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童话教学研究建议
2018-09-04黄海英
黄海英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外界的感知力较差,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弱,所以在小学低年级语文中会加入许多简单易懂的童话故事,一方面通过纯真的、充满想象力和趣味的故事内容来吸引学生;另一方面又以其简单浅显的文字向学生传达某个道理,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为了使童话故事充分发挥其作用,本文将围绕童话教学,从读、析、悟和演四个方面阐述如何进行语文童话教学。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童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05-0214-01
一、读——体会童话的语言美
朗读是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重要形式,教师应从三个方面重视朗读。第一,需要留出合理的课堂阅读时间。运用多种朗读形式随机轮流读、小组朗读、学生领读、分角色朗读等。第二,课堂朗读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朗读。如果学生只是机械性地反复朗读,可能在记忆方面加强了,但对文章的主旨和情感的表达依旧没有什么帮助。所以在朗读之前老师应该要先给出几个问题,比如: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一文时,先给学生出示带壳的花生,问学生们喜不喜欢吃花生,然后说小松鼠也喜欢吃花生,但是它的愿望却没有达成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投入到课文阅读中,并问学生课文是怎么写的,这样学生理解起来便会容易得多。第三,朗读应该是要带有感情的,而不是乏味的机械阅读,所以需要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朗读的节奏、语调语速等。
二、析——剖析童话的文字美
童话教学除了要反复带着情感和目的去朗读,还需要对文中的词语、句子等进行赏析,从中剖析童话的文字美。一方面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力[1]。为了在课堂上更加有效地指引学生进行词句品鉴,老师首先要对文章有全面的理解,然后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有清楚的认知。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文章,教师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中的第2、3、4段落中小燕子和妈妈的对话,然后展开交流,学生们在分析讨论中首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颜色、大小,然后发现小燕子观察得越来越仔细了,每一次观察都有所进步。通过分析文中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学生们能领悟到童话中文字的精妙和传神。另一方面还要关注文章中体现的作者思想感情以及感情的变化情况,因为几乎所有的童话作品都会传达出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某种情感,或者是思想主旨,而且在不同的文章部分还会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悟——感受童话的情感美
童话故事中往往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道理,这些情感和道理可能是故事里的人物直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也可能是通过某些情节和细节透露的。因此在正确分析童话文本,理解其中文字语言美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想象力丰富这一特点,让孩子们在课文文本的空白处展开想象,去感受和体验童话的情感美,升华感情。比如在教学《风娃娃》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熟读和分析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设计风娃娃两封信,在课题揭示后出示风娃娃的第一封求助信,通过信的内容展开想象,学生们很想去帮助风娃娃,然后跟随着它走入童话故事,感受童话中风娃娃的好心和童真。最后根据风娃娃的感谢信自然地感悟出“做好事也需要对别人有用”这样一个道理[2]。
四、演——体验童话的形象美
低年级小学生大多比较喜欢表演,喜欢在老師面前表现自己,如果将表演和童话故事相结合,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也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才能,锻炼了语言表达和创新实践的能力。童话故事的语言比较简练,富有趣味,如果小学生在读和分析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故事演练,展现童话中的人、物和事件,一方面可体验童话的美好,另一方面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在《小猴子下山》这一童话中,原故事只有小猴子,为了使情节更为丰满,可以加一个老猴子的角色,在表演过程中回忆老猴子在下山时是怎么吩咐孩子们的,当小猴子们空手回到山上时,老猴子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小猴子面对老猴子的反应又做出了什么回应等等。这样,整个故事显得更加完整,而且因为情节的曲折发展,也给原故事增添了趣味,表演出来后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
综上,小学低年级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孩子好奇心重,充满童趣,富有想象力等特点,从朗读、分析课文文本,感悟童话故事情感和表演童话故事四个方面展开教学。学生们在读、析、悟和演的过程中,一方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帮助培养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熊艳.彰显本色语文享受阅读课堂[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
[2] 王海燕,沈丽娟.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J].语文世界,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