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让改革落地生根》看政论片的创新突破

2018-09-05季子华

中国记者 2018年8期
关键词:政论河南改革

□ 文/季子华

内容提要 2017年9月,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的九集大型政论专题片《让改革落地生根》引起较大反响,全网视频点播量累计2.3亿次,受到广泛关注。这部作品在创作上的新实践和新突破,为新媒体环境下政论片的制作与传播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思路。

《让改革落地生根》是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的九集大型政论专题片。作为迎接十九大的献礼之作,该片围绕一个“中心”,即跟着党中央的令旗走,主要着眼于“改革”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议题,以五年为跨度,回顾、呈现河南在中央部署下的具体实践,用新闻专题的形式对河南五年来的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梳理,全景展现了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如何在河南落地生根。同时,该片突出一个“落点”,深刻反映了河南省委、省政府如何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让改革落地生根》于2017年9月3日在河南卫视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得到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央视网、河南日报、腾讯、新浪、凤凰等百余家媒体转载,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广泛传播。9月20日晚,《让改革落地生根》第九集播出完毕后,综合测算相关新闻总阅读量达3.9 1亿人次,全网视频点播量累计2.3亿次。

一、叙事手段创新:将宏大叙事与典型叙事相结合

叙事本不是政论片的长项,有些政论片为了说理的需要有时采用典型叙事,其目的还在于说理。而《让改革落地生根》却做到了将刻画人物形象与表达思想融为一体,因为作品所传达的主旨是着眼于“改革”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议题,以五年为跨度,回顾、呈现河南在中央部署下的具体实践。因此,叙事就成为编创者们的匠心选择。《让改革落地生根》采用以宏大叙事为经、以典型叙事为纬的叙事策略。宏大叙事有利于全景式、多角度、立体式展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河南的特色实践,从各领域改革中的典型事例破题,讲述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河南故事”。

纵观九集《让改革落地生根》,每一集都结构紧凑,高潮迭起,颇具张力。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电视连续剧才有的审美期待,其中的一个关键艺术技巧就在于主创者采用了典型叙事与宏大叙事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以第6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例,为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选取医疗、教育和就业三个典型。医疗方面,选择了河南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惠民工程的重点典型,表现河南在完善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基础上,针对看病贵的问题,迎难而上,所做的大胆探索。教育方面,着眼于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义务教育“择校热”“大班额”等典型,体现河南的改革力度之大有目共睹。就业方面,选择了河南一直坚持的就业优先,推出的一系列新举措,最后落脚到用数据来佐证:5年累计新增就业7 19.7万人。

二、表达方式创新:注重故事化、情感化、细节化

政论片的显著特点是有浓厚的思辨色彩,议论或评论贯穿全片,如果做不到情理交融,就很难把党的理论、政策形象地表现出来。在电视节目领域,政论片是一个特殊类型,甚至有人认为,政论片主题明显,思想先行,观点突出,但缺乏纪录片惯有的细节捕捉,而《让改革落地生根》在创作过程中却巧妙地避免了这一点,由于注重故事化、情感化、细节化的表达,把讲故事与说理有机融为一体,避免了空洞呆板,简单生硬的说教,它聚焦于细节的朴实,不流于形式的空疏,生动地书写和记录了河南省委、省政府如何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部片子做到了既有思想性艺术性又有观赏性,不仅让电视观众爱看,还受到了网民们的欢迎。

《让改革落地生根》细节化的表达还体现在用数字说话,让细节发声。在整部作品中,很多场合和画面都是用准确的图表、数字来给观点提供支撑。用百姓最易懂的数字来证明河南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人民群众既是获益者,也是见证者,还是监督者,“获得感”由此成为一种真切的人生体验。

由于注重故事化、情感化、细节化的表达方式,九集政论片《让改革落地生根》一气呵成,同时通过文学元素与电视元素相组合,即文学解说词与电视画面、音乐的自由切换又互为补充的组合形式,能够包容巨大的时空跨越,包容丰富而多层次的思想情感,包容从宏观到微观的叙述,时而大江东去,时而涓涓细流,创作不经意间进入到一个自由王国,内容生动,形象感人,逻辑性强,引人入胜,避免了空洞呆板、简单生硬的说教。

三、解说技术的创新:哲理与激情交融

不同内容、类型、风格的电视专题片配解说词,在韵味、情调、吐字用声、表达方法上都存在着不少差异,可形成不同的表达样式。《让改革落地生根》在解说配音时可以说是既遵从一般创作规律又不能拘泥于一般理论,表现出了极大的灵活性和创作个性。

《让改革落地生根》解说词,思想深邃、磅礴大气、情景交融、雄浑豪迈、催人奋进,彰显出很强的诗性美,成为该片超越于同类作品的又一独特审美品格。如第一集《坚定跟着党中央令旗走》开篇就是一段先声夺人、奋发激昂的解说:“中原,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奔流不息的黄河,见证着中原大地的沧桑巨变。在河南兰考,万里黄河完成了它奔向大海的最后一次转弯。当年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防风治沙种下的泡桐树,如今成了老百姓奔小康的‘致富树’。而在这千千万万棵泡桐树中,有一株是2009年习近平亲手栽下的那棵,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它为‘习桐’。这是一代人的精神传承,已经根深叶茂。”在这段气势磅礴的解说词之后引出第一集标题《坚定跟着党中央令旗走》,过后又现场朗读了习近平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这样的处理,《让改革落地生根》的解说既庄严、厚重、有内在力度,又激情澎湃、厚重隽永,达到了政论与纪实结合,哲理与激情交融。

四、传播手段创新:多维联盟,打造集群式传播矩阵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已经突破以往以单个媒体作为独立单位发声的传播瓶颈,组、群、圈的概念贯穿新媒体运用全过程,微博,微信更是通过粉丝、朋友圈转发把组群效用发挥至极限。所以,如果继续采用点对面的信息发布,已经难以形成声势。为此,作为传统电视媒体创作的政论片,《让改革落地生根》在传播手段上,却又不拘泥于传统电视媒体,巧妙地嫁接新媒体的传播手段,成立多维联盟,形成统一,集群式信息联动发布矩阵,除了将节目安排在《河南新闻联播》中播出外,还充分运用旗下80多个河南广电全媒体传播平台,同时采用宣传片、视频、图文、H5、V视频、海报等多种方式联动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预热、推播,在与中央媒体同频共振的同时,还和大型网络新闻网站等新媒体互动、互推、互粉,一时间“改革”“落地生根”成为刷屏热词,引发全民关注、高频热议,百度、3 60等相关搜索条目呈几何式倍增,新闻阅读和视频点播连创新高。

猜你喜欢

政论河南改革
改革之路
出彩河南
电视政论片《浩荡》的“浩荡之气”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基于《勇立潮头》创作实践浅析电视政论片要素组合
改革备忘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18世纪以来西方新闻业的文学性与政论性传统
解放前《观察》周刊的政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