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电视台新形势下如何将农村栏目做出特色、做成品牌
2018-09-05孙江宇
□ 文/孙江宇
内容提要 “拉着农民兄弟的手,跟着市场走”,电视农村栏目特色鲜明,对象性强,易于农村观众接受。尤其是地市级电视媒体,与中央、省级电视台相比,更容易把节目做深做细,更容易贴近农民观众。所以地市级电视台应不失时机办好农村栏目,要把对农栏目当作品牌来办,办出特色、办成招牌,成为展示农村新变化、提供农业新信息、讴歌农民新形象的平台和载体。本文是营口广电的探索思考。
孙江宇辽宁省营口广播电视台
一、现状与问题
地市电视台的农村栏目往往开办容易,长期办好不易。受成本要素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制约,地市级电视台完全通过市场化手段大规模开办农村栏目不现实。因此,政府的支持是开办并长期办好农村栏目的首要条件。营口市地处辽宁南部,盛产水稻、水产、水果,农村经济比较发达,农民生活在全省属于中上水平。当地政府非常重视“三农”。2005年,营口市政府要求电视台为农民办个栏目,从市财政中抽出资金为该栏目提供经费。电视台首先从新闻部抽出跑农业口线的记者办起《新农村》栏目,在主要频道拿出黄金时间安排播出。一年后营口电视台又抽出专人成立农村部,全力办好《新农村》栏目。该栏目开办一年多就取得较好宣传效果,在2007年度辽宁新闻奖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然而,还应看到,农村栏目毕竟不同于其他栏目,受众主要是农民朋友,现阶段农民朋友的文化程度、欣赏水平虽然与城市观众相比存在一定距离,但近年来文化水平的提升及各种因素使他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程度提高。所以,要想使农村栏目真正赢得农民朋友喜爱,必须在提高节目可看性上多下功夫,找准自身定位,发挥地域特色,与中央台、各卫视台实现错位发展。
二、主打地方牌,突出对农节目的“农味、农色”
“三农”节目就应该“姓农”。为了增加对农节目的本土化,记者就得俯下身子,走进农村,听农民兄弟说话,为农民兄弟说话,把每天发生在农民、农村和农业中的感人故事、鲜活事件、新风新貌和农事信息传递给广大农民,保证对农节目真正有“农味、农色”。营口电视台《新农村》栏目开设了《农事情报站》,跟踪介绍营口地区农业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信息、农产品价格走势,为农民手中滞销的农产品跑市场、找销路,成为农情风向标;《农家好帮手》围绕农村的扶贫开发、法律援助、教育医保等主题选材,通过政策解读、舆论引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乡村故事》用纪实手法纪录农民身边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曝光发生在田间地头的不合理、不合法、不文明的大事小情,引导大家携手共创文明、幸福新农村。
为了让农村观众喜欢看、看得懂、记得住,还要注重对农语言的“乡土化”,提高对农节目内容的有效到达率。比如,在对农节目中要对天气预报进行深加工,避免专业术语、单纯播报温度、湿度等。因为农民朋友更关心天气背后的农事信息,因此要说什么样的天气容易滋生病虫害;什么样的气温适合播种、施肥。总之,对农节目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农业理论,练就说农家话、与农民真正唠上磕的本领。例如,用“烂秧”来表述“水稻立枯病”;“1:1000倍液”改成“一瓶盖药兑多半桶水”来介绍农药与水的配比……这样,用乡土语言打破了横在科技与农民之间的技术壁垒。
三、要加大节目的服务性和针对性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帮助农民提高生产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是电视媒体农村宣传的重点。请农业专家结合生产实际,讲解农业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讲评、交流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自己创造的先进技术,一直是《新农村》每期必不可少的内容。走出去、请进来,《新农村》栏目组在全市所有涉农部门设立了联络员,并且与30多位农林技术专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走进演播室、制作专题片的形式,向农民朋友传递最新生产信息;根据不同农时为农民讲解农业技术,内容涉及病虫害防治、种子繁育、植保植检、水产养殖、畜牧兽医等各个方面,宣传、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农业生产经验,让更多的农民掌握科学实用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水平。
四、发挥先手优势,有效传递政策信息
200 6年,营口电视台《新农村》栏目从农机补贴、机插秧育苗技术现场会和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活动等进行了全方位报道,由于传播及时,使得政府有关农机补贴政策的精神实质以及农机作业的好处等在很短时间内家喻户晓,为推进营口地区农业机械化营造出了浓厚氛围。当年,仅大石桥市一个县级市购买农机的数量就达到2 90多台。
在同一个地区,同样的政策下,为什么有些人能脱贫致富,有些人能过上小康生活,而另外一些人却陷于贫困之中?这与农民自己的主观因素有很大关系。其根本原因在于那些富裕起来的农民充分运用了党的好政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项目,把握住了致富的机遇。为树立典型,《新农村》栏目邀请种粮大户、蘑菇种植能手、圈养绒山羊示范户走进“致富农家”,畅谈“致富经”,大力宣传农民致富项目和致富经验,给更多农民以启迪和引导,逐步改变很多农民头脑中因循守旧、等待观望、安于现状的消极思想,打开他们致富的思路。
搞好栏目的后期制作,进行栏目包装也是农村栏目吸引观众很重要的方面。电视台制作的节目要让观众喜欢看,就必须在画面和包装上下功夫,使之有可视性和吸引力。同时,注重“包装”不能忘记“实用”。实用性是节目的基础,只有漂亮包装,没有实用性,也不会吸引农民观众。在注重节目内容的同时,再讲究包装,才会言之有物,使农民觉得既好看又有用。
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对农栏目在突出特色、创新节目内容、节目形式的同时,还得在拓宽宣传渠道上多做文章,才能使对农节目常办常新,永葆魅力。
(一)利用好“活动”载体
依托栏目,结合农时、农事,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节目活动化、活动栏目化”,邀请农民朋友参与,栏目与活动进行互动,提升栏目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服务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如,营口电视台《新农村》先后推出草莓采摘节、乡村行摄影展、农家院厨艺大比拼等一系列互动活动,延伸节目内容的同时,促进了城乡交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又扩大了栏目的影响,一举多得。
(二)与新媒体形成互动
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壮大,在农村互联网也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智能手机比比皆是,从网上获取农业新技术、新信息已成新时尚。因此,对农节目要以开放的心态,改变常见的报道形式,让主持人、记者走出“演播室”,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短信等新媒体互动手段,走到农民身边、走进农民心里,反映他们的所思所想,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开放性。为农民量身定制教育培训、生活娱乐类节目,将会是未来电视对农节目的一个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