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教练员培养的启示前瞻

2018-09-05闫亚茹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9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7期
关键词:教练员竞技教练

□ 闫亚茹(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1、前言

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和社会体育分工的细化,教练员已经成为一个备受重视的“新兴职业”,无论在竞技体育训练还是促进群众体育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外对于教练员发展的重视性匹配于竞技体育的发展,其教练员培养也是竞技体育培养的核心成分。反观我国教练员发展,传统的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竞技体育的发展需求,这一弊端在里约奥运会中被展现出来,成为我国获得奥运会金牌最少的一届。近年来,《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教练员的培养需求,《竞技体育“十三五”规划》同样提出教练员培养的重要性,力求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教练员人才队伍。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竞技体育成绩越来越成为评定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是国家地位的彰显与国民荣誉的象征。有数据显示,竞技体育成绩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趋势,竞技体育成绩排名越高,其经济GDP值排名越高。2017年2月6号,体育总局科教司发布 《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提到教练员岗位培训是教练员实现创新训练、更新执教理念、丰富竞技知识的重要措施,是建立高素质教练员队伍的有力保障。现如今,我国教练员队伍的模式发生变化,运动员向着职业化发展,运动训练方式也出现了以高科技为首的训练模式,因此,我国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应该是科学化、体系化的,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围绕教练员执教能力构建一个执教能力指标体系,以确定影响教练员执教能力的因素。在创建初期,我们不禁要问,中国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到底受哪些方面的影响?本文以实践为基础,利用问卷调查建立影响教练员执教能力的指标体系,以问题为导向对教练员执教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我国教练员执教能力。

调查对象:参加武汉体育学院为举办点的2017年全国教练员科学训练讲座的教练员,共计75人。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检索词为教练员执教能力)、国家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和国外教练员培训网站,检索和收集有关教练员执教知识体系、培养模式、组织行为等方面的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基本上掌握关于教练员培养体系和能力构建的行为学研究现状。在充分阅读和分析整理各类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本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内容,做分类整理和综合分析。

(2)问卷调查法。

确定研究方向与主题后开始搜索大量文献资料,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搭建教练员执教能力的问卷,于2017年5月17号进行现场发放与回收。

3、结果与分析

3.1、国外职业体育教练员培养特征

新加坡教练卓越(SG教练)计划自2015年3月27日起取代国家教练认证计划(NCAP),目的是建立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教练培训体系。新加坡各单项体育教练员组织,管理本项目职业教练员的培养、认证工作。新加坡SG-教练计划将该计划分为3个进展阶段,即为初级SG教练培养阶段、国家级SG教练培养阶段、大师级SG教练培养阶段,每个阶段分别以理论与实践为主。其认证方式主要通过与各单项体育教练员协会合作,由该项目协会进行技术与理论方面认证。培训时间有严格的标准,第二水平阶段SG教练到中级运动科学课程培养需要2年时间,再到指导国家队及SEA赛事需要4年,欧洲顶级赛事需要8年,如果想要执教更高级别的教练需要8年以上的学习时间。从国外教练员培养系列计划不难看出其对教练员培养的重视程度。英国职业体育教练员培养3-7-11年度计划,对每个阶段任务进行划分,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规章制度、建立执行计划,该计划具有较强的执行力以层层推进的方式确保计划的实施与落实,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改革,为英国职业体育教练员培养和奥运竞技体育优异成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2、我国教练员培养现状

(1)教练员执教能力概念的界定。

教练员执教能力是教练员自身素质、知识体系及个人经验的综合体现,我国最早提出的教练员执教能力理念的雏形是体育主管部门以加强教练员执教水平为目的的培养理念,随后我国专家学者开始对教练员执教能力进行理论研究与概念界定。

由此可见,教练员执教能力涉及到人的行为的方方面面,因此在界定教练员执教能力时应从广义的角度上探究,本研究综合前专家学者的界定,将教练员执教能力界定为:教练员在指导运动员训练、参赛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体系、专业素养以及个人经验的综合表现。

表1 教练员执教能力概念界定

(2)我国教练员岗位培训发展历史分析。

我国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体委颁布《关于1961年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体育工作的中心应以“人才培养、调整培养方案”为主,并形成了“基础体校—重点体校—专业运动队”的培养。文革的到来为我国教练员培养埋下隐患,几乎处于搁置状态。直到1970年的九届二中全会后,形式才得以好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逐渐从停止状态转为机制的恢复期,随后我国高等院校的成立也成为助推教练员人才培养契机。2008年,时值北京奥运会举办期,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迎来制高点,奥运金牌排名跃居第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竞技体育的发展,因此教练员培养迎来新的春天。2017年体局总局科教司发布 《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提到教练员岗位培训的重要性,要建立高素质的教练员人才培养队伍。

(3)我国教练员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①现如今竞技体育的多元化发展使得人才培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教练员作为竞技体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承担着培养优秀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为国增光的个人及集体因素,因此教练员的学历水平及与年龄阶段等都是反映教练员执教经验的一部分,本节对教练员的教育程度及年龄特征进行基本调查,旨在研究现阶段我国教练员执教所需的能力结构。

②教练员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从表面上理解为:一个人从小到大所接受到的教育水平,其包括小学、初中、高中等学历经历。一般来说,一个人受教育的水平越高其具备的文化素养相对较高,教练员在训练队中既需要教学训练也需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严,这其中反映的是教练员对教学水平及学习知识的认知程度。因此,其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也影响着运动员训练的状态与成绩。根据调查显示,我国教练员以本科及研究生的层次居多,本科人数占总人数的64%,硕士研究生占总人数的32%,大专及以下仅占总人数的4%,这表明我国教练员的学历分布情况较高,但是博士生的缺乏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③教练员年龄分布。教练员的年龄特征是反映教练员执教水平的评判标准之一,一般来说年长的教练员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对于提升运动员运动成绩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过于年长的教练员因思维的固化也被排除在理想选择之外。对于一个运动队来说,过于年轻或过于年老的教练员都不是理想的人选,唯经验论的教学方式已被淘汰,我们需要的是既具备教学经验又具备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教练员。从调查中显示,我国教练员年龄分布在36-40岁之间的人数最多,达到总人数的34.7%;其次是41-45岁之间,占总人数的21.3%;31-35岁与46岁以上所占比例相当,各为18.7%与16%;人数最少的是18-25岁人群,仅占总人数的1.3%。由此可见我国教练员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年阶段,占总人数的82.9%,18-25岁及45岁以上的教练员所占比例较少。曾有学者提出:杰出的科学家最大的贡献都是在25-45岁之间,我国教练员年龄阶段恰处于这一阶段内,与其提出的“最佳年龄区”相符合,表明我国教练员在年龄特征分布上较为理想。

3.3、影响我国教练员执教的基础分析

(1)教练员的知识维度。

知识是人类智慧的来源,多维度、多层面的知识补充既为教练员执教带来理论支撑又为其创新理念、学习新的教学带来益处。在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现在,高科技训练方法的融入、新型场地设备的引进以及服装的科学化设计、竞争对手的数据分析等都是教练员需要学习的新知识,同时是教练员执教能力提升的基本条件。有学者表明,知识的高低直接影响教练员执教水平的高低,因此在培养教练员方面应加强教练员知识的补充。

(2)教练员的执教能力。

教练员执教能力是教练员执教最为核心的技术与知识含量的完美结合,在现实训练中,教练员执教能力受多方面的影响。在我国学者的研究中,教练员执教能力多归结为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方方面面,提升教练员执教能力成为国内外学者竞相研究的问题。在创新型竞技体育发展背景下,竞技体育发展受多方面的影响,既需要教练员的执教作为支撑,也需要运动员投身于训练中与教练员形成完美搭档。从问卷分析的结果来看,我国教练员以高学历为主,缺乏的是专业的培训体系,在提升教练员执教能力的道路上颇具艰辛,应突出重点能力的培养。

(3)教练员的执教经验。

我国教练员培养一般以“师傅带徒弟”式的经验论为主,缺乏体系化的知识支撑。传统的教学经验并不能适应当代竞技体育的快速化发展,“唯经验论”的教学模式难于更新教学观念。同时,教练员教学经验也是教练员执教能力的一种体现。教练员在教学过程中既需要运用以往的经验也需摒弃糟粕、创新训练方法,以达到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的目的。

4、结论

(1)国外对教练员的培养都有完整的体系支撑,如新加坡的教练员卓越计划、英国独立的教练员认证体系、德国的等级划分等。各国培养教练员的体系都不尽相同但又万变不离其宗,很多发达国家都会限制教练员的注册资格,对其进行严格等级划分,并对于培训内容都有详细的规定;

(2)我国教练员培养体系尚未完善,培训课程有待开发。同时教练员培养模式多依靠于经验教学,无法满足现代竞技体育的科学化、职业化模式。

猜你喜欢

教练员竞技教练
Coach,Where Are You?教练,你在哪儿?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竞技精神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加油
花与竞技少女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