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法在斜拉桥索塔爬模工法中的应用研究
2018-09-05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土木工程系,安徽 合肥 230051)
0 引言
随着斜拉桥的广泛运用,索塔施工安全越来越引起学者的重视。目前索塔施工均采用无支架施工,基本方法有整体模板逐段提升法、翻模法、爬模提升法和滑模法4种。其中爬模工法具有稳定性好、操作方便、安全性高、节省工时和材料、适用性强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
由于索塔的结构特点,爬模提升高度大,因而存在巨大安全风险[1]。按照我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的要求,在索塔施工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生命至上、预控分析、综合防范,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系统安全分析法中的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法[2],是在项目的前期阶段,对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的分析,以确定危险性等级,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到安全控制的前瞻性和预控性。国内目前的煤矿开采、隧道施工等地下工程中广泛采用PHA法进行安全风险分析控制[3-5],而桥梁施工中仍采用传统的经验方法。本文利用PHA法对斜拉桥索塔爬模工法施工的安全风险与风险预防进行分析,研究其可行性和可靠性。
1 系统建模
根据PHA分析方法的需求,结合以往经验知识,在数据统计和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明确其系统的边界和范围,确定任务的目标、阶段和环境剖面,了解系统设计、使用方案以及主要的系统组成,建立安全系统模型。本研究选取安徽省的望东长江大桥和马鞍山长江大桥作为典型案例,通过已有经验和预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本研究的系统分析模型[6]。
1.1 索塔爬模工法流程
根据斜拉桥施工流程,在塔墩施工完成后,即可进行爬模系统的安装和塔柱的施工。本研究对象均采用液压爬模系统,主要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斜拉桥索塔爬模施工工艺流程Fig.1 Technological process of climbing formwork technology of cable-stayed bridge pylon
除图1所示的基本流程外,安全防护、高空作业、起吊作业、动火作业、临时用电等通用作业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1.2 定义安全系统
根据既往工程经验,在爬模工法中,爬模系统的安装及爬升、高空作业是安全控制的关键,实际施工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支架工程、爬模系统拆除、其他通用作业也是安全防范的重点。根据斜拉桥索塔爬模工法的工艺流程,通过对既有工程设计、施工组织、施工安全预案的分析,关注其重点环节,遵循PHA分析规则,建立斜拉桥索塔爬模工法的安全系统[7],其安全系统如图2所示。
图2 斜拉桥索塔爬模施工安全系统Fig.2 Safety system of climbing formwork technology of cable-stayed bridge pylon
2 PHA过程
预先危险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法是爬模施工前,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类型、来源、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以及有关措施等进行概略分析,辨识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危险,确定其危险等级,提出建议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发展成事故[8],基本实现过程见图3。
图3 斜拉桥索塔爬模工法PHA过程Fig.3 PHA process of climbing formwork technology of cable-stayed bridge pylon
2.1 信息采集
以本研究确定的研究对象为基础,收集有关索塔爬模工法的设计、施工、验收、事故、安全预控、措施纠正等基础资料,为开展PHL分析和PHA分析作前期准备。
2.2 PHL分析
初步危险表(preliminary hazard list,PHL)[9]是在采集资料的基础上,先于PHA开展的危险分析活动,通过识别和列出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和事故,为后续的PHA危险分析提供依据,它是PHA的起始点,也是安全系统后续危险分析的基础。
本研究通过对已采集的研究对象的设计、施工、施工安全方案等资料的详细分析,在建立的斜拉桥索塔爬模工法的安全系统的基础上,列出了系统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各种危险、危险源、危险要素以及相似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同时收集和记录补充信息,诸如主要的危险导致因素(例如硬件故障、软件故障、人为差错等)、危险的主要事故(例如着火、意外坠落、人员伤害等)以及对后续分析有帮助的安全关键因素,最后完成PHL输出。
在本研究建立的安全系统中,通过对各个安全子系统的工序分解,从人、物、环境、管理等各方面入手,遵循PHL分析规则,尽可能辨识各种危险及其影响,同时参考类似工程经验,最终完成PHL输出。
本研究中爬模系统PHL输出结果见表1[10],其他系统PHL输出略。
2.3 PHA分析
PHA利用其结构化、严谨性的分析方法,从PHL确定的危险入手,再次利用危险检查表[11]进行危险的识别、致因因素分析和风险等级确定。PHA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对每一子系统,识别可能导致由PHL确认的顶层事故的危险。
2)再次利用危险检查表识别潜在的事故和危险。
3)参考类似工程的经验教训识别事故和危险。
4)对识别的危险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其致因因素和影响。
5)定量分析危险等级。
根据上述原则,针对系统的各子系统进行PHA分析,识别危险及致因因素,本研究中爬模系统的PHA分析结果见表2,其他组成部件输出略。
表1 爬模系统PHL分析表Tab.1 PHL analysis table of climbing formwork system
2.4 危险等级确定
根据PHL的分析结果,遵循PHA分析原则,在确定危险、危险因素、事故后果后,利用LEC分析法(作业条件法)确定其危险等级[12-14],其函数关系如下:
式中:D为事故隐患评估分值;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L、E、C的取值以及根据D值判定危险等级的标准参考文献[11]。
本研究在执行PHA分析时,分别从爬模系统、支架工程、支架模板拆除、通用作业等4个子系统入手,利用PHL输出结果,进一步分析、辨识危险、危险因素及事故后果,识别可能导致由PHL确认的顶层事故的危险,并利用LEC法进行定量分析,以判定其危险程度和危险等级。
本研究定义的安全系统中,爬模系统的PHA-LEC输出结果见表2,其他系统PHA-LEC输出略。
表2 斜拉桥索塔爬模施工PHA-LEC输出Tab.2 PHA-LEC output of climbing formwork technology of cable-stayed bridge pylon
表中危险等级Ⅳ级及以上的系统部件,必须立即整改或停止作业。通过PHA-LEC分析,可以识别爬模系统各种危险及危险等级,为安全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
2.5 提出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针对PHA-LEC分析表提出的危险及危险等级,必须从人、物、环境以及制度等方面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以彻底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稳定因素和管理制度的缺失,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或降低事故的损失。
在制订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过程中,应做到整体与局部的统一,既要突出重点工序,又要兼顾一般作业,如通过爬模的受力计算[15]、安装、验收、爬升系统的检查来保证物的安全状态;通过设置各类安全限制装置防止事故发生,从而实现安全作业;通过岗前培训、安全教育、作业规程宣传贯彻、安全保护设施知识普及等来保证人的行为安全;通过制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来弥补管理缺失等。
2.6 PHA输出
根据PHA分析流程,在完成信息采集、PHL分析、PHA分析、危险等级确定及安全措施提出等工作后,应再次审查PHL中的危险,以确保PHA分析的危险涵盖了所有危险[16]。
本研究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将输出结果与类似工程、相关技术标准[17-18]进行分析比对,最终确定斜拉桥索塔爬模施工安全系统存在各种危险、危险等级及控制措施。
本研究PHA输出结果见表3。
表3 斜拉桥索塔爬模施工PHA输出结果Tab.3 PHA output results of climbing formwork technology of cable-stayed bridge pylon
2.7 危险等级分析
1)危险等级为Ⅱ级的,属一般危险,应注意其发展动向,日常作业中严格各项制度,严格按作业规程操作,完善各项预警机制。
2)危险等级为Ⅲ级的,属显著危险,需在判定其危险程度后限时整改,并落实到位。
3)危险等级为Ⅳ级的,属高度危险,应立即整改,加强防控措施的制订、落实和检查,必要时制订专项防控措施。
4)危险等级为Ⅴ级的,属极其危险,应停止作业,必须进行专项安全风险评估[19],制订详细的风险防控措施,通过预案、预控、预警等方法进行全方位监控。
3 结语
研究表明,PHA分析的深度取决于分析时掌握资料的广度和详细程度,特别是PHL分析的深度,因此应尽可能多地收集关于系统方面的各项资料,通过详细的PHL分析和经验对比,识别使危险因素转为危险状态的触发因子,弄清由危险状态发展为事故的必要条件,进而研究防止可能发生事故的方法及其效果。
本研究将PHA分析法运用于斜拉桥索塔爬模工法中的安全风险分析,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分析斜拉桥索塔爬模工法中的危险及其等级,并针对不同危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该法简单易用、运营费用低、条理化强、分析结构严谨、分析周期短,具有前瞻性和预控性,实际运用中有较强的操作性、可行性、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