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90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

2018-09-04张鹏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互联网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和“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时代的到来,90后大学生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产生的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高校也猝不及防地接受了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这一挑战。本文针对现在90后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对当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心态进行了分析,并且结合“互联网+”的背景提出了高校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233-01

一、当代就业形势及影响因素

1.就业市场供过于求

根据我国近二十年的状况来看,我国人口数目的增长速度完全高于企业的发展速度,加上近年来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企业对于员工的需求更新换代周期长,各种就业问题开始出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双向选择转向了当代的单向选择。即从之前单位选择员工和大学生选择单位二者相辅相成,到现在的只是单位挑选员工,从而造成了大学生在寻找工作时的被动地位。

2.就业结构性矛盾

(1)地域上的差别

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多数都会选择向经济发达的地区发展,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这大大加重了当地的竞争压力和就业压力,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比比皆是,而与此同时,我国的内陆地区和西部地区却无人问津,劳动力不足,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2)高校设置的专业与市场不相符,存在滞后现象

有的专业在刚刚设定的时候还是热门,但是等到大三大四以后就不再具有竞争优势,从而使就读这一专业的学生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

(3)就业层次的错位

刚毕业大学生大多对自己工作的标准偏高,大多追求高薪,福利好,不累的工作,同时对于劳動力需求较多的中等技术职业就很少有人去做。这样的结构性矛盾在影响着大学生就业的时候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经济发展。

3.“互联网+”模式到来

在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的时代,“互联网+”模式无疑是给这种状态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它影响了传统的经济模式,利用互联网把原本不对称的信息整合起来;再加上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很多与之相关的职业,如电子商务、网络工程师等,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渠道。

二、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

1.就业期望值偏高

根据近期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和学历层次呈现负相关。“互联网+”在提供了就业信息的同时,也会传播一些就业观念,而现代的大学生很容易就会被不良信息误导,忘记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就业。当代大学生在刚毕业就想进大企业,有可观的薪金和优越的待遇,却忽略掉了社会需求的问题。

2.就业目标不明确

根据调研表明,只有少数的大学生能够明确自己毕业以后的就业方向,而大多数学生都表明对自己所学专业未来就业方向不明确或者根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想从事别的职业。这样的心态影响着他们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从而降低了自己的创造力。

3.缺乏社会经验

由于9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中通常被父母宠爱,以自我为中心的情结比较严重,在熟悉的家庭生活步入陌生的社会,也导致这一代的人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对于有些内向的人来说,普遍早熟的他们缺乏心理抗压能力,在情感上很容易受挫。

三、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举措

1.建立互联网平台实现校友资源共享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可以和互联网连接起来,建立互联网信息平台,在收集信息的同时充分利用强大的校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校友通常比较了解本校的特质,提供的就业信息会更加适合本校大学生,增强了就业的可行性。

2.完善心理指导和职业测试体系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就业有很大的关系,所以高校要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定期进行心理教育,弘扬正确的就业观。在信息化的时代下,利用互联网公众号等平台上发布一些正能量的,对大学生心理有益的东西,将心理测试和职业测试相结合,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3.细分网络资源,构建就业指导“云讲堂”

和传统的就业指导讲堂相比,大数据时代下的云讲堂会更胜一筹。传统模式的就业理论针对性比较低,数据多而冗杂,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而云讲堂可以构建一个平台,将就业指导的视频分类上传,让学生自由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介绍,提高就业指导的效率。

4.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提高创业能力

高校应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首先提供关于创业的理论知识,再举办一些关于创业的比赛和模拟创业的活动。尤其是在“互联网+”模式下,可以通过互联网开网店、发展电商,还可以请专业人士设计以高校为单位的模拟创业软件,让大学生广泛参与进来,提升创业兴趣和创业能力。

作者简介:

张鹏(1981-),男,辽宁丹东人,沈阳理工大学思想政治辅导员,副教授。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指导互联网
浅析大学生就业指导环节渗透廉洁教育的实现途径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