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价值及培养构建

2018-09-04李炜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构建价值

李炜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构建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效激发学生质疑、提问、探究的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全面培育学生的探究能力,以此来综合性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发挥引导者的角色,积极构建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意识;价值;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05-0151-0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质疑的基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深入有效地引导学生投身于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知到学生问题意识的价值,积极培养和构建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确保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小学语文的学习实践中。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必要的。科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科学全面地调动他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教师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来进行课程讲解,学生被动性地接受教师的安排,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问题意识的推动下,能够自觉主动地投身到学习实践中。如在上课文《七色花》一文时,在师生讨论“为什么珍妮最后一片花瓣用得有意义”时,教师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启迪学生全面探究。为引導学生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落地”,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布置相关的改写、续写题目。另一方面,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优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着重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那么学生得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得以积极拓展思维空间,以便创新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只有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才能科学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培养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全面优化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同时还能够全面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2]。鉴于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价值,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科学的策略,全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自主预习生成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总结出问题,生成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科学的问题意识。课前预习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已学的知识体系,来建构对新知识的认知,然后结合课前目标及课后习题来把握新课程的内容,进而深化自身对新课程的认识,及时总结出问题,及时概括出疑惑,提升课前预习的质量。如:在课文《田忌赛马》中,学生对这类故事充满着兴趣,教师在课程开讲前,适当地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投入到预习环节中。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开展预习,并分析出田忌的谋略。学生带着“如果我是田忌,我会怎么做?”的疑问来开始预习,在预习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不仅仅要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也要把握课文的整体脉络,然后及时归纳总结出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忽略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学生则被繁重的课业所掣肘,难以有充足的时间来开展课前预习,这无疑会影响课前预习的质量。因此,在新课标下,全面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前预习,有效生成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前问题来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堂学习形成提问意识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下转第153页)

(上接第151页)学生通过科学的课前预习,能够有效生成问题。那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够有效形成提问意识,能够科学进行提问。一方面,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预习阶段生成的问题,及时总结出共性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生动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比如在课文《我要的是葫芦》中,读句“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学生在课前预习中生成问题,包括“为什么要治理虫子?”“葫芦为什么最后会死”等。教师将这些问题抛给学生,由学生来进行回答,这本身能够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还在于课堂气氛的融洽,师生关系的和谐。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见解,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正向引导,教师要积极鼓励,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培育他们的问题意识,才能有效培养他们的探究思维。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组织开放性的活动,运用分组讨论、互动交流等开放性的课堂组织模式,全面培养形成学生的提问意识。

(三)延伸拓展学会解决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应该以学生解决问题为主要的落脚点。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做好延伸拓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善于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学生课堂中的提问,针对性地布置一些延伸性的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比如在《田忌赛马》中,学生理解了田忌的谋略,明白了“以自身的优势来抗衡别人的劣势”的道理,那么在延伸拓展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经验,通过写作、编写等方式来进行拓展,就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该结合不同学生的能力,实施分层拓展。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强,问题意识优良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理解性的拓展练习,供学生发散思维,供学生强化练习。对于一些理解能力比较弱,语文基础能力偏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基础性的拓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关键的价值。科学的问题意识,能够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能够培育学生的探究能力。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杨晓红.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J].教育革新,2015(12).

[2] 袁昕.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价值及培养[J].考试周刊,2016(72).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构建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小黑羊的价值