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语用 学以致用

2018-09-04朱海霞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整体把握

朱海霞

【摘 要】针对语文课堂呈现出的“高能低效”现象,语用教学的重要性立刻凸显出来。我以《赵州桥》一课为例,通过整体把握,教给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品词析句,让学生充分运用课文例句说话,使得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打破常规,设计独特的训练模式,切实提高他们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写作水平,从而彰显语用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整体把握;品词析句;迁移语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05-0164-02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在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落实语用训练,让语文切切实实体现出它的工具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做到学以致用。下面,我以人教版第五册教材《赵州桥》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语用教学,以增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一、整体把握,教给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课文的首要前提是把课文内容读懂。学生能否用準确、简洁、概括性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则是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体现。所以,在教学《赵州桥》时,我给学生出示的自学要求,除了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我还布置思考的问题:文章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内容?你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并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吗?三年级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不够强,对于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更是一知半解。所以,有的学生回答:“文章写了赵州桥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的同学回答:“文章写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显而易见,这些答案都不够全面。我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学生们发现了“雄伟、坚固、美观”这三个词语在文章中都有出现。我适时小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除了抓住文章的总起句、中心句、关键句。“抓住关键词,把关键词串联起来”也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好办法。

二、品词析句,说话训练

字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在我们教材中的许多语言,往往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我注重寻找文章中关键的词语。因为关键词往往都是学生理解文本的敲门砖。比如,《赵州桥》第二自然段中,我以“雄伟”为抓手,让学生思考:“赵州桥的雄伟体现在哪儿?”于是,我结合“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这些词语,让他们以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教室为参照物,教室长七米左右,五十多米,即有七八间教室那么长,桥面有一间多教室那么宽,河面有五间教室那么宽,所以说它“雄伟”一点也不为过。在学生有了初步的印象后,我出示另一个句子:“桥非常长,也很宽,……横跨在非常宽的河面上。”我让学生与课文的原句做比较,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好处:直观,准确,更有说服力。接着,我让学生也用列数字的方法来说一说生活中的事物。有了上文的例子,学生说起来就轻松多了,有的学生说:“我的书包足足有20斤重,都快把人压弯了。”有的学生说:“我家离学校有两公里远,我每天都得快走20多分钟才能到校。”……接着,我问:“文章中的哪一句话,把赵州桥的两个特点都说了出来?”学生很快就找出:“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我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体会赵州桥在设计上的巧妙,进而理解它的坚固。我紧接着总结:“那么,本文的第二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坚固,第三自然段写了它的美观。而这句话把这两个自然段的意思直接用一句话连接起来。这样的句子就叫做过渡句,过渡句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过渡句也是一个新的知识点,适时地点拨也很重要。然后我让学生用“不但……而且……”练习说话。三年级的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少,说的句子简单不生动。于是,在说话练习时,我尽量引导学生说长句,不用成语,多添加一些修饰的词语,让自己说的话更生动些。这样的训练,为学生写作时的“表达具体”奠定基石。本课中,可以练习说话的地方不少。教学赵州桥的美观时,作者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这也是一个练习说话的训练点,为了避免学生又出现单调、单一的说话内容,我让学生动笔写,鼓励他们写得生动、精彩,再把写得好的拿出来展示。这样从词语入手,带出句子、句式练习,听、说、读、写相结合,使得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既有语用教学独有的特色,又取得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打破常规,迁移运用

在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从言语形式入手,积极创设情境,打破常规、常态化的学习。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出学生独一无二的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形成学生语文核心素养[2]。我在教学设计时,就一直思考: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没有曲折的情节,也没有鲜活的人物,更没有扣人心弦的情感主线。那么,在教学时,如何从文本出发,增加学生的兴趣?对于《赵州桥》一文的第一自然段,常规的教学是:这一段从哪些方面写赵州桥?学生从位置、特点、设计者、年代四个方面来说明。但是,这样一来,学生也能把握内容,但是总觉得过于平淡。于是,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以“赵州桥的自述”为题,对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自述。学生们兴致勃勃,有位同学这么说:“大家好,我是一座古老的桥,有一千四百多岁了。我的设计者是隋朝的石匠李春,他把我设计成拱形的大石桥,横跨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这样的设计打破常规的教学,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堂课学生们兴趣盎然,也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学完整篇文章后,我又是这样设计:“学完这篇文章,你想要说些什么呢?请用赞美的语气来夸一夸。”于是,有的学生说:“我想夸夸赵州桥的设计者。我要夸他:‘你真了不起,把赵州桥设计得既坚固又美观!”有的学生说:“我要夸夸古代劳动人民。我要夸他们:‘你们真厉害,这么长这么雄伟的桥,你们把它建造得这么坚固,你们一定是花了好多好多的心血!”……学生们的发言五花八门,精彩纷呈。这样,学生既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语言[3]。

纵观《赵州桥》一课的设计,我始终如一地把语言形式的学习与言语能力的训练作为核心教学目标,使得整节课体现出浓浓的“语用”特色,展现出与其它教学不同的教学姿态和面貌——简约而不简单。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我们始终如一地坚持进行语用教学,就一定能改变“高能低效”的现象,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高质量,高效率,从而不断地推动我们的母语教育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仁增.语用——开启语文教学新门[J].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J].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3] 林高明.有效评课的策略与方法[J].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整体把握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以故事促进学生乐学数学
培养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尝试与思考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看图写话
谈平衡教学法在中职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神马都是浮云
整体把握 自主自悟 探究延伸
关于高考历史复习策略的分析
整体把握遵循学情正面激励
以课程标准理念指导,让阅读教学走向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