达成合作,指导开展跑步健身活动,换取一定的组织经费;鼓励社员缴纳会费,合理收取一定的活动报名费。设立财务部,并对外公布每学期活动经费收支表,以此保证会员及外界对跑团运营的监督权益和互动机会。
3.3、活动注重数量和质量,兼顾训练竞赛与趣味
全国各大马拉松赛事井喷式爆发,各类大小赛事、趣味跑、越野跑等活动,为高校跑团提供了良好的参与和借鉴环境。平时跑团活动中,适当增加科学健身、瘦身塑形的技能型指导,分层次地进行跑步训练,加强与社员交流,提高团队运动水平,增强凝聚力与归属感。各跑团活动多元化发展,基础性活动、越野跑、竞技或趣味性活动并存,将增加更多会员参与支持。
3.4、完善规范化组织管理,筹建北京高校跑步社团联合总会
跑团内部合理设置部门,设计会员规章制度,建立各部门专业能力的定期培训制度,通过素质拓展等活动增强内部管理层的沟通协调;活动设计注重风险防范措施,对参赛人员坚持在赛前签署责任书、统一或建议购买保险。高校社团外部,不断鼓励学校、社会对高校跑团的制度化和成熟化的帮扶,建立共同的管理系统,借用当下各大高校跑团通过人脉建立微信群等社交网络平台,或通过北京市高校社团联等组织,邀请北京地区各大高校跑团负责人齐聚一堂,举办阶段性大会交流和表决,竞选或推举出一套管理班子,集各大高校之力搭建统一规范化管理平台,形成北京高校跑步社团联合总会,促进北京高校跑团管理规范化运作,便于举办活动和交流学习,扩大高校跑圈影响力,获得更多的赞助支持,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
4、结语
通过问卷调查北京地区14所高校跑步社团的管理人员,了解到高校跑团正在蒸蒸日上的体育环境中繁荣发展,但面临以下问题:人员方面:高校的学制性导致管理人员和会员流变性大,管理成员协调性不够,会员规模较小;物资方面:活动经费来源较为单一,单位报销和自费比较多,极少数具有商业赞助,活动用的公共场地和物资也极为有限;活动方面:方式简单,难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多数院校跑团不重视基础技能训练,且缺乏特色传统活动;管理层面:高校跑团暂无统一管理体系,跑团活动操作效果参差不齐,对风险管理缺乏重视。因此,建议持续发挥服务优势,加强人员培训,规范化组织管理,增强内部管理协调性;开展多样化活动、吸引人群、为爱好者提供跑步交流平台;筹建联合会,加强各大兄弟院校跑团交流,促进与企业的合作,扩大跑圈影响力,吸引商业赞助和更多优势资源。从北京高校跑团操作,逐步复制到全国范围,造福学校、国家和社会,服务于全民健身,传播奥林匹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