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

2018-09-04韦增勇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实践研究语文教学

韦增勇

【摘 要】近些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各个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等教学理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上,但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要多考虑如何去“教”,并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去“学”,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学。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意识;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05-0155-02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困惑、怀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驱使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并想要解决问题。英国著名学者波普尔也说过“正是怀疑和问题鼓励我们去学习、去观察、去实践、去发展、去认知”。由此可见,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性。任何一节课堂上都或多或少的用到。很遗憾,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采用以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

一、优化提问环境

专家指出,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上,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活跃课堂氛围、优化提问环境。课堂上环境的好坏,关键在于学生和老师,高效率的语文教学也是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的。教师要先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进一步来说,就是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学习水平、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掌握知识点的速度去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一旦明确了学习目标,就要付出实际行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取得成功。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内在的成长规律,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定位,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这是对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的深入阐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多研究教材,对小学语文有一个深层次的理解,掌握学生当下应该怎样学语文、学什么样的语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高效率的语文阅读教学,就是指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且知道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研究出一套自己最适用的学习方法从而轻轻松松学语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从优化课堂提问环境抓起。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要求每个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前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预习,把不理解的地方记录到本子上,然后小组之间利用课余时间交流讨论,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借鉴其他同学,看看同一问题,别人是怎么解决的。最后小组之间整理好问题,在课堂上和老师一起解决问题[1]。带着问题听课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想进一步去看看到底怎么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而且有问题了学生才会问老师,师生之间就能及时互动,查漏补缺,优化语文课堂。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用“提问式教学法”进行授课,先让学生明确这篇课文在写漓江水时主要围绕哪几个点来写的(清、静、绿),并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句子,这时候教师提问“同学们,漓江的水清、静、绿到什么程度呢?我还是想象不出來,也不能理解,同学们能帮帮我吗?”学生听到老师这么说,基本上都会积极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而且会边想象漓江水的特点,边“指点老师”。这一类的问题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教给提问方法

语文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课堂生活化,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当堂知识点。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授课时不但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教会学生提问方法。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提问”并不是教师提出问题就可以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提问技巧。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也可以提得出,教师提不出的问题,学生仍然能提得出。因此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要确保语言的精练、指向的明确性,课堂上的问题要有代表性,尽量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教师在备课时,尽量选取能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温习旧知识。另外,在提出问题之后,需要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确保学生在听到问题后脑海中确实“查找”了相关知识。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去思考问题。打开课本后教师开门见山的提问:“什么是天堂?鸟为什么会有天堂?”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文章,边读边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中一看到题目就会想为什么文章有这样一个题目,它的题目是否与内容有关[2]。最后通过这样一个提问式的教学,交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提问的技巧。

三、面向社会提问

语文学科涵盖了文学、历史、科学、哲学等多个领域,这是一个天然的优势。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选择一些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社会生活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问题。而且对于具体的问题,要进行层次化设计,深入研究教材,突出教学重难点,按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顺序进行环环相扣的提问,兼顾各个能力阶层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之间积极互动,让他们在自我探索、自我总结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用先扬后抑的方式去授课,“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哪里呢?(地球上),我们的地球村美丽吗?为什么美丽呢?可是啊,我们的地球是很容易破碎的,大家想想为什么呢?”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就大些,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也会从多个方面去考虑。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再适时的引导学生从社会层面去考虑问题,(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并要求学生在文章中找出相关的词句,通过仔细分析这些句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自己对地球的看法,说出对本篇文章的读后感。最终用社会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让我们了解到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课堂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而问题意识是激发思维意识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雪梅.个性化角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分析[J].小作家选刊,2016(27).

[2] 钟戊华.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性[J].中外交流,2017(4).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实践研究语文教学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